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婷
【關鍵詞】 數學教學;口算能力;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03—0108—01
口算也叫心算,就是不利用計算工具,根據思維、記憶以及語言等進行計算,從而直接得出計算結果的方法。它是一種比較靈活快速的算法,是學生最基本的學習能力,是數學學習的基礎和前提,也是評價學生數學素養(yǎng)的重要指標。那么,如何提高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口算能力呢?
一、小學低年級學生口算錯誤的原因
1.心理因素。小學低年級學生年齡一般在6到9歲,這個年齡段是處于具體運算的一個階段,他們的思維主要以具體的事物為主,存在著守恒和可逆性,他們的思維表象會經常出現不清晰,不能認識到事物之間的聯系,只是對單個事物進行認識,不能從整體上認識事物,從而造成口算錯誤。
2.教師教學的因素。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對學生學習需求的引導和幫助不到位,學生并沒有真正認識和理解計算方法,只是簡單地記憶和接受,而且教師沒有組織學生對一些容易混淆的口算進行對比練習,導致口算出現錯誤。
3.小學生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學生沒有認識到計算的重要作用,存在著很多不良的學習習慣。如,在計算時馬虎、不認真;書寫不規(guī)范、不工整,在計算時不能在草稿紙上進行,而是隨意書寫;做題時注意力不夠集中,邊寫邊玩;做完題目后不能認真細致地檢查,這都是造成小學低年級學生口算出現錯誤的原因。
二、提高小學低年級學生口算能力的策略
1.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谒阋髮W生計算速度比較快,但是如果準確率不高,只計算快是沒有用的。因此要讓學生明確,口算要先保證準確率,然后才是速度。所以要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就必須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計算習慣,讓學生在計算中能夠認真、嚴格要求自己,養(yǎng)成堅韌、刻苦的精神,避免計算中粗心大意。
2.強化學生的數感。數感就是數與數量的表示、比較數量的大小以及運算結果的估計等的直觀感覺。強化學生的數感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好奇心比較強,對外界新鮮事物具有較強的好奇心,都愿意探索個究竟。教師可以抓住小學生的這一特點,在數學教學中加強與實際生活的聯系,讓學生在生活中進行口算,進而提升口算能力。
例如,在學習“認識5”這個數字時,教師先不告訴學生這個數字是什么,怎么讀,可以先讓學生在生活中找到5這個“符號”,如“日歷上有,電視上有……”,讓學生通過感知生活中5這個數字之后,再指導學生學習5。這樣教學,學生就能夠很快地熟記5,而且學生也愿意參與到學習中來。教師還可以通過數數、猜數以及比較數量的大小,來強化學生的數感,避免學生在口算中出現看錯數、寫錯數的情況發(fā)生。
3.開展形式多樣的口算訓練。引導學生進行口算練習至關重要,但是訓練多了學生會出現一定的厭煩心理,學習的效率也不高。這時,教師就應注意訓練形式的多樣化了,如,采用開火車、找朋友、奪紅旗、闖關、送信等方式,以激發(fā)學生的口算興趣。
4.重視算理的掌握。很多低年級學生在口算時還需要借助手指,計算方法速度比較慢,而且對于今后學習也是十分不利的,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掌握湊十法,使學生靈活地運用湊十法,進而提高學生的口算速度。例如,在計算“9+4=?”時,學生會說出:見9想1,將4分為3和1,9和1湊成10,10加3等于13。在日常的口算練習中,教師可以選擇幾道口算習題讓學生說一說怎樣計算,把握學生的算理是否正確。
總之,口算訓練是小學數學教學中十分重要的內容,教師應注重對學生進行口算訓練,提高訓練的效果,強化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口算興趣,讓小學生真正融入到口算教學中。同時通過指導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強化學生的數感,開展形式多樣的口算訓練,使學生正確地掌握數理,促使學生的口算能力穩(wěn)步提升。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