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吉祥
摘要:閱讀不但是因文會意的理解活動,而且是以文會友的對話行為。因此,可以說語文閱讀教學就是一種對話教學。在新課標背景下,實施語文閱讀對話教學,有助于使學生對語文閱讀文本有深刻的理解,有助于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但是,要想充分發(fā)揮語文閱讀對話教學的作用,還需要遵循幾項原則。本文結合筆者教學體會,總結一些新課標背景下的語文閱讀對話式教學原則,以供參考。
關鍵詞:新課標 語文閱讀 對話式教學 原則
【中圖分類號】G633.3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中進行?!闭Z文閱讀教學更為典型,閱讀不但是因文會意的理解活動,而且是以文會友的對話行為。學生和教師都是文本的讀者,都要與文本的作者對話,這是一種全方位、跨時空的交流。因此,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實施對話教學非常重要,作為語文教師必須遵循以下原則。
一、師生平等交流是第一原則
語文教學中傳統(tǒng)的師生互動形式特征是教師問、學生答。教師如果問題設計得好,當然也有啟發(fā)思維的作用。但無論怎樣,談話總是以教師為中心進行的,學生只是被動地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表面看似乎思維很活躍,其實學生學得并不主動,學生的思維在頻繁的問問答答中被一個個瑣碎的問題牽著走,完全處于被動的狀態(tài)。在教學中,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主宰者,師生的地位是不平等的,這與“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觀念”相悖,因此,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在教學上,自己只不過是一個先行者,但絕對不是一個統(tǒng)治者,學生有學生的思維,學生有學生的見解,你認為很簡單的東西,學生局限于生活閱歷,有可能會覺得很難,你認為他們很有可能不會的東西,他們也有可能理解得很好。在課堂上,教師應該要通過對話來了解學生,學生也應該通過對話來了解教師,教與學之間應該是溝通的、互動的,在溝通過程中克服自身的不足,以達到教學相長的目標。此外,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擁有更大的自主空間,必須提供思維空間大、淡化答案意識的話題,圍繞這些“話題”做到以下幾點:(1)營造對話氛圍——使對話在民主、寬松、愉快的氛圍中進行。(2)組織對話過程——使對話在有序的狀態(tài)下進行。(3)調控對話方向——使對話始終圍繞當前的話題進行。(4)保證對話的省時和有效——使對話過程成為有效率的師生互動過程。
二、重視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協(xié)調發(fā)展是第二原則
語文課堂是一個綜合性的大熔爐,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及語文綜合素質都會在對話教學中得到鍛煉。對話教學結構龐大、規(guī)模宏偉是脈脈相通的立交橋,聽說讀寫是它的主動脈,通過不斷的對話題的聽讀輸入和不斷地說寫輸出加速血液循環(huán),將語文知識的各個層面巧妙地連接在一起,形成一幅錯落相連、暢通無阻的知識交通網(wǎng)。對話課堂更是一條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生物鏈”,教師只有加強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的綜合訓練和協(xié)調發(fā)展,才有助于建設良好的對話教學系統(tǒng)。
三、構建好對話平臺,在適時設計較好的話題是第三原則
課堂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我們要切實關注學生的生命軌跡,讓學生用自己的心靈,自由地、自主地、自發(fā)地研讀文本,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同時,設計好對話的話題是以文本喚醒學生的生命意識,形成學生個性化的感受體驗的關鍵。如《五柳先生傳》體現(xiàn)的是陶淵明追求獨善其身、曠達率真的人格魅力的文章,我們在設計話題時要注重人物身上生命意識探索的挖掘,這就注重了生命意識體驗。話題要有層次性和聯(lián)系性,要讓思考者、探索者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悅感。此外,對話教學由三個要素構成,即教師、學生和話題。話題是引領學生走進文本與文本對話的橋梁,如果停留于文字表面的熱鬧,只能使課堂對話流于形成。從對話的三要素(聽者、說者、話題)看,話題是對話交流的核心。因此,話題設置的科學與否、巧妙與否直接關系到學生是否有興趣與到對話中來。教師不但要設計比較好的話題,還需要在適當處設計比較好的話題。為此,教師應當做到以下幾點:(1)在文章的矛盾處設置話題。教材中的很多課文是借助矛盾的對立和統(tǒng)一來表達思想感情,突出人物和事物特點的,貌似矛盾,實則統(tǒng)一。因此,可抓住教材中貌似矛盾的地方,設置話題。(2)在文章的留白處設置話題。留白,是作者有意留下的、沒有寫明的召喚讀者想象的未定的意蘊空間,它能夠激活讀者的思維,從而建立起讀者與作品溝通的橋梁,使讀者對作品的意義達到個性化的理解。因此,可在文章“留白”處設置話題。(3)緊扣文本的重點、難點設置話題。新課程改革中的教學目標計包括“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是在實現(xiàn)目標過程中必須重點解決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問題和學生在理解感受上存在困難的問題。此外,在課程實施中,應當給予更多的時間,確定教學重點和難點為對話內(nèi)容,將使學生的學習更深入、也更有廣度。
四、創(chuàng)設開放適宜的話題是對話教學的第四原則
開放的話題讓每個學生都可以升華起來,與文本、同學進行對話,既能激活原有的課文信息和意義,又能引起學生的思考、對話、探求之欲望,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促進個性發(fā)展,而話題太細就缺少包容性,不利于話題展開,不能促進整個對話過程的靈度、深度。而話題太難則不能使文本和讀者之間實現(xiàn)真正的交流碰撞,更談不上平等的對話。因此,在設計話題時要考慮讀者的水平。
總之,現(xiàn)代教育教學理念對語文教師要求極高,要想全方位地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就必須做到在課堂教學中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合理靈活地運用各種課程資源,準確規(guī)范運用各種教學方法,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轉變學生思維,全方位地改革“教與學”中存在的不合理現(xiàn)象,努力使學校教育適應現(xiàn)代教育發(fā)展的要求。
參考文獻
1.姜永貞.語文閱讀教學改革芻議[J].現(xiàn)代教育,2013(Z3).
2.黃紅丹.試談閱讀中對話教學的開展[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3(35).
3.陳銳.新課標理念下的語文對話閱讀教學研究[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1(20).
4.黃福艷.關于語文對話教學的再思考[J].語文建設,2010(04).
5.武民.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引導策略[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9(S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