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晶
摘要:高校開展班級建設對促進大學生成長具有重要作用。針對高校班級建設重視程度不高以及缺乏有效途徑等現(xiàn)狀,深入分析大學生成長面臨的多重挑戰(zhàn),并詳細闡述高校開展班級建設在應對這些挑戰(zhàn)的過程中能夠發(fā)揮的作用,具有重要意義。在此基礎上結合高校的教學、管理模式以及大學生心理、生理特點,進一步探索高校開展班級建設能夠采取的有效途徑,提出建議和參考。
關鍵詞:高校 班級建設 重要意義 有效途徑
一、引言
高校是培養(yǎng)人才、塑造人才的重要場所,高校的教學質量直接影響到參與社會建設的人才質量,因此高等教育在國家生產生活中發(fā)揮重要作用。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技的飛速發(fā)展,高校在培養(yǎng)大學生的過程中不斷面臨挑戰(zhàn)。新舊思想的交替以及文化傳播方式的改變都將推動高校及時更新思想,進行新一輪的教育、教學改革。
作為走向社會之前的專業(yè)、深入學習,高等教育為大學生提供的是一種半開放、集體式的教學管理模式,這與參加高考之前的高強度、全封閉的中學教學模式有很大的不同。如何充分發(fā)揮高校教育的特點和特色,幫助大學生盡快適應新的教育環(huán)境,從中獲益并逐步成長為社會需要的高級人才是亟需解決的問題。
高等教育的作用不僅僅是使大學生具有一定的專業(yè)知識,更重要的是立足社會,培養(yǎng)能夠獨立思考、具有較強學習能力和適應能力的高水平人才,而個人能力的提升又將經一步促進專業(yè)知識的積累,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高校的教育教學及各項活動的展開都是以班級為單位進行的,班級建設的優(yōu)劣會直接影響大學生的成長。目前,大部分高校對班級建設的重視程度不高,寬泛的管理模式缺乏有效的引導,使得很多大學生在高校中沒有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對學習的積極性也逐漸下降,畢業(yè)之后不能很快的適應社會。
本文對高校開展班級建設的意義及方法進行研究。深入分析高校大學生成長面臨的多種挑戰(zhàn),探討高校班級建設能夠對大學生成長發(fā)揮重要作用,并進一步探索高校開展班級建設的方法和有效途徑。
二、大學生成長面臨的多重挑戰(zhàn)
中學的學習生活與大學相比存在著很多不同,并具有一些鮮明的特點:(1)課程相對固定,以英語、數(shù)學、物理、化學、語文為主,地理、歷史、生物、體育等課程為輔;(2)教學方法單一,以課堂講授+習題的方式為主;(3)活動范圍有限,學校-家庭兩點一線。這些特點都使得中學教育帶有較強的模式性。從中學過渡到大學,學生所面臨的不僅僅是適應一個新的學習環(huán)境,更面臨成長過程中的多重挑戰(zhàn)。
1.課程學習到專業(yè)學習的轉變
中學時期的學習主要是圍繞課程展開的,是同一門課程的知識逐步由淺入深的過程。在經歷了長達六年的中學學習之后,課程學習的模式已經深深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模式。
大學的學習是專業(yè)學習,知識面更廣闊并具有新的特點,設立多門課程是對一個完整事物的多個方面進行科學描述和研究,這些課程相互獨立但又存在著密切的聯(lián)系,進一步可分為基礎課、專業(yè)基礎課、專業(yè)課等。專業(yè)課程基本上不存在主輔之分,只存在專業(yè)知識結構的層次之分。要學習本專業(yè)的核心課程,必須要先學習基礎課程,在學習多門課程的過程中逐漸建立起本專業(yè)的知識結構體系,主動去思考和發(fā)現(xiàn)課程之間的邏輯關系是學習的重點。如果學生依然采用課程學習的方法來進行專業(yè)學習很快就會感到力不從心,不能很快掌握專業(yè)學習的方法逐漸也會對課程學習失去興趣。
2.“被動學”到“主動學”的轉變
中學時期學習的目的是為了通過高考,學生面臨來自社會、學校和家庭多方面的壓力,高強度、超負荷是其顯著特點。在這種壓力下中學生的學習已形成相對固定的模式,所有需要掌握的內容都由老師在課堂上反復講授和練習,學什么、怎么學都不需要自己制定計劃,只需要按部就班的完成。
大學的學習是在中學教育的基礎上進行的,中學時期學過的知識和使用的學習方法不再是學習的重點。老師進行課堂講授的目的是引導學生理解專業(yè)原理并建立相應的模型,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和習題由學生自主學習來完成,老師課堂講授和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比例大致為1︰3。這種學習方法是由專業(yè)學習的特點決定的,一個專業(yè)原理的推導可能涉及多個數(shù)學原理和物理模型,將其深入理解并靈活應用才能融會貫通。
3.信息多元化的轉變
