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景
摘 要: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已經(jīng)明確提出:語文教師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必須高度重視,而閱讀正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最有效的途徑。在閱讀教學中,文本細讀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科學的文本閱讀不僅可以推動閱讀教學的高效開展,更能夠切實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對小學語文教學中文本閱讀的激發(fā)策略進行了初步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文本閱讀;激發(fā)策略
伴隨著新課改的進一步推進,在評價教師授課情況時,有效性已經(jīng)被當做一個越來越重要的指標。實際上,自實行新課改以來,最初大部分小學語文教師的關注點都是教學方法,在授課時只盲目追求新穎的課堂和活躍的氣氛,尤其是在開展閱讀教學時,從表面上來看,似乎學生上了一節(jié)激情洋溢的課,可以習得不少東西,然而學生真正學到的卻微乎其微。小學語文教師的閱讀教學必須要以文本為依托,深入剖析文本內(nèi)容,才可以真正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一、細讀文本標點
郭沫若先生曾經(jīng)以人的眉目來比喻文本中的標點符號,由此可知,標點符號在文本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沒有了標點符號的書面語言是不完整的,無法將意思完全表達出來。當書面語言中加入了標點符號之后,作者想要傳達的思想感情才能夠更好地傳遞給讀者,讀者在理解書面語言時,也會感到更加輕松和容易。除此之外,作者的創(chuàng)作過程極有可能會對標點符號進行創(chuàng)造性使用,這個時候,標點符號就會被賦予特殊意義。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在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研讀時,應該讓學生多關注一些特殊的標點符號,分析出其中隱藏的含義。
例如,在《窮人》一文中,有許多地方都出現(xiàn)了省略號,教師就應該在學習目標中加入省略號的學習,對本文進行充分利用,加深學生對省略號的印象和理解,讓學生在今后的寫作中也能進行省略號的巧妙應用。同時,對《窮人》一文中每一個省略號的用法進行深入剖析,能夠更加透徹地了解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感悟人物的真實想法,對其性格特點形成更深刻的印象。如此一來,就能將文章的中心牢牢抓住,對于后期的學習十分有利。
二、細讀文本中的重點詞、句
仔細閱讀文本,主要指的還是詳細閱讀文章中的字、詞、句,字、詞、句能夠最生動、直接地傳遞作者感情。在細讀文本的過程中,如果已經(jīng)大致熟悉了文章的整體內(nèi)容和思路,就應該深入剖析作者的詞句表達,抓住文章中的重點詞、句,對其進行進一步的解釋,獲悉其中涵蓋的深意。
例如,在《富饒的西沙群島》一文中,作者寫過這樣一句“海灘上有揀不完的美麗的貝克,大的,小的,顏色不一,形狀千奇百怪”,在這句話中,“揀”就是一個關鍵字,這個字代表著挑選,從“揀不完”中可以看出,西山群島的沙灘上到處都是各種各樣的美麗貝殼,人們可以從中任意選出自己喜愛的貝殼。如果用“撿”來替換“揀”,雖然也能說明西沙群島的沙灘上有許許多多的貝殼,卻無法體現(xiàn)這些貝殼的美麗、多樣。由此可見,“揀”這個字用得恰當好處,是對西沙群島秀美風景的側(cè)面烘托,是整句話的點睛之筆。同理,語文教師在講解《趵突泉》一文時,還可以抓住其中的“冒”字展開一系列的講解,通過這個“冒”字,能夠充分解讀這篇文章,生動、形象地向?qū)W生呈現(xiàn)老舍先生筆下的趵突泉。更重要的是,把握住文章的關鍵字、詞之后,不但可以讓學生將自己的觀點和意見自由表述出來,還可以對其做出科學引導和點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三、細讀文本的結(jié)構(gòu)
要想對某一文本進行深入閱讀,不是單憑把握住其中的一兩句話、幾個詞語就能夠完成的,這種斷章取義的做法,甚至有可能會完全曲解和誤讀文本原來的意思。在細讀文本的過程中,必須要重視文本的結(jié)構(gòu),文章的結(jié)構(gòu)是對文章章法的最佳體現(xiàn)。但許多小學語文教師在授課過程中經(jīng)常會忽視文章的結(jié)構(gòu),認為文章的結(jié)構(gòu)并不重要,而沒有向?qū)W生深入講解。然而,抓住文章的整體結(jié)構(gòu),是深入了解文本,把握作者寫作意圖的重要前提和基礎。
例如,小學語文教師在講解《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時,應該引導學生對本文的結(jié)構(gòu)進行剖析,進而總結(jié)出本文的結(jié)構(gòu)特點。首先,本文有著強烈的前后對比,可以分成兩個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講了小女孩的悲慘遭遇,以及小女孩內(nèi)心對溫暖、飽腹以及愛的渴望,引發(fā)了讀者的深切同情。而在第二部分中則反復描寫了小女孩獲得幸福的途徑。這一部分看起來是一直在重復敘述同一件事,即小女孩不斷地點燃火柴,然而這一部分的敘述并不是累贅多余的,而是用一些看似平凡,實際卻經(jīng)過仔細斟酌的詞語,以及一些和文章基調(diào)有關的詞語,突出了表達效果,從而讓讀者覺得仿佛身臨其境,和作者產(chǎn)生更強烈的共鳴。安徒生對小女孩點燃火柴動作的描寫,表明了小女孩對幸福是如此渴望,更能觸動讀者的心扉。
盡管閱讀是學生的自身行為,具有一定的個性化特點,但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對學生的文本閱讀加以有效指導,讓學生更加重視文中的標點符號、重點詞句和文章結(jié)構(gòu),從中獲得更深的感悟和體驗。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拓寬學生的視野,活躍學生的思維方式,真正提高其閱讀能力。
編輯 高 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