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立明
摘 要:開展綜合實踐活動需要研究型教師,研究型教師應該具有理論實踐性、廣泛的興趣與學習的滲透性、思考的獨立性與思想的開放性,還應具備反思能力。
關鍵詞:綜合實踐活動;研究型教師;實踐性
作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亮點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就具體的實施過程而言,是一門地方性色彩較濃的開放性課程,它具有區(qū)域特色和實踐價值,課程的創(chuàng)造性和實施過程的彈性張度凸顯了學校文化和課程文化的重建。它以“問題”為核心,自小學三年級開始設置,至高中二年級,每周平均三課時,強調對學生生活的影響,注重學生能力發(fā)展,特別是生活能力的發(fā)展和態(tài)度的形成,具有很強的整體效應。課程強調學生從自身經驗中產生、形成問題,從經驗中去獲得解決問題的途徑與方法。教師是課程實施的關鍵,在小學綜合實踐課程活動實施的過程中教師素質已成為制約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瓶頸,需要有問題研究的素養(yǎng)和能力的研究型教師。筆者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認為研究型教師應該具備以下素養(yǎng)。
一、具有實踐性的研究型教師
將教學活動上升到理論的層面來思考、把握,是教學實踐的理論性;把教學活動與生產生活實踐聯(lián)系,是理論學習的實踐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不是其他課程的輔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獨特功能和價值的相對獨立的課程,所以,作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要以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和社會實踐為基礎發(fā)掘課程資源,要有理論的高度,不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在對課程內容進行深入了解的基礎上,再加工、重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展往往以各種活動為載體,為此,教師要把書本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強調學生的親身經歷,以活動為主要開展形式,在實驗、探究、創(chuàng)作、反思、體驗等一系列的活動中使學生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發(fā)展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將教學理論轉化為實踐,將教學實踐上升到理論的高度。
二、具有學習滲透性與廣泛興趣的研究型教師
新時期教育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學科往往是在幾個邊緣學科整合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綜合實踐課程要求各門學科之間聯(lián)系加強,相互滲透,臨近學科的聯(lián)系更為緊密,因此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師更應了解鄰近學科或其他學科的有關知識,通曉社會學科、自然學科等方面的基礎知識,注重綜合實踐活動與其他學科的溝通,樹立“大教學觀”,進行滲透性學習。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師還應具有廣泛的興趣,堅持學習、主動求知、自主發(fā)展,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掌握新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更新自身知識、能力結構,除了本學科知識、教學技能的深入掌握外,還應廣泛涉獵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有關的其他內容,為學生創(chuàng)設開放的教學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探究能力,使學生做到觸類旁通。在教學中,以博學多才的面貌吸引學生,引導和鼓勵學生擴大知識面。
三、具備思考獨立性與思想開放性的研究型教師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面向學生的個性發(fā)展、體驗和創(chuàng)造性表現(xiàn),其課程內容具有開放性。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獨立思考,還要保持思想的開放性,以開放的態(tài)度接納一些有益的新生事物。教師必須在綜合實踐課程中引導學生根據(jù)興趣愛好和條件選擇發(fā)現(xiàn)問題,通過自身的實踐、觀察、體驗與思考,積極主動地去嘗試解決問題。除此之外,教師還必須經常閱讀雜志和有關教育教學方面的著作,及時把課本外的新知識介紹給學生,給學生一個開放的空間,讓他們發(fā)現(xiàn)問題自己去做,在做中學,創(chuàng)設一種全新的具有一定吸引力的學習情境。
四、善于反思的研究型教師
在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不斷有新的問題產生,隨之而來的是新的方案制訂、新的資料收集、新的問題解決等,需要教師不斷學習新的知識,并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問題。教師必須確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且在實踐中反思,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更新觀念,掌握新的信息技術,才能不斷更新知識,提高素養(yǎng),才能不斷創(chuàng)新,滿足綜合實踐活動教學及自身發(fā)展的需要,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形勢,從而不斷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和素養(yǎng)。
除了上述幾點外,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教師還必須具有善于摸索、勇于探險,尊重科學、堅持真理、積極與他人合作的精神等等,這都是研究型教師必須具備的素質。
杜威說:選擇了一種教育,就選擇了一種生活。課改,對廣大教師來說,不僅僅是壓力,是挑戰(zhàn),更是一次蛻變。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作為一門以貼近學生生活中最為關注的自然現(xiàn)象和社會問題為基本內容的非學科性新興的綜合課程,在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上,有著不可估量的優(yōu)勢。它是一種探索過程,是一種實踐過程,也是一種開放性的思維過程,在實踐活動中,最重要的是不重結果,而重過程,而作為綜合實踐課的教師,我們要充分意識到這一點,那樣我們就一定能適應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需要,跟得上教育發(fā)展的新形勢,使綜合實踐課程展現(xiàn)出獨特的魅力,最終使綜合實踐活動從“零散走向系統(tǒng)”,從“系統(tǒng)走向靈活”!
參考文獻:
朱慕菊.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編輯 張珍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