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語文是學生的必修課之一,也是學生真正接受文化教育的基礎,對他們以后對文化的學習和傳承起著重要的影響作用,但單調(diào)而沉悶的教育方式卻讓大部分學生提不起學習的興趣,學習效果也不理想。如何改變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引導學生展開自主探究,使學生真正從心里喜歡語文,自主學習語文這一課題就成為目前初中語文教學改革的一大重點。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傳統(tǒng)的初中語文教學課堂往往是這樣的:老師在上面大聲的朗讀,學生在下面跟讀,然后老師解釋生詞,提問學生課文里用到了哪些修辭手法、段落表達了什么意思,課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等等,學生根本提不起興趣,只是在被動的接受,為了學習而學,更別提課外自主學習了。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引導學生展開自主探究呢?
一、創(chuàng)新教學,興趣為主
首先就是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我國的教育一直在提倡“寓教于樂”,但真正做到的又有多少,老師們只有真正做到“寓教于樂”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很多學生喜歡一門學科是從喜歡一個老師開始的,所以首先老師要拉近和學生的距離,課前可以和學生多聊聊他們喜歡的話題,課上和學生多多互動,引起學生的興趣,而不是高高在上按部就班,學生不感興趣教師講的再生動也是無用功,古人說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這個道理。
其次,教師講的課件要生動有趣,不要光講課文上的東西,可以和學生講講課文的背景,講講有關的故事,讓他們感受岳飛“還我河山”的吶喊,學習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高潔,樹立“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自信和堅定意志。如果他們感興趣,想要進一步深挖課文深層的東西,那么這個老師的教學方式就是成功的。在網(wǎng)絡上有這樣一個視頻:有一個老師講課時旁征博引,笑話不斷,他的課座無虛席,還有別的班級的同學專門過來旁聽,課堂氣氛非?;钴S,最后大家也笑了,知識也學到了。這樣的老師,這樣的教學方式比較受年輕學生的喜歡,學生更愿意參與、學習。雖說大學和初中的環(huán)境和形式不一樣,但這樣成功的教學方式無疑有現(xiàn)在初中教學借鑒的地方。
二、給學生主動權
語文的學習必須要給學生多點時間,和學生多點互動而不是單調(diào)的念課文,整堂課如果只有老師在講臺上在滔滔不絕而沒有學生參與機會顯得比較沉悶,老師太累而效果不理想。美國的教育界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告訴我,我會忘記;分析給我聽,我可能記住;如果讓我參與,我就會真正理解?!边@段話說的特別好,老師教學,不能僅僅是自己在教,告訴學生這些你們都要記住背會,考試會考等等,這樣學生只是被動的記憶,不能深刻理解,最后的結(jié)果就是表面的東西學生記住了,相關的東西不了解,時間長了就忘了,這就是常說的“應試教育”,新時代下的語文教學要摒棄舊觀念,采用新方法,與時俱進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老師在教學上課的過程可以讓學生多多參與,多詢問他們對課文有什么理解,學生可以有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鼓勵他們多看多想,而不是用固定的標準答案來約束他們的思想,甚至老師可以“讓賢”,讓學生自己來講課,老師坐在底下聽課,想要講課的學生肯定會努力的查資料做功課,這樣學生的積極性就會被調(diào)動起來,而且對課文的理解會更深刻,這樣的效果肯定比死板教學要好太多。
三、因人而異因材施教
在實際的教學中,由于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的不同,家庭條件的差異,個人的智力發(fā)展的參差,興趣愛好的區(qū)別,個人學習能力和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不同等因素的存在,不能按照統(tǒng)一的標準和要求來教學。如果按照統(tǒng)一標準、統(tǒng)一要求進行教學,不利于學生在不同層次上得到發(fā)展。因此,在同樣的教育要求下,要考慮到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知識水平,性格和興趣,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得到適合自己的發(fā)展。對于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鼓勵他們樹立遠大的目標,保持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爭取更進一步;對于學有余力、活潑好動的學生,要挖掘他們的潛力,適當提高要求,讓他們的興趣轉(zhuǎn)移到學習上,喚起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對于學習成績差、學習過程中有困難的學生,老師不能歧視他們,更不能放任不管,對這樣的學生要了解真實的原因,熱情關懷,循循善誘,幫助他們樹立學習的信心,逐步達到教學的基本要求。同時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獎勵激勵制度,讓他們在取得進步獲得肯定的喜悅中積極主動的學習,不斷的努力前進。
四、采用激勵的機制
老師要鼓勵學生多讀多寫,向?qū)W生推薦適合他們現(xiàn)階段閱讀的優(yōu)秀的文章、名著,并寫一些隨筆日記,可以是自己臨時想到的一段話,也可以是對一篇文章的感悟和想法,對學生的發(fā)散思維給予肯定,而不是用條條框框來約束他們。我國傳統(tǒng)的教育對學生的寫作有著太多的限制,比如寫作文要有時間、事件、人物、事件的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等等,這些條框限制了學生的想象力和積極性,老師要適當?shù)母淖円蠛陀^點,鼓勵學生自己去觀察、閱讀、按自己的想法和感覺去寫作。對寫作優(yōu)秀的學生提出表揚和鼓勵,并在課堂上朗讀優(yōu)秀的寫作,引起學生的榮譽感和競爭意識,他們會更積極主動的自己學習,這樣的方式如果良性循環(huán)不但有助于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還能提高他們的文學素養(yǎng)和文學功底。
結(jié)語:
韓愈的《師說》曰: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老師,不只是簡單的教書匠,還要教授學生為人處事的道理與主動學習的高貴品質(zhì)。作為新時代的老師,要隨時代而變化,運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建立積極主動的良好習慣,在他們?nèi)〉煤贸煽兊耐瑫r,為他們以后的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史海勤.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自主探究[J].教育,2016(12):00300-00301.
[2]馬景堯.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13(50):36-36.
[3]蔣飛.述談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提升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35).
作者簡介:梁松(1966.07)男,漢族,山東省棗莊市人,???,中學一級教師,從事初中語文教學工作,單位:棗莊市第二十八中學,七年級語文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