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林
摘 要:第二課堂教學是在第一課堂外的時間和空間進行的與第一課堂相關的教學活動。第二課堂教學已逐漸成為改革傳統(tǒng)教育模式、推進素質教育的主要形式。聚焦于初中物理第二課堂的教學實踐,從可行性、可操作的角度,對如何開展好物理第二課堂教學的有關問題進行了探討、總結,對如何開展好物理第二課堂的教學實踐、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出切實可行的對策與建議。
關鍵詞:素質教育;物理教學;第二課堂
第二課堂是相對于學校傳統(tǒng)常規(guī)教學的第一課堂提出的一種創(chuàng)新課堂模式,是指在第一課堂外的時間、在教室外的空間進行的與第一課堂相關的教學活動,其有助于開拓學生的視野,鍛煉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更有助于學生在寓教于樂的氛圍中獲取豐富的實踐知識與經驗,且得到身心的愉悅和放松。在倡導傳統(tǒng)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變革的今天,第二課堂的組織教學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各地都在積極探索初中物理第二課堂教育的路徑。開展好第二課堂教學,能使學生寓學于樂,教師寓教于樂,改變學生學習無力的狀況,做到理論和實際相結合,進而達到用第二課堂的學習成果來輔助第一課堂的目的。然而,受考試分數、升學率、學校聲譽等因素的制約和干擾,真正組織并開展好第二課堂教學的地域并不多見,第二課堂教育仍然是一個值得持續(xù)討論的問題。本人基于自身二十多年的實踐經驗,認為第二課堂的開展需處理好以下幾個問題。
一、良好的第一課堂教學是開展第二課堂教學的基礎
從任何角度而言,第一課堂都是所有教學的關鍵所在,脫離第一課堂教學而盲目追求第二課堂的良好效果,只會導致第二課堂如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或許學生會暫時性地從中獲得進步,但從長遠而言于學生是有害的。因此,教師應認真?zhèn)湔n,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技能,講授好第一課堂,爭取優(yōu)質的第一課堂良好的教學成績,以此來支撐第二課堂的教學,促使學生通過第二課堂在實踐體會和鞏固第一課堂的同時,還可以拓展視野,獲得課堂外知識的補充,進而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
二、爭取學校領導的支持和信任是前提
教師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開展好第二課堂的教學活動不能僅僅是教師的個體教學行為,而應當是在學校統(tǒng)一教學規(guī)劃下的統(tǒng)籌安排,有充分的教學資源條件支持,也要爭取校領導的支持與信任。要辦好第二課堂,一定要得到學校領導的支持。目前,多數學校在辦學中都被升學率這根指揮棒牽引,而忽視學生的動手能力、合作精神以及理論與實際相結合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被關在教室中,沒有課余時間,開展第二課堂成為奢望。這是一種普遍現(xiàn)象,在升學率高的學校尤為普遍。片面追求高分,只發(fā)展學生考試能力而限制學生動手能力的教學模式只會培養(yǎng)考試機器,即所謂高分低能的學生,這樣的學生是沒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主辦第二課堂的老師應與學校分管教學的領導溝通,闡明這種教學形式的重要性,取得校領導的信任與支持,將學生從教室中解放出來,促使其參與各種形式的第二課堂學習。
三、不以學生成績?yōu)槲ㄒ桓軛U,注重發(fā)揮第二課堂的激勵效用
