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淑君
摘 要:課堂是由學生主導的課堂,課堂中的每一素材都體現(xiàn)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思想?!队⒄Z課程標準》要求:“鼓勵學生通過體驗、實踐、討論、合作、探究等方式發(fā)展聽、說、讀、寫的綜合技能?!庇纱耍處煴仨氃诮虒W過程中給學生創(chuàng)造體驗生活,活用英語的機會,以此培養(yǎng)學生英語學習的綜合技能。教師作為實施體驗教學實踐的主體應起到重要作用。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英語;體驗性教學
一、 引言
英語作為一種語言,具有靈活性、多變性,時間、地點、人物任何一個語境因素都可能對一個詞產(chǎn)生影響,因此,英語絕不能被機械地教學。傳統(tǒng)的課堂僅采用師生問答,生生問答等單調的操練方法,并不能使學生長時間集中注意力,認真操練。他們往往疲于練習,無法提高積極性,致使教學目的無法達成。
對此,筆者認為,通過學生自身的感受,結合生活實際,施行體驗式教學,可以提高學生興趣,強化書本學習。那么,如何才能將課堂與學生體驗相統(tǒng)一呢?
二、 體驗性教學提高小學英語學習能力的策略
1. 課堂應用策略
(1)創(chuàng)設情景,體驗生活
對于生活經(jīng)歷匱乏,抽象思維發(fā)展處于初期狀態(tài)的小學生而言,更要創(chuàng)造出他們熟悉的情景進行教學,才能使學生產(chǎn)生共鳴,內化為知識。
例如:在學習4A Unit 6 At the snack bar時,可以借助多媒體課件營造快餐店的氛圍,使學生身臨其境,增強表達欲望。
再如學習3A Unit 7 Would you like a pie?時,安排朋友到家里做客的場景,甚至讓學生帶上食物,三五成群,圍成多個小組,用句型款待同學,體驗語言知識。這種身臨其境的體驗幫助學生習得語言,也加深了學生的影響,同時活躍了課堂氣氛,愉快而又高效。
(2)具象知識,體驗意義
小學生天性好動,聽覺靈敏,善于模仿,想像力豐富,具體形象思維好,但抽象思能力差。教師要抓住這些特點,化抽象內容為具體,讓學生在通俗易懂的語言里面,掌握知識點,學會用英語交流。
如4B Unit 5 Seasons一課中hot、warm、cool、cold四個單詞,就可以分別放上一杯熱水,一杯溫水,一杯涼水,一杯冰水,讓學生去體驗,切身感覺不同的溫度,從而引出單詞的學習。
3B的方位詞in、on、under常常把孩子們搞得暈頭轉向,分不清楚哪里是哪里,教師可以將肢體動作教給學生,讓學生通過肢體體驗牢記這三個單詞。教師們可以這樣做:左手握拳,右手食指伸入拳頭內,表示in;左手握拳,右手張開放于左手拳頭上表示on;左手握拳,右手張開放于左手拳頭下表示under。這樣不斷朗讀三個方位介詞,并伴有手部動作演示,多次訓練后,學生自然掌握了三個單詞的意思。
(3)抓住機遇,體驗文化
新版的英語教材有Culture time這一環(huán)節(jié),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學生可以了解西方文化、知曉中西文化差異。每次學習這部分內容時,學生總是聽得非常認真,渴求多文化沖擊。在跨文化的背景下,教師可以結合本課內容,利用多媒體,多途徑、多方法地展現(xiàn)文化差異,體驗英語文化的歷史性和多元性。同時,這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不斷增加自己關于中西文化差異及西方文化的知識,還要注意自己的語言運用是否恰當,是否符合身份及場合,使學生對西方文化產(chǎn)生興趣,進而愛上英語這門課程。
如5A Unit 7 At weekends學習了課本人物的周末活動,那么世界各地的人們在周末通常做些什么呢?Culture time就做出了解釋,提到了中國、英國、美國的流行運動項目。教師可以通過視頻、圖片、文字等方法講解這三個國家的流行運動項目,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加深學生的印象。
