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磊
摘 要: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瓶頸,學生畏難。用語文課內外活動激發(fā)學生閱讀寫作興趣,積累素材。課內作文教學因地制宜,針對學生的問題,序列化設定主題,指導方法,選取有代表性的病文片段,對癥指導修改。當堂練筆。采用老師部分面批、一文多改的方式。
關鍵詞:序列化指導 作文教學 寫作
作文教學是整個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是語文教學中最適合發(fā)展學生個性的活動領域??墒菍W生卻面臨“沒話寫”、“不會寫”、“寫不好”三大難題。解決學生的苦惱,提高作文課堂的效率,提升學生的整體作文水平,正是需要探討的問題。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用大語文觀指導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寫作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迸d趣是最好的老師,作文尤其如此。如何吸引學生興趣,要通過形式多樣的語文活動豐富學生的生活,讓學生樂學、好學。學好課文固然重要,如果只限于課文知識,那勢必越教越死。只拘泥于課本的課堂教學,是短視的教學。所以要課上、課下齊用勁。
因此利用課前五分鐘,開設文化快車、文藝沙龍等活動,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鍛煉的機會,開闊學生的視野。班級還特設了班刊,設不同的板塊,學生既是編者又是撰稿人,全力參與,營造濃濃的文化氛圍。
學校還創(chuàng)辦了“營造書香校園”的主題活動,開設豐富多彩的語文課外活動:詩文朗誦賽、辯論賽、硬筆書法大賽、作文大賽等一系列的活動,創(chuàng)設了良好的語文氛圍,帶動了學生的讀書活動。讓語文文化滲透在學校生活的諸多角落。
二、以讀帶寫,以摘抄強化積累
讀是語文寫作的基礎,寫作靠的是文化底蘊,文化底蘊從何而來?從讀書中來,所謂“凡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敝挥卸嘧x,胸中有丘壑,學生才能敢寫、樂寫、善寫。只有語言積累到一定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筆下生花。否則,縱有思緒萬千,筆下也難有片言只語。
而讀書也要講究實效,課后要求學生讀書與摘抄賞析相結合,每周學生都做摘抄或周記,鞏固閱讀成果。寫作議論文時,寫什么內容提前布置,摘抄名言、事例與寫作結合,學生的摘抄也不再應付,解決了學生“無話寫”的問題。
三、加強集備,專題分工,實行序列化教學
作文是一個系統(tǒng)化的工程,作為語文教師要從學生的整個初中階段著眼,規(guī)劃學生的訓練體系。因此,結合中考作文的要求通過討論明確:九年級上學期主要研究議論文寫作,九年級下學期落實記敘文寫作。每一兩周的作文課主要解決一個或者兩個小問題。主題根據學生平日作文普遍存在的問題通過集備設定。比如:議論文我分設了:如何在開頭提出論點、怎樣概述事實論據、怎樣在事實論據之后進行分析、如何進行道理論證、怎樣結尾幾個專題;記敘文分設:如何審題立意、如何選材新穎、怎樣進行描寫、如何進行議論抒情、怎樣靚化文章幾個專題。配合學校的一課多人上、集備主講人課的主題活動。
四、課堂注重方法指導,結合病文修改,提高實效
1.寫法指導
要學生明確寫作的一般要求,簡介有效的常用方法。“不會寫”是存在學生中最突出的難題。寫記敘文怎樣才生動、形象;寫議論文怎樣講道理等等。這些都是學生心中不會寫的疑團。因此教師有必要針對疑團逐步解疑,對學生,進行寫作等各種不同方面的專項訓練。有必要教給學生各種文體的基本寫作知識、使他們了解一些方法和一些技巧,使學生學會寫。
2.選取有代表性的學生習作的病文片段或病文
討論病因所在或當堂修改。通常在寫作方面學生存在一些問題,比較集中有代表性。所以選取學生習作中的問題文章,找反映普遍問題的,用投影片或講義的形式展示給學生。先讓學生討論,提高學生的鑒別能力,指出問題、修正問題。這樣學生明確規(guī)范。課堂修改解決了問題是什么、怎么改的問題,舉一反三,提高了課堂實效。
3.課堂練筆
當堂作文或回家限時作文。通常有的老師在作文課上滿堂灌,自己勞心費力、學生游離于課堂之外。講與學的目的是為了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而練是有效的途徑。這樣既增加了學生參與度,還便于老師迅速了解學生實際,及時發(fā)現問題,及時調整。
老師當堂練筆或課后作文都采用限時45-50分鐘的形式,給學生一種臨場感模擬中考,也杜絕了學生作文拖沓、抄襲的現象。
五、采用面批、全批全改、一文多改的方式,擊破難點
1.面批
是作文教學中最典型的因材施教的方式,也是學生最愿意接受的一種批改方法,它溝通直接,反饋及時。特別是學生作文中存在的個別性問題,最宜采用面批面改的方法,當面向學生講清作文中的成敗得失,使學生每次習作都有所收獲。教育心理學研究證明,學習中信息反饋越是及時越是恰當,學生的學習成果的正確度就越高,學習效果就越好。教師的疏與導、親切與耐心、對學生的關愛,在面批面改中發(fā)揮得淋漓盡致。時日一長,學生會感覺到老師在真誠地幫助自己,關切著自己,就會覺得老師倍感親切。這樣師生之間就會建立起一種親密無間的關系,而這正是栽培教與學成功之花的肥沃土壤。
2.全批全改
每次批改都側重本次方法指導,有針對性的批改。對學生的作文全批全改。平等對待每個學生,及時發(fā)現問題。
3.一文多改
習作不在數量而在質量,與其讓學生蜻蜓點水式練習多篇,不如腳踏實地練習幾篇文章。“文章不厭百回改”,修改文章是寫作的一個很重要的組成部分。著名教育家、作家葉圣陶先生在談作文教學時,就曾經多次強調“作文教學要看重培養(yǎng)學生自己修改的能力”??v觀古今中外,好的文章,在一定意義上說,與其說是“寫”出來的,不如說是“改”出來的。譬如,賈島的“僧敲月下門”的“敲”字;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字;都是幾經斟酌修改后才定下來的;俄國的托爾斯泰寫的《戰(zhàn)爭與和平》前后改過七遍;馬克思的《資本論》也是經過多年的反復修改才定稿出版的。古今中外的名家們尚且如此重視修改,對學生當然就更應該如此了。
修改作文,是修改文章的內容選擇是否恰當,表達是否完善,其實就是修改思想,修改認識,學生在一篇文章中存在的問題,往往正是他作文成績不能提升的癥結之所在,會改一篇文章,以后作文的問題往往也會解決。學生在寫寫改改,改改寫寫的過程中,反復思考原來認識,就能使他們經過這樣反復的過程,能真正獲得作文能力。同時,當學生看到自己的作文經過修改,通暢、流暢多了,更具體、完美了,會產生一種成功的喜悅,他們對作文的興趣也會增強。而及時將學生的好作品宣讀、作為例文打印也會增強學生的作文信心,提升學生的寫作興趣。
具體做法是:針對一篇文章反復修改。學生寫文章,教師指出問題,學生修改;教師再批,學生重抄再改。如此反復一篇文章改兩次以上。如此循環(huán)往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