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志敏
摘 要:語言是人類社會人與人之間進行深入交往的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們進行觀念交換、情感交流的各種表達符號。在學生學習能力素養(yǎng)之中,語言表達能力是其重要的基本因素之一。學生的學習現(xiàn)狀、認知實情,需要通過學生的語言表達活動予以表現(xiàn)。學生需要借助“說”這一活動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思想觀念、展現(xiàn)自己的思維活動、呈現(xiàn)自己的人格魅力。本文作者針對當前小學生在課堂學習探知進程中“不愿說”、“不想說”、“不敢說”的現(xiàn)象,以及語言表達積極性不高、能力不強的現(xiàn)狀,從三個方面對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之中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進行了簡要的論述。
關鍵詞: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芻議
社會學指出,語言是人類社會人與人之間進行深入交往的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們進行觀念交換、情感交流的各種表達符號。語言與邏輯相關,而人類的思維邏輯最為完善。人們借助于語言這一載體,進行人類文明成果的有效保存和深入傳遞。在學生學習能力素養(yǎng)之中,語言表達能力是其重要的基本因素之一。學生需要借助“說”這一活動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思想觀念、展現(xiàn)自己的思維活動、呈現(xiàn)自己的人格魅力。小學數(shù)學學科作為基礎性知識學科,語言表達能力是數(shù)學教師數(shù)學學習能力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重要方面。但筆者發(fā)現(xiàn),少部分小學生在課堂學習探知之中,面對教師的啟發(fā)、引導、激勵,“不愿說”、“不想說”、“不敢說”的現(xiàn)象依然存在,致使小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未能得到有效培養(yǎng)和提升。本人現(xiàn)結合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之中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這一主題進行簡單的論述。
一、 充分調動教學資源,營造小學生“愿意說”的氛圍環(huán)境
良好的學習情態(tài)源于濃厚生動的外部環(huán)境。教育心理學認為,教師只有將教學活動的氛圍充分展示出來,教學的趣味充分展現(xiàn)出來,才能達到“啞巴還想唱歌”的喜人場景,讓學習的主體主動的開展聽說讀寫活動。學生認知探究是建立積極情感基礎之上的實踐活動。學生只有在積極強烈的情感支撐下,才能主動實踐,解決問題。語言表達是學生將所思所想借助于語言這一媒介予以呈現(xiàn)和展示,這其中需要學生主體積極情感的支撐。筆者發(fā)現(xiàn),少數(shù)小學生不愿意“說”的根本原因在于,他們在學習實踐的進程中,自身未能形成和樹立積極、主動的學習情感。教育情感學認為,積極情感,是促動學生主體主動學與探的源泉動力。這就要求,小學數(shù)學教師要做學生情感的理療師,注重和強化激發(fā)小學生“愿意說”的內生情感,在多使用積極評判、鼓勵性評價語言的基礎上,善于將課堂之中、教材之中等多方面的教學資源,進行充分的挖掘和調動,營造出生動、趣味、形象的教學場景或氛圍,貼近小學生“情感敏感區(qū)”,讓小學生內心產(chǎn)生共鳴,形成積極主動學習的情感或欲望,從而使語言表達內化為自覺情感,外在行為。如“元、角、分的初步認知”教學中,教師將該節(jié)課教學內容進行充分綜合,抓住該節(jié)課與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們購買商品時進行付款”的社會活動進行有效銜接,向小學生設置出“某商場一位顧客買好衣服后進行付款”的情景圖,向小學生提出:“請大家仔細觀察這幅圖,你知道圖中畫的是什么地方嗎?三個小朋友準備做什么呢?”問題,引導小學生觀察教學掛圖進行討論回答問題。小學生面對教師設置的真實生活場景,與生活實際緊密相連,內在情感得到充分調動,營造積極的學習氛圍,為學習新知創(chuàng)設良好的情境。此時,教師揭示出所學課題:買東西要用錢,我國的錢又叫人民幣。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些小面值的人民幣,板書課題:認識人民幣。學生齊讀課題。這樣,小學生在強烈內在情感的促使下,“愿意說”成為可能。又如在“千克、克”的學習中,教師采用情境體驗法的教學方法,讓小學生分別扮演銷售員和顧客的角色,設置出水果店購買水果的場景,用先期準備好的蘋果、香蕉等進行稱量,使他們能夠從電子秤的讀數(shù)中,親身感受物體的重量,從而形成感官的認知和體悟,進而激發(fā)小學生語言表達的積極性。
二、 強化教師指導功效,提供小學生“有效說”的實踐空間
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需要教師的有效引導和培養(yǎng)。教師在課堂教學之中,要發(fā)揮自身主體主導作用,在數(shù)學知識點、數(shù)學案例講解的進程中,有意識的為小學生提供“自說自話”的有效平臺和時機,鼓勵小學生大膽的“說”,指導小學生有序的“說”,引導小學生有條理的“說”,全面展示出自己的思考過程和認知觀點,教師并予以及時全面的指導和點撥,從而讓小學生語言表達更為有效。如“有一塊長方形的地剛好截成兩個正方形后,周長比原來增加了30分米,要在地里種草莓,每棵草莓占地6平方分米,一共可種多少棵草莓?”案例教學中,教師改變以往學生“默不作聲”的解題形式,要求小學生將探究分析的思維活動運用數(shù)學語言予以表現(xiàn)。設計如下教學過程:
首先要求學生讀題后,說出自己感知的初步認識:“通過讀題分析,可知這是關于求長方形面積方面的習題?!?/p>
接著請學生進行集體討論,充分展示各自的思考分析過程。
此時學生通過閱讀討論,已對題意有了充分的理解。再請學生完整地表述解決問題的思路已經(jīng)是順理成章。學生順利指出:通過對問題的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將這一塊長方形的地剛好截成兩個正方形后,則現(xiàn)在的周長比原來增加了2條正方形的邊長,此時可以算出正方形的邊長,然后再求出它的總面積,最后再用除法求出草莓的棵數(shù)。
最后讓某一學生用數(shù)學語言說出解題的過程。
生回答:“30÷2=15(分米) 15×15=225(平方分米) 225×2=450(平方分米) 450÷6=75(棵) 答:一共可種75棵草莓?!?/p>
解答此題后,還要組織學生討論,解答此題的關鍵是什么?
在老師一次次拋出問題、在學生一次次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問題得到了解決,更重要的是學生的思維得到了鍛煉。教師居于解題活動的主導地位,學生居于解題的主體地位,承擔了解答的大部分“任務”,并且其思考分析過程通過數(shù)學語言進行了有效表達和展示。小學生在其中數(shù)學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交際溝通能力等方面得到顯著鍛煉和有效提升。
三、 注重反思教學實施,推動小學生“能夠說”的深入進程
反思教學過程,是教師必須施行和完成的基本“動作”。其實教師組織小學生進行數(shù)學學習活動或解題過程的反思同樣也非常重要。但筆者發(fā)現(xiàn),很多小學生在思考數(shù)學問題進程中,習慣于不出聲的方式,致使教師不能對他們的思考過程有及時的掌握和認識。因此,教師在組織小學生反思的這一過程中,不能讓學生只是“不出聲”的在內心思考,而要鼓勵小學生通過數(shù)學語言,大聲地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的過程予以明確的表達。同時,教師要有意識地、有意圖地請解錯題的部分學生群體,大膽的說出自己剛才解題過程中,是哪個地方思考出錯,怎樣發(fā)現(xiàn)錯誤并如何糾正錯誤的。這樣的反思可使其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同時也使其他學生獲知其思維分析活動,從而在保證教學效果的同時,實現(xiàn)語言表達能力的有效鍛煉和深入開展。如在面積單位的換算教學中,學生在完成“7平方米=( )平方分米;78公頃=( )平方米;55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14平方米=( )平方分米”練習題過程中,有部分小學生沒有注意到面積換算的進率是100這一情況。此時,教師組織小學生組建分析討論小組,圍繞解題的內容開展解題內容的討論分析活動,小學生在組內討論中,有的認為解題內容正確無誤,有的小學生意識到這一情況,提出不同的觀點,與相反觀點的學生進行熱烈的討論。在此基礎上,教師讓不同觀點的小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觀點,教師進行適當?shù)闹刚?,從而讓小學生認識到解題的缺陷,并且認識到解決的方法。
總之,小學數(shù)學教師在數(shù)學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進程中,要從情感角度激發(fā)小學生“主動說”,利用有效時機組織小學生“有序說”,強化指點引導推動小學生“高效說”,讓小學生在“說”中充分錘煉數(shù)學思維能力,提升數(shù)學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朱雪俊.在“說”中學習數(shù)學 ——淺談小學數(shù)學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J].讀與寫:上,下旬,2016年第12期.
[2]馬茲玉.淺談小學數(shù)學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J].速讀旬刊,2016年第32期.
[3]楊育紅.學生數(shù)學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J].呂梁高等??茖W校學報,2011年01期.
[4]張國民,武英耀,趙付明.應重視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J].山西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03期.
[5]穆英.讓中學生的數(shù)學語言表達能力“更上一層樓”[A];2013年10月現(xiàn)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3年.
[6]李建枚.淺議小學生在數(shù)學課堂上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性及培養(yǎng)[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1卷)[C].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