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秀云
摘要:《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指出:“應該重視語文課程對學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課程內(nèi)容的價值取向,要繼承和發(fā)揚中華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和革命傳統(tǒng),體現(xiàn)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引領作用,突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樹立社會義榮辱觀,培養(yǎng)良好思想道德風尚。”因此,在小學語文學科中滲透德育教育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語文學科課時多,教學時間長,學生幾乎每天接觸課本中思想性較強的課文,耳濡目染,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它所起到的教育作用是其他學科無法比擬的。那么,如何將寓德于教落到實處呢?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文教學;德育滲透
中圖分類號:G623.2
一、在語文教學中把握好教育度,找準德育點,選好滲透法,發(fā)揮語文學科的德育功能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道德準則只有當它們被學生自己追求、獲得和親身體驗過的時候,只有當它們變成學生獨立的個人信念的時候,才能真正成為學生的精神財富?!倍覀冃W語文教師肩負“教書”和“育人”這兩大重任。因此,我們要在語文教學中把握好教育度,找準德育點,選好滲透法,充分發(fā)揮語文課堂教學這一主渠道的作用,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發(fā)展能力的同時,又受到生動而自然的思想品德教育,收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效果。
1、借助扎實有效的語文教學活動,在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運用中進行德育滲透。
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文大都文質(zhì)兼美,有明確的主題思想,都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精品。但教材中的德育意圖卻深深地潛藏在每篇文章的字里行間,都不采取直接表達方式。因此,欣賞文章時,應該由文入情,觀于目,動于心。教學中,抓住字、詞、句,結(jié)合聽說讀寫的訓練,對學生進行扎扎實實地語言文字訓練,借助扎實有效的語文教學活動,在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運用中進行德育滲透,從而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如教學《最后的姿勢》這篇課文,我抓住“拉、撐、護”三個動作,突出“撐”,引導學生理解感悟“這是怎樣的撐啊”。撐在桌上,弓著身子,意味著譚老師將用他的血肉之軀去擋住紛紛砸下的一切;撐在桌上,譚老師早已將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撐在桌上,他要保護課桌下的那四個學生呀。再結(jié)合下面一節(jié),反復讀這個動作,讓譚老師的人物形象在學生的心中樹立起來,高大起來。這一個“撐”,讓學生深深感動,永生難忘,并對譚老師產(chǎn)生崇高的敬意。
朗讀是語文閱讀教學中最經(jīng)常最重要的訓練。作者流露于字里行間的思想感情容易對學生產(chǎn)生共鳴,能深深地感染學生,陶冶學生的思想情操。教師要抓住課文中重點詞、句、段落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讓學生讀中悟,悟中讀。如教學《船長》這篇課文,我引導學生反復朗讀在黑暗中,哈爾威船長與洛克機械師、奧克勒大副的對話,感受哈爾威船長忠于職守、舍己為人的精神。
2、語文課堂教學要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深化德育教育。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準德育切入點,堅持正面啟發(fā),引導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在領悟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傾吐自己內(nèi)心的感受,相互啟發(fā),在潛移默化中受到課文思想感情的熏陶和感染。如教學《學會合作》這一課時,除了課文中合作的例子,我引導學生聯(lián)想生活中的例子,如學校里進行的各項集體評比活動、廣播操比賽、拔河比賽等,讓學生在親身的體驗中體會合作的內(nèi)涵,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3、在作文教學中,抓住契機,與德育教育結(jié)合起來。
作文是學生接觸體驗生活,創(chuàng)造性地提煉生活、美化生活,融自己的情感于一體的自主創(chuàng)造的思維過程。作文是學生運用語言文字表達思想感情的創(chuàng)造性勞動,體現(xiàn)了學生的自我個性和內(nèi)在真實的感受。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塑造學生心靈的重要途徑。因此在作文教學中,可以結(jié)合學生的生活與思想實際,引導學生全面地觀察社會、更深刻地認識社會,贊美生活中的真善美,抨擊現(xiàn)實中的假惡丑,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是非觀念,有機滲透道德教育。如小學六年的學習生活快結(jié)束了,學生一定有很多話想對老師說,我因勢利導讓學生給自己的任課老師寫一封信。習作時,啟發(fā)學生回顧六年的學習生活中老師對自己的關愛和教誨,通過具體的事例和典型的場景來表達自己對老師的眷念和感激之情。
二、認真研究學生,言傳身教,身體力行,深化德育效果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不應該以教師的宣教代替學生的德育實踐。只有珍視、尊重學生獨特的的理解、體驗和感悟,語文課堂中的德育教育才能被學生主動接受。因此,我們要認真分析、研究學生,區(qū)別對待,根據(jù)其心理狀況、年齡特征、學習階段去進行教學,寓德育教育與教學中。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去加深理解和體驗,去感悟和思考,讓他們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體驗德育魅力。
三、結(jié)語
當然,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方法是多種多樣的,這就需要教師自覺把教書和育人當做自己的高尚職責,把握時代跳動的脈博,深鉆教材,找準德育滲透的突破口,恰到好處地進行滲透。讓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不是象油與水似的游離狀態(tài),截然分開,而是如水乳交融似的難以分割。使學生通過語文教材的學習不僅提高能力,思想上也能得到長進,品德受到良好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