學生雖是老師的教授對象,但本質上卻是學習的主體和主角,教師在開展第二課堂教學時,需始終尊重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如何有效地通過第二課堂來激勵學生呢?我們應該做到平等對待每個學生。第二課堂在選擇學生參與時,不能以學生成績的高低來決定其是否有資格參與。很多時候,成績不佳的學生并不見得就愚笨,他們的動手動腦能力并非就不如成績優(yōu)秀者。他們中的一部分人往往是一些活躍分子,不愿安坐于教室,如果給他們動手動腦的活動和制作的機會,他們中的不少人可能并不遜色于那些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而從第二課堂中獲得的快樂和成功感或許可以幫助他們激發(fā)出在第一課堂的學習熱情,進而促使其轉變學習態(tài)度,并樹立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從本人多年的教學經驗來看,很多人無心學習的根本原因就是缺少足夠的自信和興趣,同時也不知道或者看不到他所學習的內容對他的未來有什么幫助。第二課堂趣味活動的開展將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其改變學習態(tài)度,產生學習興趣。這是第二課堂的最大功效和魅力之所在。
四、教學內容上應注重趣味性和實效性相結合的原則
第二課堂活動就是要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重視開發(fā)學生的智力,提高學生的能力、素質,培養(yǎng)學生愛學、自覺學、樂于學的好習慣。因此,第二課堂的內容一定要結合第一課堂的內容來開展,不宜太難,也不宜太簡單;同時,要具有趣味性,可在教學中結合教學內容讓學生在課余動手制作與教學內容相匹配的“小制作”。
以下是本人在初中物理第二課堂中設計的一些活動?;顒?:在聲音一章的教學之后安排學生制作“土電話”,制作“水瓶琴”,利用易拉罐制作“易拉罐簫”,并組織學生用自己制作的樂器演奏一場音樂會?;顒?:在光學的教學中安排學生用易拉罐和塑料紙制作簡易“傻瓜相機”;活動3:在光學的教學之后組織學生用玻璃板和水制作“水三棱鏡”,用三塊玻璃鏡子和彩色彈珠制作“萬花筒”,用硬殼紙糊成的碗狀物和香煙錫箔紙制作“凹鏡”與“凸鏡”,用街上就可買到的兩個放大鏡制作“望遠鏡”和“顯微鏡”;活動4:在電學的學習中讓學生用鉛筆芯和導線制作“變阻器”來控制小燈泡的亮度,用廢舊電池和街上都可買到的小電珠連接串聯(lián)電路和并聯(lián)電路,并將這個電路安裝在樹根造型中成為學生自己臥室中的裝飾物;活動5:在學習電磁學之中安排學生利用隨手可以買到的開關、電容器、二極管、導線、漆包線、彈珠或者鋼針、塑料管制作“電磁炮”,利用漆包線、鐵釘、干電池制作電磁鐵,甚至直接在“電磁鐵與哪些因素有關”的探究實驗中來實際探究這些器材,利用學生自己制作的器材來探究這個實驗;活動6:學習了壓強之后組織學生制作紙飛機或者木質飛機、直升機(以我們能在街上隨手買到的材料來制作的這類直升機是無法起飛的,只能用它作為說明飛不起的原因例證);活動7:在學習了浮力之后組織學生利用木頭和直流小電機制作船,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還可制作遙控船,用牙膏殼來制作潛水艇。
以下是本人在初中物理第二課堂中取得較好教學效果的幾個主題實驗素材:
1.自己會走路的杯子
材料:杯子1個、蠟燭、火柴、玻璃、兩本書、水
首先用一塊玻璃板放在水里浸一下,玻璃一頭放在桌子上,另一頭用幾本書墊起來(高度約5厘米),拿一個玻璃杯,杯口沾些水,倒扣在玻璃板上,然后用點燃的蠟燭去燒杯子的底部,玻璃杯會自己緩緩地向下滑去。
原理:靜止在玻璃板上的杯子處于一種平衡狀態(tài)中,當杯子內的氣體受熱后部分氣體將從杯子與玻璃板的接觸面排出,破壞了原來的平衡,在重力作用下,杯子自動下滑而處于一個新的平衡中。
2.能抓住氣球的杯子
材料:氣球1~2個、塑料杯1~2個、暖水瓶1個、熱水少許
首先對氣球吹氣并且綁好,將熱水(約70℃)倒入杯中約多半杯,使熱水在杯中停留20秒后,把水倒出來,立即將杯口緊密地倒扣在氣球上,便可輕輕地把杯子連同氣球一塊提起。
原理:瓶子受熱后排出部分空氣,冷卻后氣球內部氣壓將氣球壓入瓶內。
3.會吸水的杯子
