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玉民
【摘 要】教師培訓是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重要途徑,隨著時代的不斷變化與發(fā)展,傳統(tǒng)的教師培訓模式已經很難適應新時代教師的需求。當前中小學教師培訓形式單一,許多教師對現行培訓的效果不太滿意,為更好地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創(chuàng)新教師培訓體制。本文從中小學教師培訓模式出發(fā),對教師培訓工作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中小學教師;教師培訓;模式
教師培訓是提高教師隊伍素質,促進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的重要途徑。教師的培訓已經越來越受到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的重視,但在實踐過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大規(guī)模的教師培訓,流于形式主義;面授式的教師培訓,培訓形式單一;缺乏互動的灌輸式教師培訓,效果甚微。中小學教師培訓目標主要是培養(yǎng)中小學教育的專業(yè)教師,中小學教師除了需要具備廣博的知識外,還需要具備管理、專業(yè)能力。創(chuàng)新中小學教師培訓模式,使中小學教師的培訓工作能夠真正適應和滿足中小學教師的需求。培訓模式是為培訓目的服務的,而培訓目的又制約著培訓模式,當前改進教師培訓工作的一個重要切入點就是細化培訓計劃,在教師培訓工作中跟培訓對象的實際情況和具體需要,確定不同的培訓目標,安排有差異的培訓內容、方式、形式及重點等,從而通過培訓使每位教師在原有的基礎上都獲得進步和發(fā)展。
一、建設師資隊伍,為培訓開展提供保障
中小學教師是接受培訓的主要對象,作為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的實施者,就要時時當好“楷?!?。因此,做好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就需要培訓機構全面加強培訓者隊伍建設,為教師培訓工作提供強有力的保障。培訓機構要做到以科學發(fā)展觀和科學人才觀為指導,牢固樹立“以培訓教師為本”“以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思想觀念,結合新課標對中小學教師的要求,堅持“思想、業(yè)務、能力并重,聘請、培養(yǎng)、穩(wěn)定并舉”的原則,把培訓者隊伍的建設看做中小學培訓的中心任務,開展人才培訓的有效戰(zhàn)略。為了做好中小學教師的培訓工作,提高培訓質量,還需要培訓機構聘請更高層次、更優(yōu)秀的培訓人才,建立培訓者隊伍建設的有效機制,創(chuàng)新教師培訓工作思路,保障教師培訓工作的開展。
二、教師培訓的內容與模式的優(yōu)化
1、以學科分班制為單位。采用分學科小班制的形式確保了培訓的時空和課程有計劃的實施,避免了高中、初中、小學以及幼兒園教師“共聚一堂”的現象,表面上看熱鬧非凡。實質上其背后是極度不和諧的局面。班級的成員來自不同學校,他們有不同的學科背景、學校文化背景,能真正實現相互間經驗的分享和智慧的挑戰(zhàn)。另外,在培訓班中,教師們結識了許多新朋友,形成了有好的學習共同體。
2、專家與一線教師結合是提高培訓質量的一項有力措施。培訓班采取與各類院校合作的形式,邀請教育部、北京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和省內的許多院校的專家教授,以及上海、江浙一帶和本省一些有造詣、有風格、有特色的優(yōu)秀學校校長、特級教師進行學科指導、談為師的認識和經驗,邀請市教科所教研員談教育科研的方法和途徑。專家與一線教師淵博的知識素養(yǎng),昂揚飽滿的激情,豐富的實踐經驗都能激發(fā)了參訓教師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他們不僅僅對自己的教育教學得到深刻的理解和認識,更為他們的教學生涯指明了新的方向。
3、突出主體,創(chuàng)新方式。教師參與培訓的目的及對培訓的主管要求式各不相同的,而傳統(tǒng)的專家講授式的集中培訓則很難滿足不同教師的實際需求。期間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培訓內容、方式、要求和標準的統(tǒng)一性與培訓對象的個體差異性之間的不一致性和矛盾性,兩者之間的矛盾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培訓的有效性。在項目實施的過程中,我們在培訓方式的選擇、培訓地點的安排和培訓過程的管理等方面,積極征求學員意見,激發(fā)學員的主觀能動性。比如:由學員主持專家講座全過程,專家介紹、總結點評、互動交流,“學員主持”以主人翁的姿態(tài)進入培訓現場,培訓氣氛融洽,彌補專家講座“一言堂”的不足,提高專家講座的實效,論壇交流更加突出學員的主體,學員主題發(fā)言內容豐富,互動研討氣氛熱烈。
4、與時俱進,開展網絡學習。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社會對教師的需求也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中國教師教育模式面臨多方面的挑戰(zhàn)。面對信息化教學和教師培訓模式變革的雙重訴求,我們必須利用“互聯網+”戰(zhàn)略對教師培訓方式進行“流程再造”,才能建設“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開放教師研修環(huán)境。在網絡時代,還要求教師能夠熟練地運用多媒體和網絡展開教學,切實做到培訓課堂藝術化,培訓手段多樣化。這樣不但讓參訓教師在培訓中掌握知識、提高技能、發(fā)展個性,也為教師開展教學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教師培訓是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只有科學的、高效的做好培訓過程中的管理工作,才能使培訓教師,在經過系統(tǒng)培訓后表現出滿意的精神面貌,科學的理念重塑和明顯的能力提升。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師范司編:《教師專業(yè)化的理論與實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英]約翰.懷特著:《再論教育目的》,教育科學出版社,1997年版
[3]項賢明著:《泛教育論——廣義教育學的初步探索》,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4]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系編:《教育學》,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