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潔華
摘 要:教具在小學數學課堂上發(fā)揮著輔助教學的重要作用,也是教學活動開展中必不可少的資源。鑒于教具對教學效果影響顯著,數學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就要善于運用教具,以充分利用其輔助作用來優(yōu)化課堂教學效果。探討了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具的運用策略,以供數學教師參考。
關鍵詞:教具;小學數學教學;運用策略
改善小學生數學學習效果,不僅是新課標的內在要求,也是保證小學數學教育質量的必要之舉。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數學教師有必要在認清教學現狀的基礎上,有意識地提高教學資源的利用效率。作為小學數學課堂上不可缺少的重要資源,教具的作用不容忽視,而如何進一步提高教具運用的有效性,則成為現階段教師必須要充分關注的一點。
一、利用圖片幫助學生形成多向思維
小學生在觀察世界和理解事物的時候往往會受到形象思維的影響,而這種思維模式正是小學生數學學習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所以,數學教師在授課的時候,有必要通過合理利用圖片等方式來幫助學生實現思維模式的轉變,使他們的思維模式與抽象知識相適應。
以數的認識為例,如果教師只是一味地強調記憶,那么,學生即使記住了這些數字,也不會明白數字代表的意義,他們的思維并未被調動起來,后續(xù)學習必然會遇到難題。為了避免這個問題,教師就要重視引導學生轉變單向思維,并利用生動的圖片來使學生真正明白數字的意義。為此,教師可做以下安排:首先,將可粘貼的小動物卡片依次粘貼在黑板上,之后指定任意一個,要求學生說一說其是第幾個。其次,改變其中幾張卡片的順序,之后讓學生說一說這些卡片變動后是第幾個。以上做法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數的含義,另一方面對他們多向思維的形成也有重要意義。
二、帶領學生制作教具,激發(fā)知識學習興趣
小學生具有愛玩好動的特點,新奇事物往往更容易引起他們的興趣。因而,教師在運用教具的時候,就要考慮采用“不同尋?!钡姆绞?,以免他們在學習時因為缺乏興趣而心生厭倦。參與感可以調動人的積極心理,使人關注其正在做的事,即參與可激發(fā)興趣。綜合以上考慮,本文認為教師在數學教學活動中可通過帶領學生制作教具的方式來達到高效利用教具、激發(fā)學生知識學習興趣的目的。
以圓錐和圓柱為例,在教學這部分知識的時候,教師可參照以下方式將教具合理地運用于教學活動中。首先,要求學生用紙分別制作圓柱以及圓錐。在學生動手的過程中,教師應從旁觀察,在必要時給予提示和幫助。比如,學生在剪紙的時候,教師應考慮小學生年齡小、自我保護意識不強,特別強調安全操作;在折紙的時候,教師則要引導學生根據兩種圖形的特點,引導他們實現正確操作。其次,在學生制作完成后,教師可要求他們仔細觀察,并嘗試說一說兩種圖形的特點與異同。對于自己制作出的立體圖形,學生在觀察的時候態(tài)度是比較積極的,再加上他們親自參與了整個過程,回答教師提問的時候他們大多都會非常踴躍。最后,教師可帶領學生嘗試推導一下兩種圖形的體積公式。這個環(huán)節(jié)有助于學生理解體積公式,對他們實現準確記憶和靈活運用很有幫助。以上做法是對傳統(tǒng)教法的創(chuàng)新,可減少立體圖形抽象性對學生理解知識的限制,對數學教學有效性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
三、借助實物演示,幫助學生克服理解障礙
認知水平決定著人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對于小學生而言,認知水平不高是他們學習中的一大限制性因素,直接導致了理解障礙的產生。也就是說,小學生難以理解知識的本質是他們的認知水平與學習內容出現了沖突。為了幫助學生克服理解中的障礙,教師在講解知識的過程中就要盡可能地采用實物演示法。實物具有具體化的優(yōu)勢,應用于數學知識講解中,可幫助教師達到化簡抽象知識的目的,對教學效果的影響非常顯著。
以20以內的加減法為例,鑒于低年級小學生存在認知水平偏低的問題,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這部分知識的過程中就可以考慮借助實物來簡化知識,使他們通過直觀觀察快速掌握知識。為此,教師可參考以下方案。首先,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比如,“老師昨天買了兩種口味的糖果,回家后數了數,發(fā)現草莓味的有8顆,葡萄味的有4顆,你們算一算老師一共買了幾顆?!痹谔岢鰡栴}之后,教師可將事先備好的12顆糖果拿出來。包裝鮮艷的糖果很容易就能夠吸引學生的目光,此時教師再開展教學活動便會事半功倍。其次,指定要求并引導學生解決問題。比如,教師可拿出兩個盒子,之后向學生提問:“把這些糖果裝進這兩個盒子里,若每個盒子最多只能裝10顆,那么,一共有幾種裝法?”為了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教師可鼓勵他們自由討論或分組合作。最后,總結答案,并進行實物演示。在討論之后,學生給出的裝法一般有兩種:第一種,8顆草莓味的和2顆葡萄味的裝一盒,剩下2顆葡萄味的。第二種,4顆葡萄味的和6顆草莓味的裝一盒,剩下2顆草莓味的。在歸納完裝法之后,教師可請兩名同學到講臺上實際操作,之后用算式分別表示兩種裝法,即8+2=10、10+2=12和4+6=10、10+2=12。在糖果的輔助下,學生的知識理解難度會大大降低,學習的過程對學生而言也充滿了樂趣。
綜上所述,教具資源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著不可否認的價值,對學生理解知識、掌握知識、克服思維障礙均有重要意義。因而,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根據教學需要,重視教具的運用,以改善數學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翁光偉.搭建有效平臺,讓孩子大膽“說”[J].師道(教研),2016(6):135.
[2]陳景嫦.淺談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16(30):47.
[3]吳飛.對話讓小學數學課堂更精彩[J].江西教育(綜合版),2016(7):63.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