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晨晨
【摘要】語言文字運用是語文課程的核心。本文以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為例,談了提升學生語用能力的三種方法:關注單元導語,樹立目標意識;滲透讀書之法,感悟語言表達;學以致用,落實語用訓練。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單元 語用能力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10A-0101-02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語言文字運用是語文課程的核心。而目前小學語文教學的現(xiàn)狀是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普遍有待于提高。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語用能力呢?這需要教師善用教材中的例子,讓學生學習語言表達。翻閱小學語文教材,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每篇課文都不是孤立存在的,編者根據(jù)兒童心理及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以單元的形式進行課文編排,每個單元都有獨立的主題及要求,語言訓練點也滲透在各個單元之中,既有交融也有提升。在教學中,教師要有單元意識,以單元為切入點,引導學生學習語言,運用語言。
一、關注單元導語,樹立目標意識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布魯姆曾說過:“有效的學習始于準確地知道達到的目標是什么?!辫b于此,教師要善于利用教材中單元導語這一資源,在學習每個單元之前,引導學生從單元導語中找出本單元的主題及學習要求,樹立目標意識。比如,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主題是“科學精神”,單元導語中明確指出本單元要學習的寫作方法是“通過具體事實說明道理”。學生找到這些之后,不僅初步了解了這個單元的內(nèi)容,也明白通過這個單元需要習得的一種方法。這樣一來,學生在學習課文之前,不是盲目的、沒有目的的,從而有利于學生在心理上做好學習的準備,為接下來的進一步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滲透讀書之法,感悟語言表達
奧蘇貝爾認為有意義的學習就是符號所代表的新知識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已有的適當觀念建立非人為和實質(zhì)性的聯(lián)系的過程。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學段特點,精心組織語言學習的教學活動,幫助學生在已習得的語言表達基礎上有所突破、有所發(fā)展。
(一)滲透學法,感悟文本
在進行語用訓練之前,首先要引導學生走進文本,感悟文本語言表達之妙,為運用語言做好鋪墊。學生進入到六年級,已經(jīng)掌握了一定的閱讀方法,所以在教授六年級下冊第五單元這四篇課文《跨越百年的美麗》《千年夢圓在今朝》《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我最好的老師》時,教師應該更注重以單元為整體,進行學法的滲透。因為《跨越百年的美麗》是本組的第一篇課文,筆者采用精講的方法,先讓學生找出“作者列舉了居里夫人的哪些具體事例”,再引導學生“在你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劃一劃,做批注”,展開讀書交流。學生進而從“居里夫人發(fā)現(xiàn)鐳、捐贈獎金、把獎章給女兒當玩具”等具體事實中,感受到了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也感悟到了科學研究離不開堅定執(zhí)著、勇于探索、淡泊名利等精神。
(二)由扶到放,自讀自悟
在本單元第二篇課文《千年夢圓在今朝》的教學中,筆者放手讓學生用學到的方法感悟語言:首先讓學生回顧單元主題(科學精神)和寫法要求(用具體事實說明道理),再引導學生抓住“用具體事實說明道理”的方法復習前一篇課文《跨越百年的美麗》,接著,讓學生用同樣的方法自己閱讀《千年夢圓在今朝》,進一步感受本單元“用具體事實說明道理”的寫法。有了這樣的基礎,學生在學習《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我最好的老師》這兩篇課文時,很快就能自主發(fā)現(xiàn)文章的具體事實及其說明的道理。這樣,課堂上就能騰出更多的時間,讓學生進行語用訓練,可謂一舉多得。
三、學以致用,落實語用訓練
(一)立足課文,找準訓練點
