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嘉潤
摘 要:英語之于21世紀,就猶如革命之于20世紀,都是新時代的必需品。然而,應試教育的模式使得英語教學因為過分追求成績而變得單一、乏味:掌握英語為第二語言這一“初衷”,在通過“考試升學”這一學習通道后,卻輸出殘次品“啞巴”英語。因此,教師教學活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深感教師職責重大,試通過多年相關英語從業(yè)經(jīng)歷與六年教學經(jīng)驗以及個人對于英語的興趣與學習心得,淺談初中英語教學方法,并與大家做探討。
關鍵詞:初中英語;情境創(chuàng)設;英文歌曲
筆者將通過發(fā)問的形式,對教學對象、學科本身、教師自身以及教學方法通過總結做一個流程探討。本文將論文重點放在第四部分,即因“己”施教,以此論證“智慧地教、快樂地學”的教學方法。前面部分則作為論點推導輔證。
一、提出問題
如何在“分數(shù)”與“應用”中獲得雙贏,筆者認為應該從教師的教學方法入手。所謂教學,可拆分為“教”與“學”,即智慧地教,快樂地學。前者主體為教師,后者主體為學生。這個教學活動需要既有老師的不斷總結,也需要學生的自主性。那么首先我們需要思考并解決以下問題:
1.應試教育是個分階段的過程,應遵循循序漸進原則,初中階段的學生特點是什么?
2.英語因為各方各面的應用普及而被列入一大教學目標,在教學中呈現(xiàn)的特點是什么?
3.都說講究因材施教,其實因“己”而教應該為第一步,那么筆者自身的特色是什么?
4.如何將前三者融會貫通,從教師自身出發(fā)到學生為對象,整合成為良好的教學方法?
前三點對于“特色是什么”的三連問是發(fā)現(xiàn)問題的途徑,最后一點則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將問題轉化成方法論,實現(xiàn)“智慧地教,快樂地學”這一互動過程。
二、傳播對象特點
初中生群體年齡大致在11周歲到15周歲之間,筆者認為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尤其關注這一時期的對象特點,因為初中之于他們意味著邁入了人生青春期的大門,生理的變化、心理的激蕩交錯而織,有如人格再造的“第二次誕生”。
(一)生理變化
1.初中階段是身體發(fā)育的第二高峰期。學生處于該階段往往身高增長非常迅速,在一年內,可長高大約6~9厘米;體重增加也比較明顯,初中三年以后,他們的體重已然接近成人。
2.這時他們體內機能增強,特別是大腦的發(fā)育:在重量上增長雖然不是很明顯,但是腦的質的發(fā)展卻很快,大腦的溝回在加深,皮層的機能趨于成熟,興奮和抑制功能逐漸平衡,控制和調節(jié)能力明顯增強。
3.第二性特征出現(xiàn),性發(fā)育成熟。這也導致了男女生性別開始強烈劃分的意識。
生理上的這些特征,對于我們教學有什么啟示呢?筆者從中悟出兩點。第一點:應統(tǒng)籌考慮學生各方面,不應純粹地教學,避免使學生青春期的變化成為煩惱,從而影響了學習甚至是三觀。第二點:該階段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大幅度提高,應積極與之互動,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
(二)心理變化
心理學家將青春期到青年初期這一年齡段稱為“心理上的斷乳”時期,意指從這時起,個體將在心理上脫離父母的保護及對之的依戀,逐漸成長為獨立的社會成員。
青春期是自我意識發(fā)展的第二飛躍期。但是對于生理變化的困惑、對于強烈意識與實際問題帶來的沖突,初中生往往呈現(xiàn)出一種矛盾的行徑:既渴望幫助又擔心有損于自身獨立人格,既樂于交朋友又固守內心秘密,既對一切充滿反抗性的挑戰(zhàn)又無時無刻依賴長輩老師等。隱藏在這些看似矛盾的種種行為下的核心其實是追求心理體驗,這個心理體驗大部分是被重視,也就是強烈的自我被喚醒。
所以筆者通過對初中生特點的觀察研究與思考,歸納出了一個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即通過形式多樣的“智慧式”教學,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chǎn)生愉悅的體驗,從而促使其學習的主觀能動
性。切記,該階段學生逆反心理尤為嚴重,不可背道而馳。我認為興趣教學無疑是該階段最好的驅使方法。若學生安然進入學習階段,那么在以后漫長的人生學習之路,他們就有更多機會發(fā)現(xiàn)英語的美麗,通過實踐或另外的新方式。
三、英語教學方法總覽
傳統(tǒng)英語教學法有翻譯法、直接法、聽說法。暫且不去論這三種教學法初衷是如何,在筆者的教學經(jīng)驗中,眼見太多理論教學法在應試教育中演變成一種填鴨式的教學。現(xiàn)總結三種最常見的錯誤,與大家共勉之。
(一)直接給予法
教師在課堂中照本宣科,對于單詞、語法、釋義全部過一遍,過程中無需學生自主參與,儼然是一個單方面的傳播過程,并不甚在意學生是否能夠舉一反三地去理解。比如,筆者剛從事教育的時候,往往努力按照教科書備課,按部就班地教學,卻在成績反饋中發(fā)現(xiàn)自己全然忽視了學生是否能吸收理解,是否自動接受抑或主動屏蔽。因此,筆者及時調整了教學方法。
(二)死記硬背法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边@若用在英語教學中,簡直是一大謬論。因為與中文不同,英語其實極度缺乏自然語言環(huán)境。假如只是簡單的背誦,學生艱難背過后,短期記憶維持不到下一次自檢,更遑論說開口應用。這也是中文式標注英語讀音的一大催生原因。
(三)一味檢測法
課堂上小測,課后作業(yè)檢測。每周一小考,每月一大考。通過分數(shù)呈現(xiàn)來判斷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繼而召集全班進行一次“心靈雞湯”的灌溉,這樣本質上對于英語成績的提高沒有任何幫助,有的只是鼓勵更好的背誦。筆者認為檢測更多是調整自身教學方法的一種途徑。
