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小航
摘要: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初中生物教學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在具體教學中還存在一些急需改進的問題。生物教學雖不是初中教學的主科目,但是作為初中教學的重要內容,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對于提高學生生物意識,認識生命發(fā)展的過程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不適應現代社會的發(fā)展,生物教師要及時轉變教學方式方法,在生物教學中滲透生活化的內容,進而提高初中生物教學的質量。本文指出了當前初中生物教學存在的問題,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幾點生物教學生活化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學;教學質量
G633.91
初中階段是學生接受教育的重要階段,是小學向高中過度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生物課程作為初中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要轉變傳統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生物教學模式。在生物課堂教學中滲透生活化的教學模式,生物教師要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提高學生生活化的學習意識,學生要將實際生活經驗和生物課堂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形成一種良性教育系統,使生物教學更具人性化,更貼近學生的學習與生活現實,營造生物課堂的一種輕松愉悅的氛圍,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生物教學效果。
一、初中生物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隨著素質教育理念逐漸深入人心,對初中教學的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于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更為重視。目前,初中生物教學還存在一些問題有待解決。
(一)部分學校對于生物教學不夠重視
目前,初中學校比較重視主要科目的教學質量和效果,例如語文、數學、英語等主要科目,還有參加中考的科目,包括物理、化學、政治,而生物一般在初中后期就結業(yè)了。因此,部分初中學校對于生物教學的重要性不夠重視,沒有認識到提高生物教學質量的重要性,更忽略了生活化教學方式的應用。
(二)初中生物教師素質有待提高
初中生物因為不是主要科目,很多生物教師都是由其他學科教師兼任,教師教學工作量較大,身心疲乏,必然在生物教學備課時有所忽略,因此,生物教學質量較其他學科而言相對較低。其次,部分生物教師不是專業(yè)畢業(yè)生,生物基礎知識不夠扎實,生物教學方式較為單一,就是按照教材采取灌輸式的教育模式,不利于生活化教學的展開,不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
(三)學生的主體地位被忽視
新課程標準曾指出初中教學的目的在于激發(fā)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但是在初中生物教學實踐中還存在著很多的問題。首要的就是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沒有被激發(fā)出來,教師的主導作用掩蓋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處于較為被動的位置。生物課堂主要是教材講解和掛圖展示,課程十分單調,導致學生對生物課程興趣不高,而且生物教學與實際脫節(jié),沒有滲透生活化的內容。
二、初中生物課堂生活化教學的有效措施
(一)教師要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
生物課程作為初中教學體系的重要內容,是不容忽視的,教師要注意在實踐教學中創(chuàng)設合理的教學情境,要運用生活化的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生物課的來源主要是生活,生活化內容的滲透有助于提高學生對生物的認識。例如在講解生物變異這時,教師就可以運用俗語“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來會打洞”,旨在強調遺傳基因的重要性。教師還可以使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動物世界》等紀錄片的片段,例如播放食草動物幼崽出生的畫面,一般幼崽在出生一個小時內就可以走路,說明了這一物種的遺傳基因的表現。
(二)生物教學內容要盡量生活化
初中生物教師要注意在課堂教學中加入生活化的內容,教學內容要與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實際有著緊密的聯系,進而深化學生對生物知識的理解和消化。教師要構建與生活實際關聯的生物教學體系,充分增加學生的理論與感官認識。教師要善于挖掘身邊的教學資源,并將其設計為案例,進而營造生動的課堂氛圍,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例如在講解植物時,教師就可以直接借用班級養(yǎng)的花作為例子進行講解,將抽象的問題具體化、形象化,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三)采取生活化的教學方式
傳統的灌輸式的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和探究意識的提高,教師要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方式,要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深入進行生物教學。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多聯系實際,開展生活化的體驗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例如在講解植物知識時,教師可以組織課外活動,帶領學生接近大自然,觀看植物的生長形態(tài),從而真正理解生物知識。
(四)教師布置學生任務要生活化
初中生物教師在生物教學任務布置時要布置“生活化”的作業(yè),讓學生通過探索去印證學到的知識。教師要布置體驗式的作業(yè),例如教師鼓勵學生家長帶學生參觀動物園,了解動物的特點,在課堂教學時鼓勵學生發(fā)言,進而提高學生對動物的認識。學生在完成這種體驗式任務的同時,可以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和思維。其次,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必要的實踐,運用生物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學生從體驗的任務中體會到成就感,進而樹立學習生物的信心,養(yǎng)成從生物學的角度認識生活的習慣。例如,環(huán)境污染會給生物帶來巨大的影響,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去進行社會調查,學生主動去了解學校周周的污染現象,分析污染的原因,分析環(huán)境污染給動植物帶來的不良影響。通過“生活化”作業(yè)的布置,有助于學生進行探究、合作、反思的學習,進而加深對自己周圍世界的感受,加深對生活的體驗,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
(五)教學中列舉生活實例
初中階段學生性格較為活潑和叛逆,因此,教師要抓住中學生的認知及學習規(guī)律,開創(chuàng)生活化的教學模式,提高初中生物的教學質量。初中生思維較為具體、形象和感性,他們在生活中已經接觸了很多生物學現象,具備了一定的生物常識。教師在教學前要做好學生分析,要針對具體教學內容和目標,充分挖掘生活資源,選擇貼近學生的實例作為生物教學素材,加強生物教學同生活的聯系。教師采用生活中的實例進行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探求動機。
(六)組織學生開展探究學習
生物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的方式,提高學生的探究意識,教師要加強與學生的互動,營造協調的教學氛圍。學生通過小組探討、合作及探究活動,學生要主動抒發(fā)自己的見解和想法,學生之間可以互相借鑒和提高。教師要對學生的探究討論進行指導,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和實踐探究能力。
初中生物教學要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模式,進而實現學生學習熱情的激發(fā)。初中生物教師要提高自身的素質,多組織生活化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在教學中教師要創(chuàng)建生活化的教學方式,提高生物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陳麗敏.初中生物課堂生活化教學的實踐研究[D].閩南師范大學,2015.
[2]黃都,程亮斌.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策略初探[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