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真
摘要:區(qū)域教學作為幼兒活動的一種形式,在幼兒教育中起著重要作用。教學過程中,老師應按照小朋友們的個性與成長需求來布置教學環(huán)境,也就是活動區(qū),讓小朋友們在活動中學習,達到身心健康發(fā)展的目標。
關鍵詞:幼兒教學;區(qū)域活動;責任心培養(yǎng);激勵策略
區(qū)域教學一直很受幼兒的歡迎,因為幼兒在活動過程中感受到了活動自主性與趣味性,幼兒們能夠去自己喜歡的區(qū),和自己喜歡的人一起玩自己喜歡的游戲,自由選擇如何運用資料,以及怎么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等。
一、加強幼兒集體責任感的培養(yǎng)
所謂集體責任感,即熱愛集體生活,熱愛集體中的每位成員,主動為集體服務,履行集體義務,關心愛護集體榮譽的一種道德情感。這種情感擁有積極且強烈的道德力量,有助于小朋友們的個性與思想的正向發(fā)展。所以,本人依照小朋友在此年齡段的特性,運用各式各樣的活動引導小朋友形成集體觀念,讓他們在活動中逐步形成集體責任感,指引他們更加適應社會,未來成長為社會所需要,富有集體意識和責任感的社會公民。本人在教學設計中,將集體責任感的培育視為主要任務,將其融入平時教學活動,有目的地指引小朋友養(yǎng)成集體思想,形成責任感。當碰到小伙伴有困難的時候下意識的去幫助他們。像有個小伙伴不舒服嘔吐了,很多小朋友都積極主動地用掃把拖把將地上的污穢物處理干凈;有個小伙伴摔跤了,其他小朋友沖上去將其扶起;看到地板上有垃圾,他們也會將其撿起丟進垃圾箱里。當看到小朋友們默默為他人,為集體付出的行為時,我也在恰當?shù)臅r候贊賞他們,肯定他們的行為,以此激勵其他小朋友向他們看齊。漸漸地,他們就能養(yǎng)成為集體和朋友服務的責任意識。當小朋友們的集體意識初步形成之后,接下來就可以引導小朋友積極為自己所在的小組與班級而努力。
二、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幼兒園的日常生活中,有許多機會可以培育小朋友的責任心,老師們應當將其充分利用,比如讓他們參與平時的活動,做一些能力范圍內(nèi)的事情,這樣可以培養(yǎng)他們對家庭的責任感,愛惜老師的勞動成果。在培育小朋友們打理自己生活能力的同時,培養(yǎng)他們的責任心。
想讓小朋友擁有責任感,就要給他們一個能夠行使權(quán)利義務的環(huán)境,使其在培養(yǎng)權(quán)利義務的同時,形成責任感。需要注意的是,讓小朋友履行的勞動義務要適合他們的年齡。例如,讓小班的小朋友將衛(wèi)生紙扔進垃圾桶,自己拿毛巾,放毛巾,自己拿壺子倒水等;讓中班的小朋友自己整理玩具,收拾書桌,自己拿東西吃等;讓大班的小朋友分放碗筷,招待客人,收拾玩具角等。同時教育他們做事要有頭有尾,碰到困難要動腦筋自主解決。小朋友必須從自己開始行動起來,明白何為責任,才可以慢慢的形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思維方式。
小朋友的責任意識是從喜歡某項事物開始的,主要體現(xiàn)在他對喜歡的人布置的任務產(chǎn)生責任感。每次小朋友做完老師布置的任務之后,她們都會露出喜悅的表情,若這時老師又對其行為給予了肯定,她們便會覺得愉悅和滿足,從而內(nèi)心升起一股責任情感。在幼兒園里,小朋友們非常熱情的幫老師做事,像將垃圾撿起來丟進垃圾箱,幫老師拿一本書這樣的小事都能令他們開心許久。所以,老師們可以趁機給小朋友們布置任務,當小朋友們把任務做完的時候,適時給予肯定,強化他們的責任意識。老師對某個小朋友的表揚和贊賞也會激起別的小朋友的學習心。
三、教師應為孩子做表率
教師是孩子社會行為習得的楷模,宋代思想家張載曾說:“勿謂小兒無記性,所歷事皆能不忘?!苯處熃o小朋友帶來的影響既是深刻又永久。老師是小朋友除家人外接觸最多的人,小朋友們會下意識地模仿老師們的一言一行。所以,老師們時時刻刻都要將富有責任感的形象呈現(xiàn)在小朋友面前,用自己的責任心影響小朋友們。例如,有一天我?guī)∨笥焉蠋?,有一個小朋友跑過來對我說:“楊老師,他們沒有進廁所就小便?!蔽易哌^去一看,說:“要講衛(wèi)生,不能隨地大小便?!闭f完,他們便大聲說:“不能隨地大小便?!边€有一次午餐后,幼兒正要去臥室午休,我發(fā)現(xiàn)走廊里有很多碎紙屑,雖然這個場地不是我們班的衛(wèi)生區(qū),但強烈的責任心使我不由自主地蹲下就撿。這時,小朋友好奇地圍了過來,問我干什么,我說地上有臟東西,我要把它們撿了。話音剛落,正在游戲的孩子也四散開到處撿廢紙,直到我叫他們回臥室時,孩子們才回來。
因為這樣,我在任何時候都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做到言出必行,且熱愛班級,團結(jié)友善,愛護小朋友們。本人在上課過程中,悉心誘導小朋友們形成責任意識,愛惜他們剛剛形成的責任心,保護著讓其壯大。與別的道德準則無異,責任心也不能只憑嘴上的教育,要讓小朋友們多實踐,在日常生活,學習當中獲得。小朋友們所處的環(huán)境很重要,他們在無意識模仿身邊人的同時,形成自身的品質(zhì)。就幼兒而言,老師是很權(quán)威的存在,他們的言行舉止對幼兒的影響十分重大。若老師不能以身作則,做事情推三阻四,不負責任,總是違約,那么幼兒則會對這些行為下意識的模仿,任性而為,不守承諾,不負責任。所以,老師的個人修養(yǎng)也很重要,一定要是個有責任心的人。
四、家園攜手共同培養(yǎng)幼兒責任感
如果家人一起參與小朋友責任心的培育,那么將會如魚得水,成效更加明顯,給小朋友的一輩子奠定堅實的基礎。如何才能更好的培育小朋友責任心,這是一個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問題。家和幼兒園應當齊心協(xié)力,相互學習,共同探索最佳方案。電話能快速溝通雙方,家人用電話和幼兒園老師溝通,可以知道孩子在學校的表現(xiàn),相反,老師也可以通過電話知道小朋友在家的表現(xiàn)。做的好的地方,要及時贊賞小朋友,肯定他們的行為,做的不好的地方,家長和老師要相互配合,幫助小朋友改正。家長和老師要齊心合力,互相學習,言傳身教,給小朋友做榜樣。
五、結(jié)語
區(qū)域教學是當下幼兒教育的一個新模式,重點發(fā)展分類教育,視幼兒為教學主體,慢慢形成因材施教,推動幼兒特性與共性共同進步的教學方法。區(qū)域教學作為幼兒教育的重要組成,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老師要按照小朋友們的個性與成長需求,布置合適的教學環(huán)境,也就是活動區(qū),讓小朋友們在自由活動中學習,達到身心健康發(fā)展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張立影.影響中班幼兒在區(qū)域活動中有效性選擇活動的因素研究[J].哈爾濱師范大學,2015(06).
[2] 呂玉紅.有效開展幼兒區(qū)域活動的思考與實踐[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6(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