在1997年,一位國家領導人曾說道:“中國的學生在學了幾年英語后,他們仍然還是不能很好地聽說讀寫,他們使用英語的能力依然很低?!蔽覀兓蛟S要說那是20世紀的論調,然而不幸的是在當今21世紀,只見英語重要性節(jié)節(jié)攀升,卻仍不見英語應用能力大幅度地提升。假如說能夠從初中階段培養(yǎng)學生對于英語的應用能力,母語式地對待學習,在往后的學習過程中將該方法深化,那么中國的英語教學現(xiàn)狀可能大有改觀。
四、因“己”施教,實現(xiàn)教學最優(yōu)化
筆者不才,曾獲得2014年重慶市英語學科優(yōu)質課賽課一等獎。有諸多同事問我如何總結教學方法,其實并無特別途徑,更多的是源于我對自身的個性及特點挖掘,將自己所擅長的轉換為教學藝術設計,并秉持對學生負責的態(tài)度,自然能夠摸索出一套合適的教學方法。以下是筆者的些許教學經(jīng)驗,也算卓有成效,希望與大家共成長。
(一)情境創(chuàng)設
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chuàng)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tài)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可以得到發(fā)展的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的核心在于激發(fā)學生的情感。
在第二章節(jié)中,我們研究發(fā)現(xiàn)初中生的情感是易于激發(fā)的,但也容易消亡。如何將學生的注意力始終停駐在課堂內容中呢?筆者認為有趣的場景再現(xiàn)可以引導學生代入課文中。因為腦科學研究表明:人的大腦功能,左右兩半球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大腦左半球是掌管邏輯、理性和分析的思維,包括言語的活動;大腦右半球負責直覺、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包括情感的活動。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將課本的內容轉換為具體的生動場景,這樣有助于學生從英語語言的機械組織中融合豐富的想象力,并注入一定的情感,刺激學生努力用語言表達,無形中達到了授課的目的。在筆者教學中,經(jīng)常會發(fā)現(xiàn)這樣一個現(xiàn)象:上午第一節(jié)課和下午第一節(jié)課,學生精神狀態(tài)往往不好。每到這時,我就會通過“角色扮演”的方法讓課堂活躍起來??傊瑢W們越熟知的,就越能激發(fā)他們的興趣。因為傳播的受眾是多數(shù)而不是少數(shù),讓絕大多數(shù)的學生參與進來才是教學的目的。
(二)情感聯(lián)系
筆者認為師生之間更應該建立一種情感的聯(lián)系。這種聯(lián)系不是指單向的授課關系,而是師生間互相作用的過程。相互信任、相互支持更容易建立起融洽的課堂氛圍,也會使教學活動事半功倍。并且初中生現(xiàn)處于一種敏感的“青春期”階段,老師應當扮演的不只是授課教師也當是生活及人生的導師,成為守護學生成長的一份力量。
在學生中我有一個標簽是:愛唱歌。曾經(jīng)在課堂上講解
“never mind”(別擔心)的用法時,我引用流行金曲Someone Like You片段中:“Never mind,Ill find someone like you...”瞬間感染
了課堂上的學生。“聽英文歌來學英語,是筆者當初學習英語的一個方法,也是培養(yǎng)英語興趣的來源之一。很值得欣慰的是,學生非常接受這種學習方法,并形成了自主學習的習慣,會查閱單詞、句子,請教語法等。有一名學生曾說:“劉老師飚英文歌來教我們,很有意思。”筆者認為,這大概就是教學的樂趣所在了吧。
基于上述,情感聯(lián)系在中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是師生交往過程中一個重要的課題。學生減輕心理負擔,在深得信任中感到自尊自信,有助于良好課堂氣氛的形成,而良好的氣氛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動機。由此以往,形成良好的循環(huán)。
(三)何謂“潮學”
筆者曾被重慶商報和網(wǎng)絡媒體評為最潮英語老師。而我的“潮學”方法秘籍就是興趣。這個興趣主體包含我個人也包含
學生。
課本上講到Banana Milk Shake(香蕉奶昔),筆者會帶上微波爐、香蕉、牛奶,在課堂上用實踐傳授英語來講明水果奶昔的制作,并將一些相關的英語單詞、句式穿插其中。筆者認為光是看著課本來學習,學生興趣點不高,即使學會了,印象也不會太深刻。所以通過邀請學生一起動手的方式,來了解這個動作用英語怎么說、句式怎樣才對,從而促使學生記憶深刻。
創(chuàng)新教學的同時也是在鼓勵學生英語求異創(chuàng)新,打破固有思維,讓學生勇于表達思索,讓創(chuàng)造性的火花在課堂中碰撞出來。
教育學家Comenius認為:“教學應主張能使教師和學生得到最大快樂?!边@樣就說明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不是模仿不是搬運而是創(chuàng)造,同時學生也不是一味接受而是吸收。這與筆者智慧教書,學生快樂學習的想法不謀而合,筆者希望幫助學生將英語當作一件藝術品去賞析而不是一樣工具去使用。
參考文獻:
[1]張燕軍.初中英語教學情感策略運用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
[2]劉能.英語歌曲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輔助作用[D].上海師范大學,2012.
[3]王蕾.淺談英語歌曲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2007(19).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