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質量較低是當前高校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究其根源,是因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內容比較枯燥,學生不感興趣。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時效性和針對性,是當前高校思想政治老師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專題化教學則是解決該問題的一種有效手段,本文對此進行了詳細的分析。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專題化教學;價值探討
專題化教學是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學中一個新型教學方式,還處在初級的探索階段。主要是以教學團隊為基礎,從學生的問題意識出發(fā),對其進行馬克思主義方法、觀點以及立場的教學,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1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專題化教學的價值
1.1 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專題化教學立足于學生的問題意識并且在此基礎上不斷強化學生的問題意識,以學生的問題作為教學內容的切入點,想讓學生知道“是什么”,再提出“為什么”,這種層面發(fā)展式教育模式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抓住學生的好奇心以及想要解決問題的心理,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從而達到授業(yè)和解惑的目的。
1.2 老師專業(yè)能力發(fā)展的需要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具有較強的跨學科性、政治性、現(xiàn)實性和綜合性,涉及的學科廣,有倫理學、社會學、歷史學、哲學、法學、經濟學以及政治學等。很多思想政治老師只能掌握其中的幾種學科內容。要想讓思想政治老師掌握全部的學科內容,不具有現(xiàn)實性。專題化教學能夠將這些內容進行細化,達到“術業(yè)有專攻”的目的,思想政治老師可以在教學中結合自己的優(yōu)勢,發(fā)揮自己所長。這不僅能夠降低思想政治老師的教學壓力,還能讓老師認真?zhèn)湔n,有更多的時間用來提升自己的專業(yè)能力,這對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1.3 促進思想政治教學由教材體系轉化為教學體系
上文中也已提到,專題化教學方式是以學生問題為教學切入點,因此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帶著解決學生問題的目的進行教學。這種教學方式打破了傳統(tǒng)“灌輸式”教學方式中“照本宣科”的弊端,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主要以問題進行講解、拓展和延伸,逐漸將教材內容轉變?yōu)榻虒W內容,在這轉變過程之中,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漸得到了培養(yǎng)。老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增設一些社會熱點問題,帶領學生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和討論,這種從生活中挖掘教學素材的教學方式,能夠擺脫教材中的“死知識”,不僅豐富了教學資源,活化了知識,也使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的相關理論知識更有感染力和說服力。
2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專題化教學的策略
2.1 做好專題的篩選工作
在專題化教學之中,最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就是專題的篩選和確定工作,專題的篩選和確定對于思想政治理論課整體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極其重要,筆者認為,思想政治老師在篩選和確定專題方面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1)不能一味追求新奇,而對專題的完整性進行忽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開設目的,不僅是為了給學生灌輸思想政治內容,還要讓學生在充分掌握和理解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的理論知識之后,學會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去解決現(xiàn)實中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理論思維和觀察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很多思想政治老師為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專題的選擇上過分追求新奇,新奇的專題雖然能夠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并不一定就能對學生起到有效的引導作用,最后可能取得了舍本逐末的負面效果。因此,思想政治老師在選擇和確定專題的時候,應當充分結合學生的興趣和理論的完整性,綜合考慮這兩點,再確定專題,理論的完整性能夠保證教學內容的系統(tǒng)性,從而達到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真正教學目的。(2)協(xié)調好整體和部分之間的關系。上文中也已提到,專題化教學方式實際上能夠促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由教材體系轉變?yōu)榻虒W體系,思想政治老師如果沒有協(xié)調好整體與部分之間的關系,以學生問題意識為切入點進行教學,然后拓展延伸,最后就會導致教學內容偏離教學大綱。引起這方面的主要原因是思想政治老師對教學大綱和教材的理解不透徹、不到位,加上專題化教學本來就要對教材中的內容進行一定的取舍,以至于老師不能把握教學體系和邏輯體系的完整性,這對于教學效果的提升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
