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娟
摘 要:在小說作品中,人物語言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對人物的形象刻畫具有一定的影響,在對其人物語言進行翻譯時,需要考慮翻譯主體人物的年齡、身份等背景,把文章的上下內容熟讀通透,重現情境,利用人物所在的環(huán)境以及語言表達形式,凸顯人物的個性特點。本文就《大衛(wèi)·科波菲爾》中的人物語言的翻譯問題進行分析,對其譯本進行對比,以此找到小說人物語言翻譯的關鍵點,提高我國小說語言翻譯的水平,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提升我國的國際地位。
關鍵詞:小說作品;人物語言;翻譯問題
一、引言
在對小說作品進行翻譯時,需要考慮該小說的總體結構以及其語言環(huán)境。依據其作品的類型,選擇適宜的翻譯方式,每種作品都有自己的翻譯原則,想要重現該小說作品,就要在基礎上,對其翻譯的方式進行改革和創(chuàng)新,解決小說人物語言中的翻譯問題。一般來說,語篇通常會分為4種,其中小說是整個語篇中最為重要的類型,它的文學整體結構相對來說比較復雜,涉及的層面比較廣。小說的風格需要依賴文學作品的主題進行展現,由各個風格共同組成一個小說作品,作品內的風格帶入直接影響了該作品的質量,以及翻譯的成果。
二、《大衛(wèi)·科波菲爾》簡介
《大衛(wèi)·科波菲爾》這部文學作品在我國小說史上的影響力巨大,其是外國的一位文學作者傾盡自己多年的心血完成的,這部作品表達的主要內容是對現實主義作家進行一系列的批判,作者的一生飽受坎坷,他利用這部作品將其自己內心的感受表述出來,表達自己對社會壓迫等的不滿心理,更是揭露社會的黑暗和殘忍。作者用一個知識分子的形象在這個社會上尋找自己的容身之地,為今后的路程做鋪墊。整部小說在表達其主旨時,通篇采用的是較為夸張的表現手法,采用象征等方式對社會進行批判。從整個寫作的整體上說,該文學作品描寫的重點是孤兒頻頻經歷的各種苦難,作品中主人公的家境條件并不好,從小便負擔各種債務,撐起家庭的重擔。主人公對此不斷努力,不斷拼搏,最終用他的能力征服了所有人,自身也得到了任用,大家為了能讓主人公可以更加努力,統統對其進行了接濟。最后主人公的事業(yè)家庭都得到了圓滿。該作品的整個語言環(huán)境較為復雜,其故事情節(jié)跌宕起伏,人物情感非常豐富,通過人物之間發(fā)生的故事展現社會的黑暗,對此,相關的翻譯人員在對其作品進行翻譯時,需要注重作者對主人公對話等語言刻畫程度的分析,考量其對話的特性,把人物的性格作為翻譯的基礎,以其作為翻譯的出發(fā)點,對人物語言的表述進行真實性還原。
三、《大衛(wèi)·科波菲爾》人物語言的翻譯問題以及解決策略
(一)語篇的類型
《大衛(wèi)·科波菲爾》這部小說作品的語篇類型比較復雜,在對其翻譯時,需要對其翻譯的目的進行確認,然后利用現有的翻譯方式,盡可能還原作品,將其呈現在更多的讀者面前。想要更好地還原作品,需要對其語篇的類型進行分析以及定位,該部文學作品屬于小說的類型,在寫作的過程中,含有大量的記敘以及描寫的內容,并利用議論的方式,突出作品的人物性格,讓讀者可以更加直觀地感受到人物的形象。在翻譯中,對話的翻譯最為重要,是整個翻譯過程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在這個環(huán)節(jié)的翻譯過程中,需要相關翻譯人員對其對話的重點進行強調,突出對話要表達的含義,賦予對話更深一層的含義,以此達到刻畫人物的目的。
(二)翻譯要點
1.作品人物自身特性
