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倩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發(fā)展,小學語文不斷向有效性教學方向發(fā)展,教師應該不斷改變教學模式,善于利用多媒體設備并能在教學過程中將圖片與教學內容相結合。針對小學語文教學問題提出了相關策略,希望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有效性教學
一、小學語文閱讀的發(fā)展現(xiàn)狀
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全面開展,許多教師都開始轉變自己的教學模式,但是結果卻不盡如人意。有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順應素質教育的理念,將和課程有關的視頻或圖片用多媒體設備進行播放,卻沒有對資料進行篩選,使學生觀看后沒有任何心得和體會。有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做到順應素質教育的教育理念,素質教育成為一句口號而沒有體現(xiàn)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課上的時候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分析賞析課文,但是課下的時候教師卻給學生安排大量作業(yè),這其實是打著素質教育的幌子發(fā)展應試教育。
二、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有效性的教學策略
1.更好地利用其他閱讀資源
(1)多媒體設備
多媒體設備是輔助教師上課的一種工具,教師通過運用多媒體設備來增加學生對知識點的直觀印象,但是在使用多媒體設備時要處理好多媒體授課與教師講解的知識點之間的關系。教師在使用多媒體設備時應該與教材內容相結合,教師在教學《漢語拼音》時,拼音教學是教師的一大煩惱,因為拼音在學生眼中就是一系列枯燥的符號,不足以吸引學生的眼球,所以經常導致教師的教學任務不能順利完成。針對這樣的現(xiàn)象,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將一些拼音的發(fā)音以動畫的形式向學生展現(xiàn),學生在觀看的時候就會不由自主地跟著模仿,從而達到了提高學習效率的目的,讓學生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
(2)將圖片、音樂與教學內容相結合
學生通過文字的表達無法對課文的內容產生直觀的印象,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增加圖片展示的環(huán)節(jié)。如教師在教學《美麗的南沙群島》時,學生無法通過閱讀的方式理解文中所說的“天是一片藍玉,海是一塊翡翠”,進而也就不會對南沙群島產生一種由衷的敬意。教師在上課之前為學生播放海浪的聲音,然后請學生閉上眼睛認真傾聽并讓學生想象自己印象中的南沙群島,在此之后教師請學生睜開眼睛觀看南沙群島的圖片并輔以優(yōu)美的輕音樂作為背景,不僅讓學生有一種強烈的視覺沖擊,還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在這個過程中提高了學生的想象力,加強了學生發(fā)散性思維的鍛煉,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3)擴展教學內容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僅限于對課本知識的講解,還應該做到課本知識與其他知識的有效整合從而擴寬學生的眼界。例如在教學《歡樂的潑水節(jié)》時,教師在上課時向學生介紹潑水節(jié)是我國傣族的節(jié)日文化,大家通過潑水的方式感悟自然、親近自然,是我國第一批申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除了介紹潑水節(jié)以外,還要向學生介紹其他少數(shù)民族節(jié)日,例如苗族的龍舟節(jié),龍舟節(jié)也叫端午節(jié),人們在過節(jié)的時候通過劃龍舟競賽的方式來慶祝節(jié)日。教師除了在課上給學生普及一下其他知識,還可以讓學生在課下的時候對少數(shù)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的資料進行搜集,這樣學生學到的知識不僅僅停留在書本上,還對書本以外的知識有了了解,有利于擴寬學生的視野,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2.增加課外閱讀
(1)將教材內容進行延伸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只是完成教學任務,還要對教材內容有所延伸,從而提高學生的知識儲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將同類教學內容放在一起進行對比教學或是以一個主題進行統(tǒng)一講解,從而加深學生對同一問題的理解能力。例如教師在教學《狐假虎威》時,學生對其他成語的內涵也十分想了解,教師可以借助這個機會在班級內開展一次學生成語大賽,教師將成語以填空或是名詞解釋的形式通過多媒體設備呈現(xiàn)出來,在比賽過程中對于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提出表揚并給予一定的獎品獎勵。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學習成語的積極性,使其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
(2)將課文背景進行延伸
許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是單純地將教材內容進行書面講解,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所以教師在進行知識的講解之前要對課文的背景進行延伸,可以以小故事的形式展示給學生,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例如在教學《詠華山》時,教師在講解課文內容之前應該先對《詠華山》的背景進行講解,向學生介紹《詠華山》是宋朝的宰相在七歲爬華山時有感而發(fā)寫下的,學生聽到這些之后很驚訝,教師接著說道“寇準是宋朝的一名神童,寇準在正值遼兵進攻的時候堅決反對南遷,并與遼簽下了著名的澶淵之盟”,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不僅提高了對教材內容的理解還擴寬了自己的眼界,同時加深對作者的認識,進而能夠從作者的角度上理解教材內容。
小學語文教學應該順應社會的發(fā)展潮流,不斷向有效性教學方向發(fā)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轉變教學理念,從而為國家培養(yǎng)更多優(yōu)秀人才。
參考文獻:
[1]陳桂生.到中小學去研究教育:“教育行動研究”的嘗試[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2]陳向明.質的研究方法與社會科學研究[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4.
編輯 高 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