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茂林
【關鍵詞】 數學教學;有效性;提高
【中圖分類號】 G63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
06—0107—01
在初中教學中,數學作為一門非?;A的課程,其教學質量能夠直觀地體現(xiàn)出整個學校的教學狀況。一直以來,初中數學教學因為受傳統(tǒng)教育思想的限制,教學質量一直都提升不上來,因此,學校在進行初中數學教學的過程中,要對新課標改革進行落實和實施,進而提高初中數學教學的質量和學生學習的效率。下面,筆者談談自己的做法。
一、教學方式要有效
教學時,教師應針對不同的知識點選擇最為有效的教學方式,確保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教學效率。筆者認為,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靈活選用分層次教學法、探究式教學法、主體教學法以及任務驅動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
例如,在學習“一次函數”與“平行線的證明”時,兩者就不能夠使用同樣的教學方式,“一次函數”應先由教師進行具體的講解,讓學生理解;而“平行線的證明”可以讓學生先進行自主學習和實驗。實踐證明,只有選擇正確的教學方式,才能夠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二、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要有效
初中數學教學內容具有乏味、枯燥的特點,正因為如此,學生無法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如果這種情況長期持續(xù)下去,沒有改善的跡象,就會使得教學質量和教學有效性大大降低。而創(chuàng)設適宜的教學情境,則可以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變?yōu)樯鷦佑腥さ漠嬅妫M而降低教學難度,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故而,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適時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為了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境必須具有針對性、趣味性、連貫性和靈活性。因為每一節(jié)課都有具體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只有緊緊圍繞教學目標,根據教學任務和教學內容來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才能為教學目標服務、為學生的學習服務。而且只有學生感興趣,才能產生學習的動力。每節(jié)課的情境創(chuàng)設可以有多個存在,但它們應該是連貫的,為同一個教學目標服務的,其中應有一個總的情境線索貫穿始終。
例如,教學“位置與坐標”的時候,教師就可以以某位學生為坐標系的原點,然后指出一名學生,再找另一名學生說出這個學生的坐標,這樣的教學情境就會將全班學生的興趣都帶動起來,使學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從基礎上增加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三、課堂提問要有效
課堂提問是每一個教學中不可或缺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是教師傳授教學知識、啟發(fā)學生思維、提高學生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教學更是如此。它不僅是重要的教學手段,也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啟發(fā)學生深入思考、引導學生扎實訓練、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的有效途徑。這就要求教師在提問的過程中做到以下幾點:1.教師提出的問題不要過難,更不要超出了學生的能力范圍,使得學生不會回答。2.教師的問題要表述清楚,讓學生知道如何回答。3.教師提問的用語要適當,讓學生愿意回答問題。
四、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要有效
在以往的教學理念中,教師才是課堂教學的核心。在教學中,永遠是教師講解知識,學生只是扮演接受者的角色。因此,要想提升初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就必須改變落伍的思想,并且關注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除了進行知識講解之外,教師必須成為學生的輔導者,根據后續(xù)課程中的內容來指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比如,教學完“勾股定理”之后,可以讓學生在課后獨立思考哪些數字的組合符合勾股定理。
綜上所述,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與發(fā)展,提高初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就顯得極為重要。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認識到提高數學教學有效性的意義,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不斷總結教學經驗,引入先進的教學理念,從而提高教學的質量。
編輯: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