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興平 鄭小玲
摘 要?“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提出的,他認為:生活具有教育的作用和價值;生活決定了教育,需要契合生活實際展開教育。“生活即教育”思想與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理念不謀而合,素質教育下,為真正提升數學教育價值與質量,真正實現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目標,需要關注教學中“生活即教育”理念的貫徹與實施。
關鍵詞?生活即教育;生活化教學;數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14-0159-01
當然,數學知識的獲得離不開生活,“數學學習更離不開生活”。根據兒童的心理需求和教育教學的規(guī)律,要想讓學生學習的輕松,知識掌握的牢固,只有讓數學學習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之上,再加之與生活緊密聯系,才能真正掌握數學知識。脫離了生活的學習,將變成無源之水、無根之木。接下來筆者就簡要談談生活即教育的數學教學。
一、依托教材,促進學習材料生活化
數學教學生活化是指數學課堂教學與學生實際生活相聯系,把數學知識轉化為學生的實際生活情境,在實際生活情境中學習數學的一種教學方式。這里所指的學生實際生活并不單是單純學生生活情境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完全再現,而是一種數學化的生活情境。
例如在教學《認識百分數》和《百分數的應用》時,筆者這樣重組材料:①收集信息,上課一開始就請學生描述學校周邊道路環(huán)境狀況。②選擇信息,在學生所列舉的眾多信息中選擇出一條為綠化道路環(huán)境,在校外公路栽種樹木,一共栽了500棵,成活了490棵,讓學生提出數學問題。③自主探究,學生提出問題中很多是學生已知領域,讓學生自己解決。④教師引導,告訴同學們“這批樹木的成活率是98%”,從而提問“成活率”和“98%”的含義,讓同學們先獨立思考后小組交流討論。這樣重組,貼近學生所關注的現實生活,學習材料來自師生的熟知信息,體現了生活數學的現實性,給數學課本增加“營養(yǎng)”,讓教學根植于生活,將枯燥乏味的教學內容設計成生活中看得見、摸得著、聽得到的有價值的案例,從而適合學生發(fā)展的數學學習過程,讓學生真正感受到數學的魅力,體驗到學數學的樂趣。
二、落實課堂,讓教學情境生活化
教學情境是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種教學形式,在生活即教育的理念下,我們應該讓各類教學情境都盡可能和生活聯系,以生活為載體,重塑知識和生活的鏈接。
比如在教學統計時,可以設計學校附近馬路上經過的什么車最多哪種水果小朋友們最喜歡等情境,培養(yǎng)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獲得豐富的感性經驗,激發(fā)學生求知欲,增加學生自信心。
又比如在《樣本估計總體》這節(jié)中,設置問題情境:“要想知道一個魚缸里有幾條魚,只要數一數就可以了。現在我市一農場百畝魚塘的老板想知道他的池塘里大約有多少條魚,采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請大家?guī)退胍幌朕k法?!背浞掷蒙钋榫暗囊?,讓學生從實際中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重要,從而激發(fā)他們學習的熱情。
三、注重實踐,讓數學知識的應用生活化
學生學習數學是“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是必要的日常生活的工具?!币龑W生將所學的知識運用于生活實際,可以促進學生探索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形成,可以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實踐能力。每教學一個知識點,可以編一些實際應用的題目讓學生去練習,從而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我們應該要引導學生學以致用,學會聯系數學知識和生活。對此筆者有如下嘗試:
一是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數學,體會數學學習的價值。如在解決“把水泥、沙子、石子按2:3:5配制混凝土”問題中,學習解決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在解決“鏡面邊緣金屬條有多長”的過程中,學習已知直徑求周長的方法。這些問題都是生活中常見的、都需要解決的。學生在解決問題中學會了計算的技能,經歷了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到了數學學習的價值。
二是課后作業(yè)生活化,讓數學融入生活。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事例來設計作業(yè),為學生精心創(chuàng)設用數學的情境,使學生體驗自已所學的知識能應用到生活中去,能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從而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提升學生的自覺性。
如在復習了《簡單統計》后,設計練習題,“保護環(huán)境從我做起”行動了解本校學生所在家庭使用塑料袋的數量情況,隨即調查了10名學生所在家庭月使用塑料袋的數量,①計算這10名學生所在家庭平均月使用塑料袋多少只?②根據上面的計算結果,估計我校1000名學生所在家庭月使用塑料帶可減少多?諸如此類生活化的作業(yè),學生更感興趣,也會全身心投入,想方設法查資料、繪圖、設計策劃,樂此不疲。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作精神和獨立思考的能力,也使數學與生活真正融為一體。
四、結束語
總之,數學教學生活化是讓數學回歸本位的重要體現,是凸顯數學價值,關注數學魅力的重要表現,更是我們教學者對數學本身認知能力提升的表現。作為一名新時代數學執(zhí)教者,筆者當以生活為載體,以數學教材為依托,以生活情境為手段,不斷在教學過程中落實數學教學生活化,以讓學生嗅到數學的本味,感受數學的妙趣之處,并能夠主動學以致用,真正運用數學知識回饋生活。
參考文獻:
[1]張世明.數學課堂提問問題問診與矯治[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理科專輯)[C].2006.
[2]楊華慶.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數學[A].中國當代教育理論文獻――第四屆中國教育家大會成果匯編(上)[C].2007.
[3]李剛.淺析生活化教學在小學數學的運用[J].讀寫算(教研版),2015(09):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