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惠
摘 要:隨著對新課程標準的深入學習,怎樣指導學生讀好書、好讀書,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當前所面臨的新問題。大量教學實踐證明,閱讀教學要落到實處、搞扎實,就必須從最根本的朗讀上多下功夫。教學要從“讀”中出發(fā),把“讀”貫穿教學全過程,把引導學生鉆研文本作為閱讀教學的根本。它體現(xiàn)了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揮,體現(xiàn)以學生的語文實踐活動為課堂教學的本體,同時也體現(xiàn)了新課程標準理念在朗讀教學中的落實。
關鍵詞: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策略
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是立足于教學文本,教授學生更加有效地朗讀文章,實現(xiàn)以讀促講和以讀明理的教學目的。學生在重復性的朗讀過程中,能夠感受到文章的實質含義,積累大量的語言素材,把握住文章的結構,并且增強應用和理解語言的能力,從而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以及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那么理性地根據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實際情況,實施有效的朗讀教學策略,這是廣大的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們需要認真探究的一個問題。
一、注重朗讀教學,確保朗讀時間
教師應當為學生留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朗讀,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使用普通話,應發(fā)音準確、吐字清晰、聲音洪亮,以及不讀破句,尤其是對于自學性質的朗讀,要求所有的學生讀好和讀完。此外,教師應當示范學生如何朗讀,通過自身富有感染力的朗讀激起學生的朗讀欲望。只有教師進行認真的引導,學生努力地練習,才可以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體現(xiàn)出朗讀的巨大魅力。
二、科學地應用各種朗讀形式,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與語言能力
朗讀具有多種多樣的形式,然而,各種形式的朗讀適應范圍與作用也是各異的。在要求渲染氛圍的時候,適合齊讀;在碰到情趣較為濃厚和對話比較多的文章的時候,適合分角色朗讀;在學生朗讀不到位或者是要求調動學生朗讀興趣的時候,適合進行范讀引導。然而,應當引起重視的是,在不一樣的環(huán)節(jié)當中,各種形式的朗讀功能是不一樣的,比如學生的試讀和范讀,倘若互換一下先后順序,那么它們分別承擔的任務及教師的教學目的就不一樣了。為此,教師應當對朗讀練習的整個過程進行認真的設計,科學地選用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朗讀形式,使它們發(fā)揮出各自的優(yōu)勢。注重朗讀練習,就能夠讓學生積累大量的語言,也只有如此,才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習作能力與口語表達水平。
三、分層次引導,鼓勵學生談感悟
盡管小學生的情感和生活體驗日益豐富,可是在學習的過程中,他們對文章的感受和理解還存在比較大的差距。教師在朗讀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有效地體現(xiàn)一部分學生的長處,要求一部分學生首先產生感悟,讓感悟比較深刻的學生表達自身的感受,以使學生能夠互相溝通和交流,實現(xiàn)優(yōu)勢互補,帶動其他的學生更好地感受文章。這樣就能夠讓一部分未產生感悟或者是感悟比較淺的學生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這指明了學生朗讀的方向,并且學生在表達自身體會的過程中,也加深了自己的感悟和理解。為了實現(xiàn)這種效果,當學生在初步閱讀后,要求產生感悟的學生首先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在教學當中,教師需要激發(fā)學生的朗讀積極性和主動性,要求學生盡可能地表達自身的體會。這樣不但能夠加強學生間的交流和溝通,培養(yǎng)學生“說”的能力,而且教師還能夠透過學生的觀點,明確學生對文章的感受和理解,以更加有效地實施教學。此外,教師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活躍了課堂教學的氛圍,還容易讓學生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加深自己的認識和理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針對學生的觀點,教師需要給予鼓勵與肯定,以啟發(fā)學生進行深入的挖掘,根據文章的難點和重點知識進行深入地思考,這樣常常就可以讓學生在已掌握的基礎上,進一步加深學生的感悟,更加豐富學生對文章主旨的體會,激起學生更加強烈的朗讀欲。
總之,朗讀是一項長期的訓練,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心血來潮,半途而廢。教師要在日常教學中結合具體的篇目,有所側重地對學生開展朗讀訓練,形成模式。當然,朗讀教學的模式和方法是非常多的,只要廣大的教師可以科學地認識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朗讀能力,認真地指導學生朗讀,就可以使得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增長知識,以及懂得一些學習的技巧。教師在朗讀教學中要注意創(chuàng)新指導,讓他們在讀的同時,不僅能正確認識朗讀,還要進行科學的朗讀。讓他們讀出感情,讀出個性,在讀中學會創(chuàng)新。
參考文獻:
[1]李芬,李旭濤.學有樂學有長: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初探[J].散文百家(下),2015(11):23.
[2]王艷玉.小學語文朗誦教學初探[J].科普童話·新課堂(上),2015(3).
[3]趙冠慧.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初探[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5(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