材料:玻璃杯(比蠟燭高)1個、蠟燭1支、平底盤子1個、打火機1個、水若干
首先,點燃蠟燭,在盤子中央滴幾滴蠟油,以便固定蠟燭,在盤子中注入約1厘米高的水,用玻璃杯倒扣在蠟燭上,觀察蠟燭燃燒情形以及盤子里水位的變化。
原理:蠟燭燃燒后消耗了杯子內部的氧氣,使瓶內氣壓減小,在外界大氣壓作用下,盤子里的水便被壓入杯子內。
4.會吃雞蛋的瓶子
將熟蛋剝去蛋殼,然后把一張紙片撕成長條狀,將紙條點燃后扔到瓶子中,等火一熄,立刻把雞蛋扣到瓶口,并立即將手移開。
原理:是用點了火的紙條產生的熱將瓶內的空氣加熱,排出一部分空氣,用剝殼熟雞蛋扣著瓶口后起密封作用,等溫度降低后瓶內氣壓減小,外界大氣壓就將雞蛋壓入瓶內。
5.會跳遠的乒乓球
材料:高腳杯2個、乒乓球1個
首先把兩個高腳杯并排放置在桌上,將乒乓球放在第一個杯子中。從不同角度吹氣,看看乒乓球有什么狀況,然后對著球的側面和球的上方吹氣,將會發(fā)現(xiàn),當對著球上方吹氣時,乒乓球會從第一個杯子中跳出躍過第二個杯子。
原理:這是因為流速越快,壓強越小。當對著乒乓球上方吹氣時,球上方氣體由于流速加快氣壓減小,而杯子內球下方的空氣卻沒有運動,壓強將大于球上方氣壓,于是,乒乓球在下方空氣的壓強作用下而被迫抬起向上運動。
6.飛行的塑料袋
材料:塑料袋(輕便的)、吹風機1個
首先,打開塑料袋,倒置,將吹風機伸入塑料袋,使用熱氣檔,吹幾秒鐘熱氣后,關閉吹風機并取出,然后松開手,塑料袋會飄起來。
原理:熱氣的密度較小,將向上運動。本實驗與熱氣球的原理相同。
7.空氣的質量
材料:1架天平、2個一樣重的氣球、打氣筒
首先把兩個氣球分別放在天平的兩端,天平保持平衡,拿起其中一個氣球,給氣球打氣并將氣球口系緊,然后將打過氣的氣球放回天平的一端,沒打氣的氣球放到天平的另一端,觀察天平的變化。
原理:空氣是有質量的。
8.利用橡皮管子和水演示測量大氣壓強的方法
取一根長約10余米的透明橡皮管,向管中灌滿水,將上端封閉,倒置于水盆中,將水管從三樓以上放下,觀察水位下降到的位置,做下記號,量出水位至水盆的距離。本實驗可以如實再現(xiàn)奧拓格里克家門前的水氣壓計。
諸如以上可用于第二課堂的實驗還有很多,如:光與彩虹;冰塊融化后會怎樣;筆帽潛水員;沖不走的乒乓球;水中懸蛋;火山爆發(fā);燒不壞的手絹;湯匙變磁鐵;神奇墨水等等,其原理和操作方法在此本人就不再贅述。需要強調的是,第二課堂教學不是要超標于第一課堂的教學,而是補充第一課堂的不足,否則無益于第一課堂的教學,并且會增加學生的負擔和厭學情緒。
五、教學形式上要參與意識和競爭意識相結合
活動課上,要注重激發(fā)學生的積極參與意識和競爭意識,這就要求教師把活動內容安排得合理、新穎和創(chuàng)新,促進學生善思,并感到有趣、樂學、有益。教師不妨對學生的制作及時地做出評比,并加以獎勵,這樣可以提升學生的參與意識和成就感。而對制作得不好或者不成功的學生也不要加以責難,而是要鼓勵其改進,并對其閃光點加以及時的肯定。同時,將學生制作得較好的器材加以保留和公開展示,這既是對學生學習結果的肯定,也可供下一屆的學生觀摩學習和模仿。
六、尊重學生自主性和教師導向性相結合的原則
學生參加自己喜歡的強項,教師要認真安排活動內容,有目的、有計劃地指導好學生,讓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獲。同時,如果學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不知道如何解決,教師也可以指導學生將這個內容引入第二課堂中來解決。此外,學生通過討論自主提出的問題更有利于其良好思維模式的養(yǎng)成,對其能力的提高更有益處。
七、安全責任原則
參與和組織第二課堂的老師必須保證活動的安全性,落實點名制度,活動中不得隨意增減學生,保證隊伍的穩(wěn)定性。如遇外出時,一定要制定好安全措施的詳細細則,不能出任何的安全事故。要知道,再有意義的活動,一旦出現(xiàn)了安全問題,都將前功盡棄。
若能遵循以上七點原則,我想,將學生解放出教室,辦好一個生動的第二課堂,是完全有可能的。
參考文獻:
馬貞建.初中物理第二課堂初探[J].科技信息,2008(23).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