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玲
摘 要:小學處于教育的啟蒙階段,此時學生的思想尚未成熟,需要教師的全方位指引,塑造正確的世界觀。在進行思想教育時,為了能夠引導小學生對實際問題的思考,引入問題探究法非常有必要。將首先介紹問題探究法的概念,再介紹問題探究法在小學品德與社會中的應用策略,并對注意事項加以說明,希望能夠確保該方法在教學中取得實效。
關鍵詞:問題探究法;小學教學;品德與社會
品德與社會課程在小學階段承擔著為學生打下道德基礎的任務,旨在教育學生何為正確的道德。這門課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并且影響深遠,務必要在學生的道德觀尚未形成時給予正確引導。問題探究法就是這門課的一種教育方法,相比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問題探究法具有更強的實用性,能保證學生正確認識身邊的事物。
一、問題探究法的概念和重要性
問題探究法是一種教學模式,也是一種幫助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通過在教學中設置一定的情景,引發(fā)學生思考,教師在其中進行相應引導,讓學生自己得出結論,從而更加生動形象地學習知識的一種方式。這種教育方法主要是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自己主動思考,在教師引導的正確方向上進行延展。它激發(fā)了學生的積極性,讓處于小學階段充滿好奇心的學生能夠自發(fā)尋找問題中的知識,以此在教師的指導下獲得正確的道德觀念。這對于奠定兒童的思想基礎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能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團隊合作意識。
二、問題探究法在小學品德與社會中的應用
1.激疑階段的應用
問題探究法的第一個階段是激疑階段,也就是引發(fā)學生對問題的興趣與思考欲望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中,教師主要是為學生塑造一個成功的導入情景。小學時期的學生都處于一個好奇心強烈,但是注意力不集中的階段,他們對待生活中的事物充滿了好奇心,但是常常無法長時間關注同一事物,于是在面對問題時會進行簡單泛化,或者接受世俗觀點。教師在課堂中應設置具有啟發(fā)性、生活性的問題。
2.探究階段的應用
問題探究法的第二個階段是探究階段,是在激疑之后學生根據(jù)問題進行思考回答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思考的方向。因為學生思維具有彌散性,所以教師在學生進行思考時,要注意觀察學生的傾向,對學生的思考方向進行引導。并且在聽取學生的回答時,要注意學生中回答帶有較偏頗思想的學生,在以后的品德教育中應當格外注意。
例如,“我的勞動感受”一課中,旨在讓學生體會到勞動的辛苦和對他人勞動成果的尊重,學生在表達自己的看法時,可能會出現(xiàn)鄙視勞動、厭惡勞動的傾向。這時,教師不應對學生的觀點進行貶斥,而是應該以問題的模式和學生進行進一步探討,應當指引學生認識到其身邊人的勞動成果給他帶來了怎樣的便利,從而意識到勞動者的偉大之處。
3.釋疑階段的應用
問題探究法的第三個階段是釋疑階段,這個階段是最后教師在聽取了學生的探討之后給予正確解答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中,教師首先應該意識到釋疑不代表公布答案,而是對學生探究結果的一種總結和升華。學生礙于自我見識方面的約束,對待問題看法并不全面,很多地方略有偏頗,這都是在整個探究環(huán)節(jié)中教師應當注意的,并且在釋疑階段應當指出的內容。首先教師要對學生的探究結果有一定認同,列舉幾位思路較清晰,敢言敢說的學生進行表揚,對學生的探究熱情進行鼓勵。其次,教師也要指出學生的不足之處,對整個問題的探究進行總結,然后進行道德上的升華教育。這是對書本知識的具象化,使學生意識到在問題探究中能夠獲得知識,進而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觀察,多思考,繼而獲得更多知識。
三、問題探究法在小學品德與社會中的注意事項
1.把握課堂節(jié)奏
小學階段的學生非常活潑,無論是思想還是行為,他們既相信老師,又對枯燥的學習有一定抗拒。當老師在問題探究中進行授課時,應當注意學生的反應,觀察學生的表情,注意學生是否已經產生厭煩情緒,或者學生被別的事物吸引了注意力。課堂上發(fā)現(xiàn)學生已經不能集中注意力在書本上時,教師應當首先控制自己的情緒,不可對學生隨意批評。因為小學課程旨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方式,所以可用一些自嘲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用一些較輕松的話題,暫緩教學的內容,務必不能讓學生對學習產生厭煩情緒。
2.把握主導地位
雖然問題探究法主要是讓學生對問題進行探究和表達,但是同樣不能忽視教師的主導地位,教師在整個過程中不能放松,且更要集中注意力。在激疑階段應注意活躍氣氛,塑造豐滿的問答情景。在探究階段要保持耐心,控制局面,引導學生始終在正確的方向上探討正確問題。在釋疑階段更要把握住課堂的整體局面,對整個探究過程進行拔高升華,同時關注學生的反應,不能進行單一的知識灌輸,而是與學生之間進行有互動的總結。
問題探究法是一種能夠幫助學生提高主動思考能力的方式,教師在其中占主導地位,發(fā)揮著引導的作用。在激疑、探究、釋疑三個階段中,均要保證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自主思考。教師還要做到把握課堂節(jié)奏和主導地位兩個方面,只有做到這些,才能正確發(fā)揮問題探究法的效果,讓學生在探究問題中獲得知識,進而塑造正確的道德觀念。
參考文獻:
閆紅秀.基于微博的小學品德與社會主題探究學習活動設計[D].河北大學,2013.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