過去獲取信息和知識的方式主要有課堂講授和閱讀書籍,形式較為單一。隨著網絡、通訊工具、電子設備的飛速發(fā)展,信息獲取呈現(xiàn)多元化,微信、微博、網站、電子書、各種手機應用每天將大量信息源源不斷地推送到用戶面前,各類瀏覽器和搜索引擎也幫助用戶更快更準的找到需要的信息,形成所謂的“快餐文化”。信息多元化使得大學生閱讀的信息量變大了,信息更新的速度也加快了,但閱讀的質量和精細程度卻下降了,信息的易獲取性降低了大學生對專業(yè)知識的渴望程度,信息的來源和可信度也使大學生難以甄別。
大學的專業(yè)學習是通過多課程的學習建立專業(yè)知識體系結構的過程,在專業(yè)學習的過程中把多元化信息作為一種先進的學習工具能夠提高學習效率,但不能替代專業(yè)學習的作用。
4.家庭生活到集體生活的轉變
中學時期大部分學生都與家人一起生活,衣食住行都由家人照料,自理能力較差。進入大學之后,學生住在集體宿舍,空間和設施都是公用的,個人生活需要自己料理。
大學生來自于五湖四海,地域、文化、語言、生活習慣、宗教信仰等方面都存在差異,同學之間應相互尊重、平等互愛,并學會溝通、包容和理解,這與家庭生活有較大不同。集體生活是家庭生活與社會生活之間的過渡階段。
5.心理成熟化的轉變
在中學時期,學生的大部分心理活動在高考的壓力下都是被忽視和壓抑的,導致很多學生心理成長落后于生理成長,其中最顯著的表現(xiàn)就在于不能很好的調整自己的情緒,尤其是在面對失敗和挫折的時候,不能客觀的評價自己,不能很好的正視他人,沒有勇氣接受挑戰(zhàn),又不甘心落于人后。
大學生在高校中通過學習、實踐,學會用科學的眼光看世界,更要客觀的看自己,逐步建立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明確未來的發(fā)展方向,懂得學習的重要性,學會用自己的力量解決問題。
三、高校班級建設的重要意義
班級是高校管理的基本單位,教學、管理、考核等基本活動都是以班級為單位進行的。良好的班級建設,能夠幫助大學生應對成長過程中的多重挑戰(zhàn),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1.拓寬視野,促進學習
俗話說“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在高校里不僅要向老師學習、向書本學習,也要向身邊朝夕相處的同學學習,學習優(yōu)秀的經驗、學習方法、知識和技藝。專業(yè)學習的復雜程度和難度更需要同學之間相互印證、共同進步,并逐漸掌握專業(yè)學習的方法,最終建立專業(yè)學習的信心。良好的班級建設能夠為大學生創(chuàng)造理想的學習環(huán)境,促進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交流和互動,相應地也能夠起到督促作用,使惰性強意志力差的學生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和差距,從而迎頭趕上。
2.形成團隊精神,增強凝聚力
大學生不僅要具備相應的專業(yè)知識,還應具備較強的團隊精神?!胺止?協(xié)作-共贏”是個人參與社會生活的基本方式,任何一個人都不可能脫離團隊而獨立存在,尤其是從事工科專業(yè)的工作,每一個項目、工程都是由多個專業(yè)的工作人員共同參與、分工合作完成的,不懂得團隊精神將會影響工作的順利進行。
班級就是大學生在高校中學習、生活的小團體,通過組織、參與各類教學、科研、文體活動,能夠引導大學生迅速建立團隊的概念,并明確自己在團隊中的位置和分工。經過多次參與活動的經歷,團隊成員之間的配合越來越默契,團隊的榮譽感和凝聚力顯著增強。建立良好團隊精神的大學生,在加入新的團隊之后也會很快找到自己的角色,為所在團隊貢獻力量。
3.增進友誼
班級是大學生共同學習、生活的空間,通過學習相同的課程、在宿舍中互幫互助,減緩了大學生離開父母的不適感,慢慢學會料理和安排自己的生活。通過共同參與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增加了同學之間的溝通,促進了相互了解和理解,使民族、地域、語言、生活習慣等方面的差異逐漸消融。友誼的增進使大學生懂得在人際交往中應當如何尊重他人、理解、包容和溝通。團隊榮譽感和凝聚力的形成也進一步激發(fā)了大學生熱愛宿舍、班級和學校的情感。
4.傳遞正能量
良好的班級建設會形成良好的班級風氣,包括誠實守信、公平公正、團結友愛、艱苦補素等,大學生從良好的班級風氣中獲益,并用自身的行為促進更好的班級風氣,破壞班級風氣的行為相應的會受到排斥,這是一種良性循環(huán)。
在良好的班級風氣中,大學生更易受到有益的影響,并樂于實施,正能量得以傳遞,久而久之便養(yǎng)成良好的個人習慣、形成優(yōu)秀的個人品質。對的事情要堅持,錯的事情及時改正,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不悲觀、不氣餒、不盲從、不驕傲、不自滿、不大喜大悲,形成積極樂觀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
四、開展班級建設的有效途徑
高校開展班級建設具有重要意義,應當重視并充分發(fā)揮班級建設對大學生成長的積極作用。與中學相比,高校班級建設具有新的特點,應結合高校的教學、管理模式以及大學生心理、生理特點,制定合理的班級管理制度、有序組織各類文體活動、形成完善的班級建設體制。高校開展班級建設的有效途徑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班級自主管理與班導師制度相結合
