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思輝??
摘要:在學生的道德教育中,“感恩教育”是一個起點。教會學生心存感激,孩子就多一份寬容,自律與熱情。讓學生懷著感恩之心去體驗和感受世間的親情、友情和恩情,懂得在接受他人關愛和援助時給予回報,不應一味圖索取和享受。教育學生增強責任意識,要有一顆感恩之心,懂得憐憫、尊重和負責,與人為善,將他人恩惠銘記在心,善待自己眼中的一草一木。
關鍵詞:感恩教育;班級管理;相得益彰
在學生的道德教育中,“感恩教育”是一個起點。教會學生心存感激,孩子就多一份寬容,自律與熱情。從感恩教育入手,使學生感悟到:父母給予我生命,我應該感謝父母;老師帶我在知識海洋暢游,我應該感謝老師;……怎樣才使我們的感恩教育落實到孩子的行為中呢?感恩教育讓班級管理相得益彰。結合多年的班主任工作,淺談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 重視感恩啟蒙教育,開啟感恩之心
“孩子的心靈是一塊奇異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種子,就會獲得行為的收獲;播上行為的種子,就會獲得習慣的收獲;播上習慣的種子,就會獲得品德的收獲;播上品德的種子,就會獲得命運的收獲”。教師應該利用各種時機,引導學生閱讀經(jīng)典著作,如:《論語》《二十四孝經(jīng)》《禮記》等。熟讀經(jīng)典可以直探人性本源,吸取到人生的智慧,對于學生傳承古代文化的精髓,奠定深厚的文化底蘊,讓學生在閱讀中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讓學生懷著感恩之心去體驗和感受世間的親情、友情和恩情,懂得在接受他人關愛和援助時給予回報,不應一味圖索取和享受。教育學生增強責任意識,要有一顆感恩之心,懂得憐憫、尊重和負責,與人為善,將他人恩惠銘記在心,善待自己眼中的一草一木。
二、 參與感恩實踐活動,促成感恩習慣
心動不如行動,對父母的感恩之情應化為具體的行動。我經(jīng)常利用節(jié)假日,開展實踐活動,通過定期為長輩辦一件實事,通過換位思考,讓學生體驗到父母的不易,感受父母生活的艱辛。為此我創(chuàng)設以“感恩”為主題的教育活動,如感恩勵志活動讓學生在充滿“感恩”的氛圍中接受洗禮。根據(jù)班級管理的實際情況,我讓學生講述自己身邊“感恩”的故事。開展以“感恩”為主題的班級例會,通過講故事、演講等不同形式和內(nèi)容讓學生懂得孝心與愛心乃立人之本,是一切德行之源。利用班級擷萃苑創(chuàng)辦“感恩”小報。用與眾不同的排版和立意鮮明的內(nèi)容,定期出刊有關“感恩”的個案,讓學生親眼目睹“孝星”的形象,感同身受。感染學生經(jīng)常問候,言為心聲,鼓勵學生經(jīng)常對父母說說體己或感激的話讓父母舒心。將感恩教育融入日常課堂教學中,在課堂教與學中營造濃厚的氛圍,無聲勝有聲的滲透感恩教育,有聲有色中讓學生自愿參與到感恩活動之中,通過親身體驗來感悟真理和領悟人生。
三、 體驗“感恩”的真實情感
家庭是孩子的第二課堂。發(fā)揮第二課堂的作用讓家長參與到學生的感恩教育之中,讓我們的感恩教育更加五彩繽紛。父母是孩子最親密的人,對孩子的影響至關重要。我時常動員家長配合并參與班級感恩教育活動,用家長自己的孝親敬長與鄰為善的行為,用節(jié)儉樸素愛惜糧食的生活習性,用熱愛自然保護環(huán)境的高尚情操,用和藹可親樂于助人的處事態(tài)度,通過家長的親述對學生進行耳濡目染的潛移默化。我時常結合節(jié)日開展感恩教育活動。如結合“三八節(jié)”、“母親節(jié)”、“父親節(jié)”等,利用節(jié)日對學生開展感恩教育,讓學生學做父母體驗辛勞,冬天洗衣洗菜等洗理活動往往起到與眾不同的效果。如“教師節(jié)”為老師做個賀卡,送一束鮮花。小小的舉動會使老師欣慰無比。通過真實的生活讓學生從中感知父母的偉大與艱辛,啟迪學生的感恩心態(tài),引導養(yǎng)成感恩的習慣,使感恩成為一種習慣引領學生健康成長。
四、 加強感恩環(huán)境教育,讓無聲勝有聲
環(huán)境是無聲的,這種無聲對學生能起到勝有聲的潛移默化。我通過創(chuàng)建校園和班級感恩氛圍,讓學生在感恩的環(huán)境中得到熏陶,比利用餐廳和教室等公共場所,讓學生在適當位置寫自擬的感恩標語,張貼自辦的“感恩”手抄報。有計劃的組織設計感恩教育情境,讓孩子自己去體會“感恩”的重要意義。如:情境表演;請相關的名人名家講關于感恩與感恩教育的專題講座;在特定日子如:父親節(jié),母親節(jié),教師節(jié),重陽節(jié),護士節(jié),植樹節(jié)及自己的生日等舉辦感恩活動,如感恩父親,感恩母親,感恩老師,感恩白衣天使,感恩自然等,主題明確,形式多樣,把感恩教育手段化為具體的感恩教育方法。
五、 推進感恩教育實踐
動員和組織學生既可以是為感恩對象做一件事情,如讓學生親自動手做感恩卡片,學唱感恩歌曲,將感恩在特定的時間獻給特定的人,或是在特定日子為特定的人做一些簡單但感動的小事情。如:讓學生幫助爸爸媽媽做做家務,洗洗衣服,擦擦皮鞋,做做助人為樂的好事,冬天在暴雪過后與孩子一起去掃雪,也可以讓孩子參加義務服務的活動等,讓孩子自發(fā)產(chǎn)生感恩行為是活動最重要的目標。讓學生對自己的感恩進行回味反思現(xiàn)身說法也是增強感恩教育效果的有效方式,可以聽學生講講發(fā)生在身邊或自己身上的關于感恩的事情,自己的做法,體會和想法,并在同學之間進行評議,使感恩教育在學生之間相互促進。
六、 利用主題班會,加強思想教育,開展感恩評比活動
組織主題班會,學生通過講“感恩”故事,為父母說感恩的話;或朗誦自己摘抄或?qū)懙挠嘘P感恩的詩歌、小說、散文等,也可表演有關感恩的節(jié)目。讓學生講自己感恩父母回報父母的具體做法,組織“感恩的心”演講比賽,通過活動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教育。我定期對學生的感恩情況進行評比,樹立榜樣。比如如何做到讓父母舒心、省心、放心、開心、稱心、順心、安心。從而讓感恩之情溢滿心間,讓感恩之舉成為學生良好的習慣。
總之,我們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教導學生學會感恩,學會“感恩”就是讓他們體會到心中裝著愛,自己才會收獲更多的愛。央視曾播過一篇感人的廣告:一個大眼睛的小男孩,看到他媽媽給奶奶洗腳,也吃力的端著一盆水,天真的對媽媽說:“媽媽,洗腳!”這就是學會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