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
【摘 要】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是語文學習和語文教學的重要部分,要想讓學生在語文閱讀上穩(wěn)扎穩(wěn)打,第一要提升學生問題意識的能力;其次要拓寬學生閱讀的知識廣度和寬度。所以,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該重視學生關于問題意識的能力培養(yǎng)。筆者此文關注的是當前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學生問題意識狀況,并重點闡述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能力。
【關鍵詞】語文閱讀;問題意識;策略培養(yǎng)
隨著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和國際教育的普及,社會生活中越來越多的需要復合型、創(chuàng)新型和通用型的人才。然而如何培養(yǎng)復合型、創(chuàng)新型和通用型人才呢?這就給教育提出了一個學術上的難題。教育的開展伴隨著問題的展開,而語文閱讀教育的進行同樣離不開問題的縈繞。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始終將問題意識貫穿于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中,增強學生對問題意識的感知能力,并培養(yǎng)學生在學習上求新求全的精神。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
教育的改革推進了新課標的施行,但根據(jù)小學語文教師多年的教學實驗來看,并不是有了新課標、新方案或是新教材就自然的產(chǎn)生新課程。所以筆者認為,教育改革下新課標中的小學語文閱讀的教學模式還不夠成熟,還需要教師在課堂實踐中認清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努力探索與閱讀教學相關的各種原因。筆者在眾多的閱讀教學案例中發(fā)現(xiàn),目前我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面臨的現(xiàn)狀無外乎兩條:第一,我國語文閱讀的教學本就不重視“閱讀過程”的分析探討,唯“文章學”論,而且閱讀教學實踐并沒有形成宏觀的理論架構。第二,語文教師的頭腦中對閱讀教學的理念沒有完全掌握,做不到深入淺出和及時更新。
筆者清晰的認識到,第一種情況使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處于“騰空”教學,導致學生失去了實踐閱讀過程的具體環(huán)節(jié),致使學了幾十年的語文依然不會“讀書”。而第二種情況則使教師缺乏主見、盲目跟風,在教學過程中底氣不足、文化儲備不夠。由此可知,我國在小學語文閱讀上的現(xiàn)狀還是相當嚴峻,這不光有學生的問題,還有教師的教學問題。
二、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缺失的原因
(1)教師的教育觀念落后
即便是新課標改革,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師、課本、課堂仍舊占據(jù)著核心地位。在課堂上,教師將“問題”作為一種教學輔助手段,且將“提問”看作是自己的特權,不允許學生在課堂上提問,或質疑教師的觀點。這種教學環(huán)境下,教師可以按照事先設計好的教學步驟開展教學活動,學生一直處于被動狀態(tài),對于教師講解的知識機械的接收。這種教學方式無法保證教師與學生在知識層面上的平等,最終影響到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筆者認為,傳統(tǒng)教學的這種嚴肅、壓抑的教學氛圍不改變,即便是有學生有很多想法或者問題,他們也不敢提出來,長此以往,學生就缺失了問題意識,成為機械式的學習玩偶。
(2)教師的教學方法不當
由于閱讀的文章篇幅過長,所花費的時間過多,所以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往往采用“標準答案”的教學方法開展教學活動。教師省略了告訴學生閱讀的具體方法的過程,也剝奪了學生足夠多的閱讀時間。新課程改革后,大部分教師又盲目迎合,不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輕易的改變教學方法,課堂氛圍雖然被“問題”圍繞,但也讓學生失去了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從表面上,提問題確實讓課堂氛圍活躍了,但實際上,根本沒有改變教學效果。
(3)教師的評價方式不佳
現(xiàn)在很多老師依然停留在關注學生成績上,往往看學生的成績來評價學生好壞。同時教師注重標準答案,忽視學生的智力開發(fā),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按照“標準答案”讓學生回答問題,不允許學生自由發(fā)表見解。尤其是面對中考的壓力,教師往往選用題海戰(zhàn)術讓學生死記同類型題的答案,缺乏培養(yǎng)學生的解題能力,使學生的思維趨于程式化,探究問題的意識也漸次淡薄,從而導致學生喪失問題意識能力。
三、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策略培養(yǎng)
(1)創(chuàng)造問題情境教學
美國教育學家杜威認為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應根據(jù)“從做中學”的原理,以兒童的活動為中心,發(fā)揮兒童的主觀能動性,打破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由此,筆者以為,民主、自由的教學課堂能夠將學生內(nèi)心潛在的問題意識激發(fā)出來,主動的尋求外在的幫助以達到自己的目標。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多與學生溝通,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消除與學生之間的阻礙。引導學生打開心胸,愿意與文本對話,與教師對話,從而更好的把握文本背后所隱藏的感情。
(2)讓學生學會閱讀的方法
古圣人老子說過:“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授人以魚只救一時之急,授人以漁則可解一生之需。”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一定要將閱讀的方法和技巧放在首位,在學習方法上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留出時間給學生自己思考,讓“漁”受益終生。除此之外,教師還要認真研究習讀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和方向,鼓勵學生提出疑問,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主張學生站在不同的立場、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和接受結果,支持學生突破定勢思維,做到自主學習,自我總結。
語文是我國文化的載體,學習語文是傳遞和繼承我國文化的基本途徑。中小學語文教材中蘊藏著豐富的文化資源,所以教師要積極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開發(fā)學生的潛在能力,在自我的見解里感受教材,體會教材,加深對每篇課文的理解,加強對閱讀的問題意識能力。
【參考文獻】
[1]蔣雨川.談談閱讀教學中如何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選編(第四卷)[C].2013
[2]阿曼古麗·巴拉提.要重視培養(yǎng)質疑問難的能力[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選編(第五卷)[C].2013
[3]董秀芳.閱讀教學的課外延伸[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選編(第二卷)[C].2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