崔巒教授曾強調(diào),要增強語言文字運用的意識,豐富語言文字運用的內(nèi)容和形式。教學中,教師要研讀教材,根據(jù)年段特點,從每篇課文中提取最有價值的訓練點,幫助學生嘗試著運用自己獲得的言語活動經(jīng)驗進行表達??v觀《跨越百年的美麗》《千年夢圓在今朝》《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我最好的老師》這四篇課文,雖然都是通過“用具體事實說明道理”,但是這些“具體事實”是如何寫的,則各有側重點。
《跨越百年的美麗》是描寫居里夫人的人物傳記,所列舉的具體事實中,穿插著一些議論性的語言,夾敘夾議,這樣寫更具有說服力。訓練點落在描述具體事實時穿插議論,說明道理?!肚陦魣A在今朝》這篇課文作者按照時間的順序,選取了中華飛天夢實現(xiàn)過程中萬戶試飛、發(fā)射衛(wèi)星、載人航天這三個典型性的事例,并且詳細描寫了最終實現(xiàn)千年夢想的“載人航天”這個事例,三個事例描寫有詳有略。訓練點落在指導學生如何選擇幾個事例說明一個道理?!墩胬碚Q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是一篇議論文,作者列舉的三個具體事例都是按照“發(fā)現(xiàn)問題—研究問題—發(fā)現(xiàn)真理”的順序寫的,這是科學研究的一般規(guī)律,不能調(diào)換順序,在說明道理的議論文里,按順序表達非常重要。此外,三個事例中,在“研究問題”這一部分作者寫得很簡單,都是一句話帶過,因為本文論點關鍵詞是“真理,問號”,強調(diào)的是好奇心、善于發(fā)問對于發(fā)現(xiàn)真理的重要性,而發(fā)現(xiàn)真理的過程都離不開思考、實驗、觀察,過程都是相似的,所以略寫。有詳有略,詳略得當,才能突出重點,說明道理。訓練點落在如何把筆墨花在重要部分,寫好一個事例,來說明道理?!段易詈玫睦蠋煛穭t是通過設置懸念,抓住“我”的心理變化,從側面寫出了“我”對老師的敬佩與喜愛。語言訓練點落在列舉事例時抓住人物心理變化等側面描寫,說明一個道理。
(二)一課一得,落實語用
課堂上,經(jīng)過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相互交流、探討,學生總結出每一篇課文最值得借鑒的寫法,然后運用這樣的寫法,進行語言表達的訓練。每一課的寫法及訓練要求見右表:
值得一提的是,這樣長期堅持訓練下來,學生思維的深度和廣度都得到了發(fā)展。比如《千年夢圓在今朝》這一課,學生在分享自己選材時,有一名學生說明的道理是“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他選擇略寫兩個名人的相關事例,詳寫自己的事例“每天晚上寫完作業(yè)后,自己總會捧書閱讀,即使小伙伴嘲笑他是個書呆子,他也不在乎,仍然堅持著,后來自己的作品多次在刊物上發(fā)表”。這個學生的選材能說明道理,同時抓住自己親身經(jīng)歷的例子進行詳寫,詳略得當。這時,有學生舉手說:“這位同學詳寫的事例還能用來說明‘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道理?!庇钟泻⒆友a充道:“這個事例還能用來說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個道理?!绷罟P者沒有想到的是,一個事例,竟然能引發(fā)學生這樣的思考,并能靈活地進行遷移。對此,筆者隨即追問道:“那么,如果用這個例子分別來說明這三個道理,側重點一樣嗎?”學生紛紛發(fā)表見解:如果要說明“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這個道理,就需要詳寫小伙伴是如何不理解自己,而自己又是怎么想的,怎么堅持,怎樣享受讀書的過程。如果說明“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這個道理,就要重點描寫自己“耕耘”的過程,自己是怎么認真看書的,比如做讀書筆記等,后來取得了什么成績。而說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個道理時,則要重點描寫通過讀書給自己帶來的變化,自己通過讀書在寫作或思考問題時有了哪些進步。這個訓練點,正是下一篇課文《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所要滲透的,而學生提前進行了思考,不難看出,孩子們已經(jīng)“跳起來摘果子”了。
通過這樣以單元整體為切入點,根據(jù)每篇課文巧抓訓練點,學生經(jīng)歷了寫什么(選材)、怎么寫(寫法)的語言實踐過程,多角度、深入地掌握了“通過具體事實說明道理”的寫法。由此可以看出,像這樣以單元為整體的系統(tǒng)語用訓練,將會為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與發(fā)展提供更多的機會。
(責編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