再如,中國人喝tea,西方人喝coffee;中國人有Monkey King and Nezha,西方人有Fairy tales等,這些都增加了學生的課外知識,培養(yǎng)了跨文化意識。
(4)及時激勵,體驗成功
不同的學生,特點也各不相同。有的學生接受能力強,反應快,思維敏捷,成為班中的佼佼者,老師和學生心中的“good students”,有的學生則接受能力慢,學習成績相對較弱,這類學生很少獲得學生的關注,老師的贊揚,但無論在課堂是上如何表現(xiàn)的學生,都是一束花朵,都會在特定的時間綻放。
例如:在教學一般現(xiàn)在時,學生經(jīng)常會因為第三人稱單數(shù)的問題出錯。I has a pen. Do he like climbing? She doesnt likes reading books.諸如此類的問題層出不窮。盡管語法問題嚴重,但無需特意指出。相反,應該運用有效評價鼓勵學生再說一遍,使其自己改正錯誤。
2. 課外應用策略
(1)開放作業(yè),延續(xù)體驗
學生的學習體驗絕不能僅限于課內,學習的深度和廣度與參與學習的時間都有關系。僅限于課內的學習是無法做到學以致用的,更要把開放性作業(yè)作為學生鞏固知識的媒介。
例如:在學習5A Unit 3 Our animal friends的第一課時Story time時,教師可以先對文章結構進行梳理,此篇課文在描寫上有自己的特點。文中的每個小動物都是按顏色、外形、能力的順序介紹的,學生也可以模仿這種寫作順序,有條理地介紹某一個小動物。參照書本Checkout time上的內容,可以安排學生制作了一個名為My animal friend(s)的小報,在課上拿著自己的小報介紹小寵物,篇幅雖短,但提供了學生展示自我的機會,擴大了參與面,體驗課本的創(chuàng)作過程。
再如,在4A Project 2 My puppet show中,可以讓學生自制puppet,將實物帶到班級進行表演,模擬puppet在各種場景中的對話,將課堂設置為一個木偶劇院,做到課堂與課后的雙重體驗。
又如,6A Unit 7 Project the Earth一課,這一課旨在呼吁孩子熱愛環(huán)境,課后我布置了一個畫海報的作業(yè),主題就是Project the Earth。用簡單而稚嫩的畫筆表述心中的地球,表達對地球母親的熱愛,倡導環(huán)境保護。
(2)改變環(huán)境,鼓勵體驗
大多數(shù)學校已經(jīng)有了軟包的意識,但是英語軟包還是比較少。比如,各班的黑板報,宣傳欄,或小學生園地內,都可以用英語布置。這一環(huán)節(jié)還能與開放作業(yè)結合起來,我們班級里的墻面上貼滿了學生的英語小報或剪貼畫,這是學生展示學習成果的機會,也是營造良好英語學習氛圍的機會。
再如,在班里舉辦中西文化大比拼,學生說一說你知道的中西文化差異,結合多媒體,做個小老師。
我們也可以創(chuàng)設學校英語角,班級小小英語角,英語角內交流英語,高年級的孩子帶中年級,中年級的孩子帶低年級,逐層推進,這樣,即便我們學習的英語語句貧乏而局限,但對營造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十分有效。
在新課程背景下的英語教學應該真正體現(xiàn)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體驗學習的快樂和成功,同時,也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目標,讓英語這門語言學科回歸生活,在生活中發(fā)揮作用,體現(xiàn)英語學科的交際性。教學相長,師生在教學過程中共同感悟和體驗生活的樂趣,共同成長。這也使我深信:我能更好地教學生學好英語。
參考文獻:
[1]小學教學研究[J].交際化的小學英語教學,2001第9期.
[2]四川教育[J].小學英語教學激趣談,2001第9期.
[3]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J].角色扮演——課堂英語學的主要活動,2001第3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