尹怡璇
【摘 要】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是教師所學生共同活動的舞臺,其中教師發(fā)揮了指導的重要作用,而學生是思想政治知識接受的主體,也是整個教學過程的主體。但是在目前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存在著教學主體性不清的問題,導致教師的教學活動依然以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為主,嚴重影響了思想政治教學的質量與效率。因此,本文在研究的過程中從主體性出發(fā),突出了學生在教學工作過程中的重要地位,并且提出應該通過落實學生地位,進一步提高高中思想政治的教學水平。
【關鍵詞】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主體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3-0074-01
傳統(tǒng)高中思想政治課堂絕大多數是純理論的課堂,教師多只強調理論知識的傳授,但是卻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能動性,這也是我國長期以來素質教育存在的弊病。因此,教師應該一改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與教育理念,重新審視課堂教學結構,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其成為學習的主人。
一、高中思想政治課堂上教學主體性落實的原則
課堂教學的主體性指的是教師或學生哪個群體在課堂上占據了重要的位置。我國曾經在長期的教學中都是以教師為主體,即教師向學生傳輸知識,教師以個人主觀思維來替代學生的思考,忽視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思維認知能力提升。因此在當前教學的過程中愈加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生在教學內容上的選擇性、能動性,注重學生的自主合作學習。而學生主體性教學的實施應該尊重以下原則:
1.層次性原則。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教師不僅應該注重學生知識與技能的培養(yǎng),還應該提高對思想態(tài)度培養(yǎng)的重視程度,認識到每個學生在發(fā)展的過程中都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應該結合不同學生的學情,開展針對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導學生在知識技能素養(yǎng)等多個方面得到長足的發(fā)展。
2.激勵性原則。
在過去的思想政治課堂上,教師與理論知識的傳導為主,造成了整個課堂氛圍的單調乏味,學生不愿意參與教學的互動,教師也很少關注學生的意見。為了突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教師應該注重各種教學資源的靈活導入,通過圖片、視頻等豐富多元的資源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勵引導課堂走向積極活躍的氛圍之中,實現師生與生生之間的充分互動,為主體性地位的突出打下良好的基礎。
3.實踐性原則。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止應該注重理論的傳輸,還應該將所學運用到實踐之中,這樣才能有利于知識的內化與發(fā)展,幫助學生檢驗知識的真實性、可靠性,進一步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二、高中思想政治課堂上教學主體性的落實對策
雖然目前學生主體地位的突出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引起了充分的重視,教師也開始注重引導、互動等方式來落實學生的主體性,但是結合實際情況來看,由于傳統(tǒng)教學觀念、應試教育理念等因素的影響,造成部分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依然習慣性地以自身為主體,對于開展高效、針對、個性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學造成了極為不利的影響。因此,本文在研究中提出了以下落實對策:
1.培養(yǎng)主體意識,促進積極參與。
相對于其他學科的教學,高中思想政治在教學過程中,更加注重學生思想道德的形成,從多個目標入手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念、價值觀念,從而為以后的社會化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認識到,學生主體的發(fā)展是思想政治教學的最終目的,因此更應該關注學生的知識理解、體驗感悟。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可以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教學結合在一起,讓學生不僅能從理論入手,認識到道德素質形成的重要性;還能從實踐入手,加深其對思想政治知識的深入理解,自覺規(guī)范約束自己的行為。
例如在經濟生活教學的過程中,為了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消費觀念。教師不僅可以從正確消費價值觀念的傳輸入手,還可以讓學生開展實踐調查活動,觀察自己生活中有無錯誤的消費現象,從而內化學生對這些觀念的理解,而教師也可以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評價,開展正向引導活動。另外,為了突出學生的主體意識,教師還可以提供主題討論、角色扮演等多種不同的活動。
2.注重多元引導,打造生動課堂。
在上述對落實原則分析的過程中,充分強調了教師必須遵守激勵性原則,注重通過多元引導,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中。
高中生的理論思維、認知能力本就處于發(fā)展的重要階段,教師應該通過視頻資源、音頻資源、圖片資源、文字資源等多種資源,或者是積極的導入活動,創(chuàng)造生動有趣的教學環(huán)境,讓學生主動融入其中;在適當處教師還可以通過提問等多種互動方式,盡可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思考有關于思想政治生活的各個問題;另外,在課下,教師還可以開展有關于時事熱點的討論活動,再次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進一步改變傳統(tǒng)思想政治課堂沉悶乏味的局面,為學生學習創(chuàng)造良好的途徑。
3.鼓勵自主學習,突出主體地位。
在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輕易開展學生自學活動,認為這是一種耽誤時間、不利于開展高效教學活動的方法。其實,學生作為學習的對象,也是教學成果的重要載體。
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的過程中,無論是課堂內還是課堂外,教師都應該給予學生更多的自學機會,讓他們進行獨立性的思考與訓練;另外,教師還可以開展主題活動,讓學生圍繞著某一個主題,來進行自主性的討論、自主性的調查與拓展性的學習,這樣學生才能加強對這個問題的分析,進一步提高其對問題的思考與解決能力,促進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發(fā)展。
結論
教師與學生都是高中思想政治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教師是主導者,積極引導著學生走入課堂學習的氛圍,而學生則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教師應該提高對學生主體地位的重視程度,注重知識的主動學習與內化吸收,通過良好的教學方法與教學策略將學生引導到生動有趣的思想政治課堂,進一步啟發(fā)學生開展自主思考、實踐學習的活動,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高高中思想政治的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 宋家旺.高中思想政治課程創(chuàng)新與學生主體性開發(fā)[J].思想理論教育,2013,12:55-57.
[2] 賀廣,寶良.談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4,203:59-62.
[3] 屈燕,董一冰.高中思想政治教學與學生主體性的培養(yǎng)[J].戲劇之家,2017,1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