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摘要:要上好一堂高效的初中化學實驗課,我們教師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其中包括課前的實驗預試和操作演示、實驗分組及課前的思想教育、課前的設計和實驗準備、突發(fā)事件的處理方案等等,只有這樣才能打造出初中化學實驗課高效課堂。
關鍵詞:初中化學;實驗課教學;分組教學;高效課堂
對于所有的初中實驗課來說,面臨的最大難題就是學生的管理。由于初中生對實驗課的新奇感,以至于部分初中生忘記了做實驗的目的和實驗中要注意的事項,一節(jié)課下來往往課堂亂哄哄,學生操作過程中問題層出不窮,教師疲于奔命,弄得疲憊不堪;有的甚至出現(xiàn)器材的損壞,更有甚者還發(fā)生安全事故等等,這些都是切實存在并且阻礙初中化學實驗課提高效率的重點因素。
一、當前初中化學實驗課教學現(xiàn)狀及成因分析
首先課堂紀律不好,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其中的原因常常是由于教師未使學生充分認識實驗課的意義,忽視學生實驗課的準備和組織指導工作等因素而造成的。其中教師有時會疏于對學生嚴格要求,導致學生不懂得預習,而且教師有時不及時強調注意事項,不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導致學生對實驗目的、內容、操作步驟不甚明確。
其次就是學生對自身要求不高,沒有形成嚴格的實驗態(tài)度,而是抱著“玩?!钡男膽B(tài)來實驗。真正實驗操作時,不按規(guī)則操作,結果可想而知。
再次就是實驗準備不足,教師對于實驗中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預想不足,對于實驗的突發(fā)事件應對不利,導致課堂混亂。比如:教師在課前實驗器材和藥品準備不充分,學生實驗時缺少某樣器材或藥品,就圍著教師要這要那,造成混亂局面。
還有是教師備課不充分,實驗安排不合理或者不到位造成實驗不能達到預想的效果,進而造成不必要的麻煩,占用課堂過多的時間去解釋。往往顧此失彼,陷于被動、忙亂。教師在課堂上,沒有條理,不能照顧到不同程度的學生,導致實驗的目的不能達成。學生的時間不能被充分利用,從而使學習好的學生無事可干,學習不好的學生問題層出,教師疲于應付顧此失彼。這樣就會出現(xiàn)在課堂上教師忙于指導學生實驗而有的學生卻在無所事事。
二、打造高效初中實驗課課堂,我們教師應采取以下措施
1、實驗前的準備工作異常重要。要上好一堂實驗課,教師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其中包括課前的實驗預試和操作演示、實驗分組及課前的思想教育、課前的設計和實驗準備、突發(fā)事件的處理方案等。
第一,實驗的預試是實驗教師必做的一項工作,我們必須做好,我們還要做好實驗操作的演示和講解。教師通過實驗預試要總結出完成實驗必須的實驗器材和藥品,實驗進行中的注意事項,對學生應提的要求,對于實驗結果的多種可能性要展開控制。盡量的減少實驗干擾,達到實驗的效果,對于實驗中的突發(fā)事件要做到及時預防,以便于應對。之后要根據(jù)最終確定下來的實驗方案在課堂上進行演示和講解。盡量做到步驟簡單清晰,邏輯思維明確,實驗結果可控。
第二,實驗分組要合理均衡。我們要根據(jù)實驗的多少和難易程度,以及實驗室的設備情況對學生進行分組。分組的原則是每個人要有實驗操作的機會,對于下組內人員的構成要有利于幫扶作用的發(fā)揮和實驗操作人員的可控。
第三,做好思想教育和課前要求。 在上實驗課之前我們有必要針對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心理波動和為保證實驗順利進行所做的工作,展開明確的要求和教育。要求學生在預習中作到明確實驗目的,搞清實驗內容,并理解基本原理,操作步驟,實驗裝置和注意事項。要求學生對自己的行為進行有效的約束,自覺的維護課堂秩序,做好實驗、作好筆記。
第四,課前的設計和實驗準備。我們在上實驗課之前,要對實驗的進行精心的設計,確保實驗的安全性、實驗的可操作性和實驗結果的可控性,做到萬無一失。
第五,要認真制定突發(fā)事件的處理方案。對于化學實驗來說,實驗的安全性尤為重要,在實驗的準備階段,教師要對實驗的安全性進行排查,做到安全無小事,對實驗進行中的突發(fā)事件要根據(jù)不同的實驗制定不同的處理方案,爭取做到防患于未然。
2、加強上課時的課堂組織指導。課前準備工作只是保證課堂教學順利進行的第一步,接下來教師要做好初中實驗課的課上組織和指導工作,這關系到一堂課的成敗。實驗課預習檢查是必須做的一項工作。必要時要進行課前討論和操作示范,然后按照實驗的設計做好有關實驗項目以及重點內容與安全注意事項的各項要求,等待檢查實驗用品齊全后才能允許學生動手實驗。
3、做好實驗的總結。對于初中生在實驗中出現(xiàn)的問題和實驗結論的合理性等情況,我們有必要進行課堂小結,收取學生的實驗報告,并布置實驗的收尾清潔工作。小結要查漏補缺,對實驗的結果進行總結和分析。找出學生實驗中的共性問題,做好分析和指導。我們還要對小組實驗的成果進行評價,明確學生努力的方向。
總之,我們只有做到以上幾點,才能打造出初中實驗課高效課堂,才能不斷提高初中生化學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