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芬
摘要:學習是一個主動探索、主動求知的過程,教師的引導只是學生學習的外因,激發(fā)是學生對所學材料的興趣才是學習的內因,即主要是來自學習活動本身的內在動機,這是直接推動學生學習的心理動機。教師要深入鉆研教材,依據學生的特點,激發(fā)學生的驚奇、疑問、新鮮、親近等情緒,使學習對學生有一種吸引力,萌發(fā)求知欲,吸引學生主動去探索問題、發(fā)現規(guī)律。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激發(fā);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是成功之母,是打開知識大門的金鑰匙。那么,在語文教學中,如何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課堂上發(fā)揮他們的主體作用,做到“我要學、我想學、我愛學”,從而使教師從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解脫出來,關鍵是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讓學生產生學習的激情。具體做法是:
一、完善自我,發(fā)揮榜樣作用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教師擔負著傳遞文化知識、傳遞社會和文化價值觀準則的重任,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對學生起到很大的示范作用。為了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完善自我,教師應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1、擁有良好的人品。中國古代便有“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的道理,擁有良好的人品,以身作則,是教師成功的關鍵。
2、擁有廣泛的文化基礎知識。隨著科技的進步,觀念的開放,各個學科之間相互滲透,教師對學生的影響也不再僅限于一兩個方面。為了能夠滿足新時代學生的要求,教師必須加強學習,關注各方面的文化知識,在自己全面發(fā)展的同時帶領著學生全面發(fā)展進步,以此來提高學生的素養(yǎng)。
3、擁有良好的人際交往技能。良好的人際交往技能包括很多方面,如,樂于助人、善于交流、擅長傾聽等。教師如何與人相處,如何待人接物,都會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
二、精心設計導語,培養(yǎng)自信,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場好戲要有好的開頭,一堂好課也要有好的開端。好的開端往往能為一堂優(yōu)質課打下成功的基礎。小學語文課,一開始就要能扣住學生的心弦。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要精心設計導語,"興趣是最好老師","興趣是求知的前提"。好的導語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引人入勝,使學生受到啟迪,感染,激發(fā)他們的聽課情系 ,誘發(fā)他們的求知欲望。對此,我們在教學中要善于應用多種形式,如背誦古詩、朗讀課文、寫字比賽等,或者進行一句話的即興演講比賽,看誰說的好,說的在理,說的動人,這樣讓每個學生在活動中充分表現自己,并從中發(fā)現每個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閃光點,加以表揚和鼓勵,久而久之,不僅幫助學生樹立起了學好語文的自信心,而且也會進一步提高他們對語文的學習興趣。
三、創(chuàng)設激疑情境,引發(fā)學生好奇心
好奇心是指對新知識、新事物、新問題有很強的求知欲和濃厚的興趣。激疑是進行教學的重要策略,善于激疑才能引起學生的積極思維,才能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因此,我們常常創(chuàng)設激疑情境,引發(fā)學生好奇心,驅使他們全心地投入到知識的探究中。如教學《矛和盾的集合》時,上課開始,我設下懸念問學生“古時候,人們在戰(zhàn)場上打仗,用的最多的武器是矛和盾,到底是矛能穿過盾,還是盾能擋住矛?”有的學生脫口而出:“矛能穿過盾。”有的說:“盾能擋住矛。”兩種意見學生爭論不休,我又問:“如果把矛和盾集合,那將是怎樣的武器?”學生面面相覷,好奇之余,急于知道其中的奧秘,急忙打開書閱讀起來,從而激發(fā)了學生主動探索的欲望。疑問使學生產生好奇,好奇又萌發(fā)起學生想實踐、想創(chuàng)新的意識,所以激疑不僅可以引起學生的好奇心,而且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欲望。
四、利用學科特點培養(yǎng)學習興趣
每一門學科都有自己的知識特點,學生對某學科的興趣往往是由該學科的特殊趣味所引起的。因此,我在承擔語文學科的教學任務后,特別注重上好第一節(jié)課,善于發(fā)掘學科知識中那些學生感興趣的東西,以此引起學生對語文學科的特殊興趣。如我在進行拼音教學時,通過兒歌記發(fā)音,配合掛圖記形狀,組織游戲學組詞等,使學生受到強烈的感染,覺得上語文課是一種樂趣,是一種享受,因而產生了學好語文學科的興趣。
五、做好評價,增進學習興趣
學生在通過艱苦的學習勞動之后,總想早一點知道其學習結果如何,還特別希望得到教師的評價。因此,教師可利用課堂提問,當場給予小評;作業(yè)送來后,及時予以批改;考試后,對試卷盡快地作出分析。同時,還要利用墻報,作業(yè)展覽等形式對學生的學習作公開評價。另外,評價還要注意學生的年齡特征與個性特點,采用不同的評價方法。比如,對個性偏弱、性格內向的學生,要多表揚少批評,尤其不應嚴厲批評。教師還要教育學生對教師評分持正確態(tài)度。要使學生認識到分數不是唯一的標準,要避免單純分數觀點。否則,就有可能出現抄襲作業(yè)、考試作弊等不良現象。
六、借助比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爭強好勝,表現欲旺盛,在教學時,教師如果能抓住學生的這種心理,在課堂教學中設計豐富多彩的比賽,使課堂形式活潑,課堂氣氛寬松,便能很好地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許多語文教師有這樣的困惑,在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時,在要求學生書寫生字或記憶生字時,學生常常會感到枯燥、厭煩,往往毫無興趣,學習效果比較差。為了幫助學生克服這種消極的心理,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我在語文教學中常常采用比賽的形式。比如,分小組比一比看誰讀得好,看誰寫得棒,并對表現好的學生給予贊賞,這樣就大大提高了他們朗讀和書寫的興趣。所以,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不定期地舉辦多種形式的競賽活動,如成語接力、部首組字、詩歌朗誦、故事繼編、演講比賽等等。這樣,在活動中學生的知識得到了加深,能力得到了提高,從而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總之,語文學習,興趣為先。學生語言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受制與語文學習興趣的程度。很難想像失去了興趣還能這樣培養(yǎng)交際能力。所以,作為語文教師,一方面要向學生傳授語言知識并使他們掌握技能,另一方面更要重視培養(yǎng)和保持學生對這門學科的興趣,這樣才能獲得事半攻倍的效果。這樣才能真正把新課程標準提出的要求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 王秀榮. 小學語文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J]. 學周刊,2013,24:181.
[2] 劉玉濤. 激發(fā)學生語文學習興趣 發(fā)揮學生學習主體性[J]. 學周刊,2013,27:191.
[3] 董排. 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興趣的激發(fā)與培養(yǎng)[J]. 學周刊,2013,30:180-181.
[4] 呂玉偉.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J]. 學周刊,2013,25:79.
[5] 王凌云. 學語文的興趣從何來[J]. 河北教育(教學版),2013,Z2:82-8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