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福翠
黑龍江省教育廳規(guī)劃課題《高中英語教學與現(xiàn)代教育技術深度融合研究》階段研究成果
摘要:本文旨在以外研版英語教材必修3模塊5閱讀課為例,以核心素養(yǎng)基本理念為指導思想,關注教學過程的科學性、實用性與高效性,介紹交互式一體機等多媒體現(xiàn)代教育技術在高中英語教學具體實施過程中的深度融合及其對教學過程的輔助與促進作用、對培養(yǎng)學生英語核心素養(yǎng)之文化素養(yǎng)的積極影響。
關鍵詞:高中英語教學;核心素養(yǎng);教學過程;現(xiàn)代教育技術
“核心素養(yǎng)是人解決復雜問題和適應不可預測情境的高級能力和人性能力”(張華,2016)。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主要由“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和學習能力”構成(王薔,2015)。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一切教學設計和活動要以核心素養(yǎng)為基本出發(fā)點,但更要關注具體的學習過程。要把抽象的學科素養(yǎng)名詞細化為具體的可達到的小的教學目標,才能更好實現(xiàn)對學生學科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下面以外研版英語教材必修3模塊5閱讀課教學為例,與大家探討我在教學中是如何借助多媒體技術、關注日常教學過程、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之文化素養(yǎng))的。
一、教學分析
1.教學內容與整合分析 課文題為“古代哲學家”,文本三個自然段分別介紹了孔子、孟子和墨子的生平、地位、信仰以及影響,涉及14個生詞25句話。根據(jù)《課程標準》(2000)和教學大綱(2016)的要求,學生要對中外文化有所了解,并要能夠對一些常見的話題的人或者事做出簡單的評價。本模塊“功能”部分涉及到用“the reason why... is that...”句式表達原因。教材中相關練習也可以整合到預習學案中。
2.學生分析 高一的學生抽象思維能力正處在發(fā)展階段,對直觀的視覺沖擊記憶會更加深刻。另外,學生在語文和歷史課上對古代哲學家等有所涉獵,但是用英語語言輸出對幾位哲學家的介紹及評價還有一定的困難。
3.教學目標分析 知識:了解關于三位古代哲學家孔子、孟子和墨子的基本信息,如生平故事、信仰、影響以及三位哲學家彼此間關系。能力:會從人物生平、信仰、影響、關系等方面思考和評判一位哲學家;能用英語介紹并評價三位哲學家(教學重點和難點)。情感:感受三位哲學家的偉大影響力,強化中國文化傳播意識。
4教學設計思路與流程。本堂課依托合作學習和任務探究的學習理念,借助交互式一體機、圖片、視頻等多媒體手段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利用導學案整合了教材中的“功能”部分,鼓勵學生小組合作探究。主要教學活動的流程為:教師用圖片新課導入(學生看圖識別思想家)→教師利用導學案與多媒體技術引導學生探究文本(學生分步探究人物關系、生活背景、信仰教義及社會影響)→教師指導學生活動操練(復述與評價哲學家)→教學結束。
二、教學過程
1.新課導入 【教學步驟】學生觀看并識別國內外古代偉大哲學思想家的圖片。
【設計意圖】熱身。多媒體運用使教學更加直觀形象生動有趣。
2.重難點探究 “探究式教學法有助于提高閱讀速度和效率,激發(fā)學習的主動性”(李軍,2016)。所以本課按照先總后分的原則依次探究人物關系、各自生活背景、教義信仰和社會影響力。
【教學步驟】探究點一:哲學家們的人物關系
(1)速讀三個自然段并回答下列問題。
Who is the oldest/the youngest? Who was the most important of the ancient Chinese philosophers? Who was a student of Confuciuss ideas? Whose ideas were very similar to those of Confucius
(2)借助觸控一體機拖動三位思想家圖片,畫出人物關系網(wǎng)絡圖,并復述三人關系。
【設計意圖】回答問題輔助理清人物關系網(wǎng),關系網(wǎng)輔助復述人物關系。
【教學步驟】探究點二:哲學家們的生活背景
(1)查讀課文并回答下列問題。
Whats the living background of ancient China? Who grew up with a single parent? Whose family was very poor? Whose clothes and behaviour contributed to the popularity of the person
(2)補充關于這三位哲學家的生活故事。
【設計意圖】理科生歷史知識薄弱。教師適時提供春秋戰(zhàn)國時的地圖,補充背景知識,促進捕捉人物生活背景,鋪墊理解下文的思想教義。補充“孟母三遷”等故事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并幫助理解孟子能夠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教學步驟】探究點三:哲學家們的信仰教義
(1)從文章中挑出三位哲學家的信仰教義,并予以解釋。
(2)評價其中一個信仰教義理念,并闡明原因。參考句式“The reason why… is that…”。
【設計意圖】層層遞進。整合模塊功能句式,為學生語言輸出提供語法結構支撐。
【教學步驟】探究點四:哲學家們的社會影響
(1)閱讀文章并回答下列問題。
Why has Confucius been the greatest? Who traveled to different states to spread Confuciuss ideas? Who gave up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a government? Why? Did he stop serving rulers? Who spent years preparing a book before he died? Whats the book? Who created Mohism
(2)討論提出其他的事實或者案例反映三位哲學家在古今中國的社會影響力。
【說明】圖組一(略)是孔子古代講學圖、世界孔子學院分布圖、孔子雕像圖、習主席為維多利亞大學孔子學院揭牌圖和周潤發(fā)版電影“孔子”海報圖。圖組二(略)是各種版本的孟子讀本和各地各式各樣的孟子雕像圖。圖組三(略)是中國山東墨子紀念館內外實景以及青少年集體進館參觀學習的圖片。視頻(略)是“墨子救宋”故事的視頻。
【設計意圖】閱讀問題鋪墊理解社會影響力。但是他們的影響力不局限于此?!敖處熢趯W生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進行培養(yǎng)的過程中,還應該關注學生對英語這門學科的情感體驗”(王珕,2015)。所以教師特別設置了這個環(huán)節(jié),并整合相關圖片視頻等以強化學生情感體驗,學會用英語來表達和傳播博大精深的傳統(tǒng)中國文化和思想內涵。
3.操練活動
【教學步驟】回顧并總結介紹偉大哲學家們的角度,復述對一位偉大哲學家的介紹。
【設計意圖】承上啟下。完成“總——分——總”的學習模式。
【教學步驟】評價一位哲學家并說明理由。推薦使用“The reason why… is that…”句式。
【設計意圖】綜合語言輸出,回顧本堂課所學,提升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強化情感態(tài)度。
【反思】本環(huán)節(jié)屬于最后的綜合語言輸出環(huán)節(jié),立足于上一探究環(huán)節(jié)的語言信息輸入和語言初步輸出。同時本環(huán)節(jié)進一步強化學生的能力和情感,是對這堂課教學目標的進一步檢驗。
三、教學反思
任何的教學活動都應該以“培養(yǎng)學生英語核心素養(yǎng)”為基本理念和風向標,但是具體的教學實施過程中需要細化教學目標,通過關注教學過程來關注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過程。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jù)文本及學生的特點,充分利用圖片、視頻、白板等現(xiàn)代化教育教學手段,為學生搭建學習腳手架,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李軍,探究式教學法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英語教師》[J],2016年11期。
[2]王珕,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途徑,《山西教育(教學)》[J],2015年07期。
[3]王薔,從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到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高中英語課程改革的新挑戰(zhàn),《英語教師》[J],2015年16期。
[4]張華,論核心素養(yǎng)的內涵,《全球教育展望》[J],2016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