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治彬
摘 要:興趣是人們從事某項工作的直接動力,教學過程也不例外,學習的效果直接取決于學生的興趣,學生只有充滿了濃厚的學習興趣,才可以將學習看做一種樂趣,并積極投入學習過程中。作為初中的思品教師,應該使用各種方法使學生保持熱情、向上的學習狀態(tài),避免學生產(chǎn)生消極、冷漠的情緒,這樣才可以激發(fā)學生奮發(fā)向上的動力,并保持其記憶能力、分析能力以及應用能力都處于最佳狀態(tài)。
關鍵詞:思想品德;激發(fā);學習興趣
一、創(chuàng)設豐富的學習情境
1.利用多媒體視聽結合方法
人體的各種感官都可以吸收知識,其中視聽結合取得的效果最佳,而多媒體教學正是利用聲、電等傳播方式給予學生感官刺激,并調(diào)動學生的主觀感受,使其產(chǎn)生強烈的學習欲望。為此,初中思想品德教師應該利用多媒體技術的優(yōu)勢,精心編輯各種畫面材料,并將思想品德課程內(nèi)容轉(zhuǎn)化為生動具體的畫面,以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如,在學習“堅強意志品質(zhì)”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汶川大地震圖片,使學生在強烈的震撼中真切地感受地震中人們的堅強品質(zhì),這樣原本抽象的堅強意志便轉(zhuǎn)變?yōu)樾蜗罂筛械闹R。
2.創(chuàng)設多樣化的學習情境
一方面是設置課堂的表演情境,在活躍課堂氛圍的基礎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積極地理解課程知識。比如,初一教材中“我能行”一課中,教師可以設置這樣一個教學情境,在考試中,三個同學都獲得了96分,但他們的性格卻一個自卑、一個自信、一個自負,然后請同學到講臺上表演,表演完成之后,其他同學評價哪位同學表演得好,教師提問同學們自卑、自信、自負三種性格的區(qū)別,且應采用何種方法解決性格缺陷問題,這樣不但解決了教材中的問題,還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是設置疑難性的問題情境,在初中思想品德課堂中,教師應該善于設置疑問,以使學生參與問題的討論。這樣學生便存在強烈的好奇心,想盡快知道問題的答案,從而可以積極地參與討論。
二、利用有效的教學方法
一種是利用幽默的教學語言,語言是溝通交流的主要載體,學生認為思想品德課程枯燥乏味的關鍵原因在于教師沒有使用幽默的教學語言。而巧妙地使用幽默方法可以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枯燥乏味的思想品德課程也會變?yōu)橐环N學習享受,教學過程也會變得輕松、更有樂趣、更有效。比如,在學習“計劃經(jīng)濟弊端”一課時,教師可以引入順口溜,使學生在樂趣中掌握計劃經(jīng)濟的缺陷之處。另一種是引入多種寓言典故,思想品德課程內(nèi)容比較抽象且難以理解,而直觀的多媒體技術可以形象地引入寓言典故,使得思品的名詞解釋實現(xiàn)具體化與形象化,從而可以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利用表演小品、音樂比賽等教學方法,使學生在好奇與歡樂中學習知識。
三、優(yōu)化布置、批改作業(yè)的方法
思想品德的課后作業(yè)是教學知識的進一步延伸,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多數(shù)思想品德作業(yè)形式單一且內(nèi)容重復,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此,思想品德教師應完善布置、批改作業(yè)的方法,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
1.優(yōu)化布置作業(yè)方法
一方面可以分層次布置作業(yè),班級內(nèi)每位學生的素質(zhì)水平各不相同,為了充分考慮每位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教師可以采用分層布置作業(yè)的方法,并給予學生充分的選擇權,例如,在完成小論文寫作時,有能力的同學可以寫,而無法完成的同學可以選擇不寫,當然也可以幾個同學共同合作完成。這樣作業(yè)便不會成為學生的負擔,長此以往學生便會抱著積極的態(tài)度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yè)。另一方面,思想品德作業(yè)應該聯(lián)系實際生活,思想品德課程的教學目的十分明確,為了強化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教師應該布置聯(lián)系實際的作業(yè),比如,在“告別依賴,走向自立”一課中,教師可以讓學生總結家庭生活中獨立的表現(xiàn),使學生深入了解獨立的含義。
2.優(yōu)化批改作業(yè)方法
教師在批改學生作業(yè)時應該加上一些鼓勵的評語,將批改作業(yè)當做師生溝通交流的平臺,并針對學生的不足之處給予一定的建議,這樣學生便會認真對待作業(yè),且會好奇教師的評語,當遇到問題時也會主動請教老師,而不再將作業(yè)看做學習負擔,從而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為了考驗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情況,教師還可以請學生自己出題給同學們做,并作出相應批改,這樣不但提升了生生互動的積極性,也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四、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俗話說:“親其師、信其道?!碑敶袑W生的情感世界十分豐富,教師應該注意與學生的情感進行溝通。思想品德課的教學過程既是傳授知識的認知過程,又是開啟學生心靈的情感過程。情感在從認知到行為的轉(zhuǎn)化過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在思想品德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與學生建立平等、民主、互相尊重的師生關系,創(chuàng)設和諧的課堂氛圍。
五、理論聯(lián)系實際,激發(fā)學生學習思想品德的興趣
思想品德課教學的最大特點就是理論與實際的結合。當今,由于科技的進步和社會的發(fā)展,學生獲得知識不僅局限于課堂教學,社會實踐也是學生獲取知識、提高能力的場所。在思想品德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大膽地引導學生了解社會、接觸社會、接觸現(xiàn)實,使他們在社會實踐中應用所學的知識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能力,拓展學生的視野,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思想品德課的學習興趣,逐步實現(xiàn)知識、能力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和諧統(tǒng)一。
在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站在學生角度,改變以往“滿堂灌”的教學模式,營造師生互動的和諧課堂氛圍,使思品教學環(huán)境始終處于最佳狀態(tài)。同時,還應采用典故、以歌導趣、設置圖表等教學方法,將教學內(nèi)容化繁為簡,這樣學生便可以始終處于輕松、愉悅的學習狀態(tài),做到學以致用,并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更多樂趣,長此以往必然會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呂玥.微課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的運用研究:以昆明市某中學為例[D].云南師范大學,2015(5).
[2]夏軼.哪里沒有興趣,哪里就沒有記憶:淺談初中思想品德課堂中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J].學生之友(初中版)(下),2011(11).
[3]林梅.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J].中學教學參考,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