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外閱讀是語文學習的一個重要部分,也是語文差異教學的重要載體。閱讀對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提高及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具有重要作用。事實證明,學生的閱讀存在差異性,小學語文教育的宗旨是培養(yǎng)學生整體性的同時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因此,承認學生的差異,并針對差異提出基本策略。針對小學語文差異教學展開了討論。
關鍵詞:課外閱讀;差異教學;教學設計
一、差異教學概述
現當代的教育事業(yè)中,對“差異教學”的定義各不相同。其中華國棟著作《差異教學論》對“差異教學”的定義為:在班集體教學中立足學生差異,滿足個體的需要以促進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得到充分發(fā)展的教學。張福生著作《差異教學及其實施途徑》中指出差異教學是指在教學中充分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實現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目標。
雖然各個教學工作者對差異教學的理解及觀點的側重點不同,但總的來說差異教學不僅是一種單純的教學模式,也是一種思想理念。無論強調差異教學的衡量標準還是教師改變教學方法,差異教學都被作為一種教學思想而逐漸受到廣泛的使用。其重在強調對學生的個體差異給予充分的關注,以此為主線串接各個環(huán)節(jié)。筆者多年的教學實踐證明:對學生的個體差異不重視必將無法實現在實踐中依據差異來展開教學。
在筆者看來,差異教學重在理念,其繼承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強調以學生為主體,教育適應學生需求,并在因材施教的基礎上做出了新時代的改善與發(fā)展。因為孔子的觀念中“生而知之者為上也,學而知之者為次也”具有較強烈的唯心主義,因此,現代教育從“教為學服務”的思想出發(fā),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改變了學生的被動地位。簡而言之,差異教學應對學生的個體差異保持一種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并以學生的差異為契機和資源加以利用,運用各種形式調整差異而使之合理。
二、小學生課外閱讀的差異對差異教學的意義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小學生課外閱讀亦逐漸受到重視。專家認為:語文水平好的學生,均得益于課外閱讀,課外閱讀對語文教學來說絕不是可有可無的。同時新課標指出: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養(yǎng)成默讀的習慣,同時廣泛閱讀,擴大讀書范圍,亦可以利用網絡多媒體渠道進行閱讀。
差異教學要求教師在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兼顧學生的不同知識需求,充分實施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在面對學生的差異時,教師應適應差異并有針對性地采用教學手段,注重學生學習內容以及學習方法的自主選擇。當代教育對于小學生課外閱讀的差異教學缺少針對性研究,因此,該課題可作為差異教學的突破點,從而分析小學語文的差異教學。
課外閱讀是課文閱讀的延續(xù),其是課堂學習成果的再現。只有經過反復練習,才能理解深刻,并讓學生形成自己的思想見解,培養(yǎng)其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傳統(tǒng)的教育中,教學模式相對單一,同時學生的個體發(fā)展被忽略,而課外閱讀能夠為學生提供一個廣闊的視野。學生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學習風格也是當今學生差異性表現的重要緣由,這種差異性體現在課外閱讀上,閱讀內容、方式及實踐都能使之相應擴大。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在學生個性與特長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與時間。
三、針對閱讀差異的差異教學設計
1.根據學生的閱讀基礎水平進行閱讀文本設定。根據筆者多年的教學經驗,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在閱讀水平上也存在著極大的差異。在課堂上,教師應針對學生閱讀水平的高低設定靈活的教學任務,為不同水平的學生提供不同的閱讀材料,在此范圍內供其自主選擇,并安排個性化的書單。
2.根據學生的不同興趣進行閱讀文本設定。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學生的興趣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參與度。如果以興趣為標準選擇閱讀材料,那么學生的差異性便能得到尊重和最大限度的發(fā)展。例如,在教室進行圖書分類:科普類、文學類、漫畫類等等。鼓勵學生尋找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并從書中找到答案,使其具有強烈的閱讀收獲感。
3.根據學生的閱讀風格進行閱讀文本設定。閱讀風格在小學階段表現為:和同學一起閱讀討論、獨立閱讀、自我思考,同時不同閱讀風格的學生對閱讀環(huán)境的選擇也不同。根據這些風格的差異相對應進行文本設計,這是一個自主構建框架的過程,使小學語文教育具有個性化和多元化。
總而言之,語言的學習離不開閱讀,但學生閱讀的方式及品味具有不同的個性和特點。因此,小學語文教育應充分利用學生好奇的天性與求知欲進行教學工作多樣化引導。利用閱讀的差異做好語文的差異教學。
參考文獻:
蘇艷艷.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J].小學教育,2016(5).
作者簡介:肖琳(1973—),女,籍貫:遼寧遼陽,學歷:本科,畢業(yè)于華南師范大學,漢語言文學系;現有職稱:小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