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曉文
【摘 要】新課程理念強調讓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學習物理,創(chuàng)設切合學生實際的物理問題情境,不但能使抽象的物理知識具體化,還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探究的欲望和動力,最終便于學生理解并掌握。
【關鍵詞】物理教學 流體壓強與流速 關系 探討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20.009
如何創(chuàng)設適合學生已有知識結構、心理發(fā)展水平的物理問題情境,我在《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的教學中進行了一些嘗試:
一、利用物理史事,創(chuàng)設情境
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科學史、科學家故事、科學趣聞以及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寓言、成語、格言等,結合故事中描述的情境提出問題,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
案例1.在本節(jié)課的引入階段,我利用“鄂洛多克火車站發(fā)生的慘案”引入,造成知識的懸疑,吸引學生迅速進入本節(jié)課的主題,并引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并自己動手設計實驗、選擇器材、進行實驗、進行分析找到真正的兇手。當通過演示實驗、探究實驗、歸納分析得到了流體壓強與流速關系的基本規(guī)律時,又順勢帶出另一個類似的事故“奧林匹克”號慘案。不僅因為這兩個事故的產生具有共性,使學生的思維產生牽連,而且更有助于學生對新知識、新規(guī)律的理解與應用。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實驗對現場的事故進行模擬,切身感受探究的樂趣,享受自己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成功感。
物理教學的目的不能局限在具體物理知識的學習,而應當關注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的提高。物理知識的很多內容都與歷史事實或名人軼事有關,“鄂洛多克火車站發(fā)生的慘案”,“奧林匹克”事件,在歷史都造成了很大的影響,迫切要求人類去探求事件發(fā)生的真正原因,也才有了“伯努利”實驗的成功。在這個教學的過程中,不僅對學生進行了科學價值觀的教育,也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極大興趣,為課堂的高效性打下了基礎。
二、聯系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物理情境
“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是新課改的重要理念之一。我們的生活中有豐富的物理素材。如果我們從生活、生產中熟悉的實例提出問題,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可以使學生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物理,物理知識在生活中處處有應用。
案例2.探究了流體的壓強與流速的關系之后,我們用找到的規(guī)律解釋了“鄂洛多克火車站發(fā)生的慘案”發(fā)生的原因,并總結了慘痛的教訓,然后提出了“安全線”的由來及作用。這時候學生們才知道火車站常見的安全線還有這樣的典故,以及其中所蘊含的物理原理,同時認可了安全線的重要作用。通過這些情境的巧妙設置,不僅讓學生了解了歷史典故,學到了物理知識,還不失時機對學生進行了安全教育,提高了學生的安全意識。借助于這些物或事來做實驗,或探究、或設疑、或應用,學生就更能理解“物理源自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道理了。
三、利用實驗,創(chuàng)設物理情境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許多物理概念、規(guī)律都是建立在實驗的基礎上,經過歸納推理總結出來的。
案例3.在探究流體壓強與流速關系的過程中,利用“吹一張小紙條”的實驗為猜想提供事實依據;利用“伯努利實驗”共同驗證猜想;利用對兩個“事故”的現場模擬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與應用,并成功找到事故產生的根本原因,還不失時機的對學生進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教育:愚昧無知,必遭大自然的懲罰。在飛機升力的教學時首先做了一個“向下吹乒乓球,而不掉”的實驗作為情境鋪墊,同學們在驚詫中感受實驗現象的神奇,迫切希望找到問題的答案,帶著問題進行新知識的探究。然后進行了兩架飛機的模擬試飛實驗,知識上,學生真實直觀的認識到上凸下平的機翼形狀是飛機飛起來的關鍵;效果上,這已不僅僅是一次實驗的對比,而是一次思維的碰撞,一次火花的迸發(fā),一個科學的跨越,引發(fā)學生產生思維沖突,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欲望,這樣獲得的知識印象深刻、長久不忘。
通過這些實驗的設置,把復雜問題簡單化,把抽象問題直觀化。還原了人們認識發(fā)現物理規(guī)律的歷程和科學探究的曲折道路,使教材變得更加立體生動,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更加豐富有趣。學生在興趣盎然中親歷探究,在動手動腦中形成知識,切身感受物理學科學習的特點,也使課堂的教學功能得到了進一步深化。
四、利用媒體,創(chuàng)設物理情境
百聞不如一見,許多現象、概念、規(guī)律,只憑教師說,學生仍然無法想象,借助課件或視頻或圖片,可將許多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抽象問題直觀化,深奧道理形象化,枯燥知識趣味化。
案例4.在進行飛機升力的教學中,通過學生觀看“飛鳥與飛機”的視頻進行設疑:“小鳥和飛機為什么也能在空中飛翔而不掉下來呢?”;然后再利用flash課件讓看不見摸不著的空氣的流動非常形象地展現在學生們眼前,讓學生更容易理解飛機升力產生的原因。有關流體壓強與流速關系這一知識的應用我選擇了三個素材:灰雁倒飛、汽車尾翼板、香蕉球,分別用圖片和flash課件呈現出來。灰雁倒飛,實際上是利用情境設疑讓學生猜想“灰雁怎樣才能迅速降低高度擺脫危險?”讓學生的思維產生沖突,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感嘆大自然的神奇。汽車尾翼板,正是人類利用大自然創(chuàng)造發(fā)明的原創(chuàng)點。
通過這些清晰直觀的圖片、視頻和課件的演示過程,為各個階段的學習提供了情境素材,加深了學生對知識、規(guī)律的理解和鞏固,讓學生的印象更深刻,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到了知識,增長了見識,在應用知識中又享受到了快樂。
在本節(jié)課中,準確恰當的選材,科學生動的實驗,令人驚奇的圖片,引人入勝的視頻,制作精巧的課件等,不斷再現物理現象,刺激學生感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可以觸摸的學習研究情境,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利用情境引入、情境設疑、情境探究、情境觀察、情境分析和情境應用等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既體現出知識的呈現規(guī)律,又符合學生思維發(fā)展特點,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體現出情境教學的在物理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充滿情境的教學不再是枯燥、抽象的“死知識”,而是生動的、具體形象的“活知識”,教學給學生帶來的不再是“灌輸”,而是知識的生成與生長,更應該通過教學給學生帶來成功的喜悅,因此在教學中,我根據教學實際的需要,采用多種方法創(chuàng)設物理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和動力,引發(fā)學生積極思維,主動學習,使他們在快樂中學到知識、培養(yǎng)能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