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桂美??
摘 要: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要變被動的接受學習為探究學習,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作為教師,應該巧設趣味性問題,激發(fā)學生探究思索、解決問題的欲望。教師要重視情感的感染與激勵,使學生成為教學過程中最積極最活躍的主體。
關(guān)鍵詞:巧設問題;分組教學;情感調(diào)動;適時鼓勵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6)24-096-1
新課程強調(diào)“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當老師淡出講臺,與學生一起交流,在教學中師生交流、互動,生生合作探究碰撞思想,達到教學相長,共同發(fā)展的效果,老師輕松了,學生中的精彩就出現(xiàn)了。把課堂變成學生學習的天堂,變成自己學習的新課程強調(diào)“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樂園。這正如《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的,“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我認為,語文教學應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革研究。
一、巧設問題,見仁見智
老師認真研究教材,尋找切入點和探究點,根據(jù)教材設置臨時情景,巧設趣味性問題,激發(fā)學生探究思索、解決問題的欲望,讓學生大腦興奮,思維活躍,交流合作,快樂探究,從而將教學目標變成學習目標,并讓學習任務和學習目標在師生交流、生生交流中水到渠成地完成并實現(xiàn)。
譬如,聽了一節(jié)閱讀課——《孔雀東南飛》,教師給學生設計了這么一個問題,“為什么劉蘭芝這么優(yōu)秀,夫妻兩個也琴瑟和諧,為什么焦母一定要趕她回家?”大部分學生都會想到“焦母與焦仲卿相依為命多年,互為依靠,而劉蘭芝來了之后,焦母忽然失去了兒子的依靠,內(nèi)心的孤苦自然可想而知,于是內(nèi)心對劉蘭芝頓生恨意,于是就要趕劉蘭芝回家了”,“這是一種戀子情結(jié),是一種嫉妒心理在作怪,自己失去了兒子的愛”,這也是多年以來專家們的觀點。有一個學生卻說:“我不這樣認為,我認為主要原因是劉蘭芝沒有生孩子?!彼型瑢W為之震驚。該同學卻侃侃而談“試想,如果焦母埋怨劉蘭芝奪去了兒子的愛,那為什么結(jié)婚兩三年了才要趕劉蘭芝走?要知道,在封建社會,‘不孝有三,無后為大,劉蘭芝結(jié)婚兩三年沒有生育,不用說在封建社會的漢朝,即使在今天,一個女子結(jié)婚兩三年之后沒有生育,婆婆即使嘴里不說,也會在心里埋怨。而焦仲卿又是焦家的獨苗。所以我認為這才是關(guān)鍵,而這樣也就更突出了反封建的主題?!卑l(fā)言結(jié)束,全場動容,繼而掌聲雷動。
學生分析得很對,有理有據(jù)。所以,作為一個語文老師在教學中要真正放開對學生的束縛,放飛孩子們的思維,他們能創(chuàng)造奇跡。
二、分組教學,激趣學習
語文的課堂應是活潑的,有生命力的,是綠色的課堂。讓學生自己學習,這就是新課標中所提出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教師應該改變教學思路,除了巧設問題外,還要探究教學的方法。
學校的“四味一體活力課堂”采用分組教學法,根據(jù)學生認知水平進行合理搭配,把學生們每六人分成一組,每組由小組長組織,在導學案、教師問題的引導下一起從事學習活動,在課堂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共同完成學習任務。這不僅有利于師生、學生間的情感溝通和信息交流,在學生的思想碰撞中產(chǎn)生智慧的火花,而且更加突出了學生的主體意識。
學生成為了教學活動的參與者和組織者,每個學生都被激發(fā)熱情,合作與交流營造了一種學生迫切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和諧氛圍,使整個課堂變成知識的超市和學生個性發(fā)展的課堂。學生間的溝通比他們與老師的溝通容易得多,自然得多,問題的解決自然也就快捷,由于同學之間是相對平等的,在合作學習中,學生能夠主動思考,發(fā)表意見,不僅使課堂上的學習氣氛輕松愉快,也使學生的認知能力、思維能力、論辯能力、觀察能力、語言能力、反應能力等方面得以充分發(fā)揮。
一種模式學習時間長了自然就會產(chǎn)生倦怠感,小組學習為了保證效果,保證學生學習興趣的持久性,我們還采取了多種評價方式,科學地對小組、小組中的個人進行評價,評價方式采用學生自主評價,很多班級以小組為單位創(chuàng)新了很多的評價方式,有的采用晉級的方式,有的采用軍銜制,有的借用QQ聊天的晉級方式,每個小組為整體,這種評價方式激發(fā)了小組的積極性,刺激了學生的興趣,在課堂上人人踴躍發(fā)言,爭相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爭相為自己的小組爭光,取得了良好的學習效果。
三、情感調(diào)動,適時鼓勵
課堂開始,老師精神飽滿、情緒亢奮是課堂成功的先決條件,如果一個老師上課懨懨欲睡,聲音低沉,情緒低迷,始終進入不了課堂,那就無法保證學生上課的情緒,就會使課堂的效果蕩然無存。
一堂課,在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chǔ)上,那些還不能理解的問題,教師可適當進行點撥,并讓學生展開討論。通過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相互溝通、相互影響、相互補充,從而達到共同提高共同進步的效果。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既要以自己的專業(yè)知識、教學方法、教學技能去影響學生,同時又要重視情感的感染與激勵,要以自己的感染力去影響學生,使學生成為教學過程中最積極最活躍的主體。教師要尊重學生的認知,尊重學生的情感,尊重學生的需要。教師可以用鼓勵的語氣激勵學生回答的勇氣,在傾聽完學生的不同意見后,要適時地給予鼓勵性的評價,把自己視為學生中的一員,關(guān)心、尊重、信任、理解和熱愛每一個學生。
教育的改革是永不停息的。作為教師,我們的思維必須跟上時代的步伐,認真研究教育規(guī)律,了解社會發(fā)展所帶來的變化,適應學生的發(fā)展思路,研究當代學生的特點,積極創(chuàng)新,給學生一個發(fā)展自我發(fā)揮個性的舞臺。
[參考文獻]
[1]吳愛寶.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指標的制訂與實施[J].江西教育,1990(02).
[2]波莉亞.語文教育園地教學談[J].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3]胡福英.讓學生成為課堂的真正主人[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文科專輯)[C],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