2.2 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進行教學
專題化教學需要思想政治老師熟練掌握教材內容和教學大綱,并且要在熟悉教學大綱的基礎上對教材內容作出一定的取舍,實現(xiàn)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由教材體系轉化為教學體系。這就思想政治老師在進行專題化教學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生活,只有貼近學生、貼近生活,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筆者認為,思想政治老師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到教學內容貼近學生和生活:(1)聯(lián)系學生的思想實際。思想政治老師若要在課堂上吸引學生,首先得和學生進行“對話”,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率低,一方面是因為理論知識枯燥,還有一方面是因為老師比較古板,尤其是思想方面,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性格特點,只是一味給學生灌輸相關的理論知識,學生和老師長期處在思想零交流狀態(tài),久而久之就喪失了學習興趣。實行專題化教學的思政老師應當認識到這一點,要從當前大學生的興趣愛好著手,并對學生關注的難點、疑點以及熱點進行時刻關注,結合學生的專業(yè)特點進行時效性和針對性教學,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聽課興趣,滿足學生的聽課需求,從而讓學生在課堂上不僅帶上耳朵,還帶上心和腦子。(2)聯(lián)系當前的社會發(fā)展形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目的就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老師在教育中要緊緊聯(lián)系當前的社會發(fā)展形勢,對當前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中出現(xiàn)的問題和情況進行深入分析,引導學生遠離資本主義,避免遭受到資本主義思想的侵害,通過正確的馬克思主義思想對學生進行循循善誘,增強學生在社會主義建設的當前社會對資本主義的戰(zhàn)斗力、免疫力和識別力。
2.3 重視實踐教學
實踐出真知,這是一句至理名言。思想政治教育史為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因此不僅要讓學生掌握思想政治教材中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還要讓學生將這些知識轉化為理想信念運用在生活實際之中。因此,思想政治老師不能將教學重點僅僅放在學生“知與不知”的問題上,還要解決“做與不做”的根本問題。學生若是掌握了所有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內容,但是并未將其應用在解決生活問題方面,教學效果也就大大降低。對于“做與不做”的問題,筆者認為,思想政治老師可以結合實踐教學對學生進行專題化訓練。實踐教學不僅使相關的理論知識點更加有感染力和說服力,更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思想政治老師可以立足于學生的問題,結合當前社會主體建設現(xiàn)狀,帶領學生對問題進行自主研究和思考,設計教學實踐環(huán)節(jié),提高學生對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的認知度,引導學生對于當前社會熱點問題的思考,在實踐教學過程中磨練學生的意志,升華學生的感情,加強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念。同時,進行專題化思想政治教育老師之間也應當相互配合好,使理論教學內容與實踐教學內容有效結合在一起,增加其可操作性,達到加深學生實踐體驗、開闊學生視野的最終目的。除此之外,思想政治老師應當利用好當前的信息技術、借助多媒體設備進行教學,不僅能夠打破傳統(tǒng)教學課堂死氣沉沉的局面,還能幫助學生更加準確掌握當前的社會熱點,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3 結論
綜上所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實現(xiàn)專題化教學,不僅可以對思想政治老師的工作進行細分,提高老師的專業(yè)化能力,增強教學內容的針對性和時效性,不僅讓學生明白了“是什么”,同時也讓學生知道了“為什么”。這對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具有一定程度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章小朝.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問題意識與專題化教學[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5(10):93-96.
[2]包雅瑋.信息技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專題教學探析[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2(12):138-140.
[3]楊榮.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專題教學的研究[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11):82-83.
[4]鄭志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專題教學初探[J].中國冶金教育,2010(05):71-74.
[5]荊鈺婷,譚勁松.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專題式教學模式新探[J].思想理論教育,2010(23):54-57.
作者簡介
楊淑華,女,重慶市酉陽縣人。碩士研究生學歷。現(xiàn)為重慶城市管理職業(yè)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單位
重慶城市管理職業(yè)學院 重慶市 40133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