與中學不同,大學班級應實現(xiàn)自主管理。選拔品學兼優(yōu)、工作能力強的學生作為班委,擔任班長、團支書、學習委員、文藝委員、體育委員等職務,建立班級管理體系。一方面,班委按照各自分工完成相應的工作;另一方面,相互配合協(xié)調,共同完成班級事物管理。班級自主管理能夠調動大學生參與班級事務的積極性、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切實關注自身利益,但還需要一些引導和指導,應與班導師制度相結合。
大學課程數(shù)量多,不同的課程由不同的老師任教,任課老師對學生的了解有限,并很難匯總到一起。班導師是大學生在校期間相對固定的指導老師,不僅持續(xù)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更關注其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心理變化。班導師能夠根據具體情況因材施教,并采用合理引導的方式代替說教,使大學生在不斷思考的過程中快速進步和成長。
2.建立合理實用的班級評價體系
要建立良好的班風、傳遞正能量、引導大學生在校期間的行為規(guī)范,應建立合理實用的班級評價體系。首先,應對上課、晚自習以及考試等教學活動實行嚴格的考勤和請銷假制度,建立班級誠信檔案,作為評獎評優(yōu)的基礎條件,在考試中作弊的應一票否決;其次,應制定文明宿舍公約,明確規(guī)定物品擺放、清潔衛(wèi)生以及舍員的言行舉止等內容,并定期進行評比,對表現(xiàn)優(yōu)秀的宿舍予以表彰;第三,對學生參加課外活動的情況進行記錄,對表現(xiàn)出樂于助人、拾金不昧、團結友愛、尊老愛幼等優(yōu)秀品質的學生應樹立先進典型,起到模范帶頭作用。
3.定期召開主題班會
主題班會不僅僅是積極響應團委、黨委、學工部等部門各項號召的工作,更是班級師生、同學之間交流思想的主要渠道,高校班級建設有必要定期召開主題班會。班會通常要圍繞一個主題展開,這個主題可以選自大學生身心成長關鍵環(huán)節(jié)的特殊需求、興趣愛好、國計民生、社會熱點、新事物新發(fā)現(xiàn)、網絡流行等多個方面,切實圍繞大學生關注的話題,能使其有興趣、愛參與、勤思考,在討論中逐漸形成自己的思想。
主題班會的形式可以多樣,絕不僅限于老師講學生聽,更要鼓勵學生發(fā)揮個人特長,根據班會主題采用觀看視頻/照片、演講、辯論、討論、參觀、戶外活動等多種形式相結合,使得班會主題更生動且不乏教育意義,令人印象深刻。
4.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
高校班級建設除了引導大學生愛學習,還要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包括各類體育運動、文藝演出、辯論賽、演講比賽、知識競賽、學術創(chuàng)新活動等。文體活動不僅豐富了大學生的課余生活、陶冶情操,還促進同學之間相互溝通和學習、增進和諧的人際關系,更增強了班級凝聚力和集體榮譽感,在文體活動中發(fā)揮出的積極拼搏的精神也將進一步促進學生發(fā)奮學習、增強克服困難的自信心。
5.開發(fā)班級門戶和交流平臺
在信息時代,高校班級建設應充分發(fā)揮網絡的作用,開發(fā)班級門戶和交流平臺。班級門戶網站是屬于本班學生共有的網絡空間,應具有文化、教育、趣味特色,并設立公告、通知、大事記、班級相冊、論壇、分享等專欄,由本班學生開發(fā)、更新及維護。班級門戶網站將記錄大學生成長的點點滴滴,也成為大學生畢業(yè)離校之后相互聯(lián)系的紐帶。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微信、QQ等網絡平臺建立班級群,形成線上線下的多重交流平臺。
五、結論
高校是培養(yǎng)人才的重要場所,對大學生來說,在高校中渡過的時間是從家庭到社會的過渡階段,如何引導大學生應對各種挑戰(zhàn)快速成長為社會需要的優(yōu)秀人才是需要解決的問題。本文深入分析了大學生成長過程將中面臨的多重挑戰(zhàn),從多個方面詳細闡述了高校開展班級建設對促進大學生全面發(fā)展具有的重要作用和意義,并結合實際情況對班級建設的有效途徑進行了探索,為高校開展班級建設,提供了理論支持和實踐參考。
參考文獻:
[1]程琳,田偉貴,李哲.淺談高校班級文化建設的重要性[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6,(01):22-24.
[2]古民華.大學班級文化建設[J].科教文匯,2015,(12):127-128.
[3]申銀群,唐勁軍.班級精神文化建設:班級管理的無痕教育[J].教育觀察,2015,(30):43-44+46.
[4]楊爾飛,司瓊,汪子奇.高校班級建設考評制度探析[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5,(06):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