翻譯人員在對作品進行翻譯時,首先要對作品的人物性格進行了解以及分析,以其為基礎進行翻譯。人物的語言是突出其自身個性的重要途徑,對人物的刻畫具有決定性的作用,所以在翻譯的過程中,要對人物的設定進行考量,從多個方面考慮該作者的人物特性以及自身的背景。《大衛(wèi)·科波菲爾》中主人公說話的語氣充滿了自卑的表現,所以在初期其語言表述要相對怯懦,之后有好人心開始對主人公進行接濟幫助,這時其語言表述就要相對柔軟,存在一點懺悔的意味。依據作品人物內心的變化情況,賦予其語言的喜怒哀樂,讓整個人物的形象特征更加鮮明,用不同的說話方式表現不同的人物性格,充實整個作品內的人物形象,讓其形象更加完整。
2.小說語境的構造
一部小說在進行寫作時,需要構造一個語境,有了語境才能更好地進行內容的表述。其更是小說構造的主要元素,是整個文章的線索。人物形象的刻畫依賴語境進行,在對作品進行翻譯時,需要對其語境進行考量,依據其語境進行作品翻譯,讓整個小說變得更加完整。如,在主人公受到好心人幫助時,需要在人物語言的翻譯中融入細膩的情感變化,摻雜一些柔軟的話語。在主人公被老板呵斥時,要對老板的語言翻譯融入一些嚴厲的色彩,讓其形成一種殘酷的冷面形象。通過情境的構建還原人物的內心感受,對文章內容進行升華,提高整體作品情節(jié)的連接度,推動小說故事發(fā)展,對其情節(jié)的轉折進行管理和調控。
四、譯文例舉及研究
(一)晦澀的直譯
董秋斯在對人物語言的翻譯處理方面,較為直接地表現為一種直譯的特點,如,密考伯先生懷著突發(fā)的勇氣說道,“你或許會迷路——今晚我愿來這里,用最近的路徑的知識把你裝備起來?!痹谧g文中我們可以明顯看到一種晦澀的直譯方法,這種方法雖然直接表達出了原文的意思,但非常難以還原原文的意境。尤其是由于中文語法及句法同英文的差別,使直譯的版本非常晦澀難懂,甚至語句不通順,無法有效地展現小說情境的問題。
(二)咬文嚼字
相較于董秋斯的翻譯,張谷和李彭恩的譯文更具咬文嚼字的特色。譯文1:米考伯先生說,說到這兒,又突然露出說體己話的樣子來,“你也許迷了路,故此我如果今天晚上,前來造訪,讓你有機會得以獲知一條最便捷之路?!弊g文2:米考伯先生說著,又突然爆發(fā)出那股熱乎勁頭,“你可能會迷失路徑——鄙人若蒙俯允,今夜造訪,得以告知一條便捷路徑,將不勝榮幸之至?!痹谶@兩種版本的翻譯中,譯文1(張谷版的譯文)用了幾個夸大的詞,例如“造訪”“獲知”“便捷之路”等,而李版的更為咬文嚼字,如“若蒙俯允”“榮幸之至”等,以至于追求到了一種“信”“達”“雅”。相較而言,后兩種譯文對于米考伯先生人物性格的呈現更為確切,閱讀原文的情節(jié)可以發(fā)現,米考伯這個人物角色的設定是一個喜歡拐彎抹角、咬文嚼字、文人氣的人物,說起話來讓人費解,熱衷于樹立自己斯文且深奧的形象。由此,后兩種版本的譯文實際上更加尊重作者在原著中對人物性格的設定,也是在翻譯人物語言過程中尤其要注意,盡量貼近和呈現人物鮮明的性格。
五、結語
在對小說作品進行翻譯時,需要盡可能地還原其語境,表達作者所要傳述的情感內容。對作品中人物的語言進行深入分析,從多個角度考慮對話者的心理感受。在翻譯的過程中要保證做到作品還原的真實,盡可能提高其真實程度,不要破壞作品的整體風格,按照一定的翻譯原則對小說作品進行翻譯,通過對《大衛(wèi)·科波菲爾》文學作品的分析,找到翻譯的關鍵點,對作品中的人物要盡可能還原,不要改變文學作品的含義,保證翻譯的語句簡明扼要,在保證其流利程度的同時,做到文學作品的重現。
參考文獻:
[1]丁金國.對外漢語學科的性質和特征[J].煙臺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2).
[2]丁金國.語篇學的構建及其分析原則[J].當代修辭學,2016(4).
[3]丁金國.論語篇的互文性特征[J].煙臺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