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有效教學是當前教學論研究關注的熱門話題。本文從科學合理地制定教學目標、課前的充分準備、創(chuàng)設有效的課堂教學情境、靈活多變的教學策略四個方面探討音樂教育中的有效教學,這對于豐富和拓展當前的音樂教學理論與實踐具有現實意義。
關鍵詞: 教學目標 教學情境 教學策略 有效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71
隨著我國音樂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新的教育教學思想、觀念、方法日益引起人們的關注。近年來,有效教學理念已成為教育界關注的焦點,無論是在理論層面還是在實踐層面都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將有效教學理念引入音樂教育中,筆者以為需要從科學合理地制定音樂教學目標、課前的充分準備、創(chuàng)設有效的課堂教學情境、靈活多變的教學策略幾個方面入手。
一、科學合理地制定教學目標
音樂教學是教與學圍繞著特定的教學目標進行所獲得的知識信息的獲取、加工、輸出的一個動態(tài)生成的過程??茖W合理地制定音樂教學目標是音樂教學基礎與前提,是獲得音樂課堂教學高效率的必不可少的因素。
科學合理地制定教學目標可以從教學目標的指向性和全面性兩個方面進行理解。教學目標的指向性指的是教學目標將要達成的結果。教學是教師有組織、有計劃的學習活動,其本質是學,為學生的學習而教是其核心思想。這種核心思想決定了教學目標是通過教師的教學學生學到了什么,即對教學內容的掌握。正如有學者所言:“教育的真實目的是改變學生的行為,使他們能夠完成那些在教育之前不能完成的事情。
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不僅僅是對學生的進步與發(fā)展的掌握,還要使學生的進步與發(fā)展具有全面性。正如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發(fā)展委員會在《學會生存》中所說:“把一個人在體力、智力、情緒、倫理各方面因素綜合起來,使他們成為一個完善的人。學生的進步與發(fā)展包含著認知、情感、行為三個方面。
二、課前的充分準備
課前的充分準備對教學活動的意義首先在于找到教學活動的重難點,以此制定合適的教學計劃,并按照事先準備的教學計劃完成教學任務;其次是充分的備課可以考慮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學習需要,以此制定相應的針對學生興趣和滿足學生需要的教學方法和策略;再次是充分、全面的課前準備可以減少教學活動的不確定感,增強教學效能。因此,一個成功的教師從來不打無準備之仗,而是花大量時間做教學準備。
課前的充分準備主要表現為“教學目標的確定與闡述、教學材料的處理與準備,(包括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主要教學行為的選擇、教學組織形式的編制以及教學方案的形成等。”具體包括在研究一節(jié)課堂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實際的基礎上,明確此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重點和難點,并籌劃開展有效教學具體方式。
充分的備課是音樂有效教學的基礎環(huán)節(jié)。比如說一首歌曲的伴奏,在不同的學習進程中教師針對學生的特點采用不同的伴奏,這樣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使得歌曲的學習與處理效果更理想。
三、創(chuàng)設有效的課堂教學情境
情境包含兩個部分,一是情,二是境。情是情緒、情感,境是環(huán)境、場景,二者合一,就勾勒出一個人的內在感覺與外部因素交互作用所形成的音樂教學特有的情感境界。創(chuàng)造良好的音樂教學情境是實現有效音樂教學的重要因素。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身心發(fā)展以及音樂接受能力的特點來設計不同的課堂導入形式開展情境式的音樂教學。我們可以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情境式的音樂教學。
第一,語言創(chuàng)設情境。語言是最為普通的教學手段,當教師巧妙地使用語言時,語言便會發(fā)揮神奇的魅力。
第二,美術創(chuàng)設情境。美術與音樂雖然表現形式不同,但二者作為一對孿生姊妹可以互觸、互補。在音樂教學中,美術與音樂的相互借用往往可以達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第三,音源創(chuàng)設情境。音源是現代音樂課堂教學中,為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而選用的生活中的自然音響素材。
四、靈活多變的教學策略
所謂教學策略是指教師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或教學意圖而采用的一系列具體的問題解決行為方式。由于教學策略直接關系著教學的全過程與教育的最終結果,因此是當前音樂新課程教學實踐的中心環(huán)節(jié)。
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音樂教學中體驗活動。當前的音樂新課程指出,感受與鑒賞是整個音樂學習活動的基礎,是培養(yǎng)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在實際的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針對中小學生對自然界和社會生活中各種各樣聲音的好奇和感興趣的特點,結合學生自己獨特的生活經驗,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經驗去感受與模仿,以此激發(fā)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因此,音樂教學活動中的體驗要求音樂教師要引導學生多聽、多感受、多思考、多積累。
第二,音樂教學中探究活動。所謂探究學習就是指“從學科領域或現實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主題,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一種類似于學術研究的情境,通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fā)現問題、實驗、操作、調查、搜集與信息處理、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獲得知識、技能、情感與態(tài)度的發(fā)展?!碧骄啃詫W習是音樂教學活動中的充滿新意的話題,它很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
第三,音樂教學活動的綜合性
當前的音樂新課程改革中提出了加強綜合的理念,它反映了音樂教育的世界性發(fā)展趨勢。在奧爾夫的音樂教學體系中,音樂與舞蹈、動作、語言是緊密聯(lián)系的,并富有動態(tài)性的特征。這就需要在音樂教學中首先要以音樂學科為主體,根據內容需要,軟化學科邊緣,有機地與其他學科交融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形式,如“音樂與詩歌”的教學內容中,通過藝術歌曲《春曉》的欣賞,引導學生感受到了音樂與詩句的完美貼切與珠聯(lián)璧合。其次是以音樂學科為切入點,與多種學科交融,圍繞一個中心主題,展開各種各樣的教學活動。
結語
隨著當前我國音樂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有效音樂教學日益引起眾多音樂教育實踐者的關注。有效音樂教學是一種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教育教學活動。作為音樂教師應當有效地利用課堂的時間,從多個角度和多個層面去探索音樂教學的有效性,促使學生從“學會音樂”到“會學音樂”的轉變,為學生的終身音樂學習和音樂審美素質的發(fā)展提供有效地保障。
參考文獻:
【1】黃書光、王倫信、袁文輝.《中國基礎教育改革的文化使命》.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2】李彥榮.《沖突與融合:中國中小學課程改革的文化路向》.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7
【3】[美]帕梅拉·博洛廷·約瑟夫等著.余強譯.《課程文化》.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
【4】多爾著.王紅宇譯.《后現代課程觀》,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
作者簡介:張震(1976- ),女,安徽安慶人,安慶師范學院音樂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鋼琴演奏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