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麗
【摘 要】小學低段語文教學的兩大重要任務是識字與閱讀,而識字又是閱讀的基礎,是第一學段的教學重點。不少老師對識字教學的內涵認識存在偏差,把識字與閱讀人為地分割開來,使低段識字與閱讀教學耗時低效。我們要以讀為本,寓識于讀,積極探尋識字與閱讀的有機整合策略,引導學生在閱讀教學中有效識字,在識字教學中快樂閱讀,這樣才能更好地落實識字,又能促進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的整體提高,使識讀教學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關鍵詞】有效識字;快樂閱讀;有機整合
識字與閱讀是小學低段語文教學的兩大重要任務,而識字又是低段語文的教學重點。但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識字量比較大,教師需要花大量時間進行教學,再加上低年級課文篇幅又較長,既要識字又要閱讀,常常顧此失彼,不能相互兼顧,閱讀教學存在許多耗時低效的現象。
那么,如何把識字與閱讀教學有機整合起來,更好地落實識字,又能促進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的整體提高呢?我是這樣嘗試的:
對策一:依托文本,進行隨文識字
將識字教學有機地融入閱讀教學之中,讓學生通過具體的語境認字讀詞,讓文本成為識字教學的重要依托,閱讀成為識字的重要途徑,借助閱讀幫助學生建立字形與音、義的聯系,從而達到有效識字。
1.激趣導入,隨題識字
人教版有很多課文的題目中都有要求認讀的生字,這是低年級閱讀課較為顯著的特點,老師要不失時機地在激趣導入時融入識字教學。
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在輕松的氣氛中對所學的漢字進行理解和記憶,巧妙滲透“加一加”的識字方法,把學字和理解題目有機地結合起來,使識字不孤立于課文之外。
2.初讀課文,自主認字
整體感知是閱讀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整體感知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就是初讀課文,初讀課文時,要求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認清字形,在讀課文中認讀生字,為接下來的閱讀教學掃清障礙。
初讀課文,可以分為以下幾步進行:學生自讀(圈出不認識的字,想辦法解決)——同桌互讀(這也是一種識字方法:聽讀識字)——教師把本課生詞從課文中摘離出來讓學生認讀——把單字從詞語里摘離認讀——檢查讀——全班讀——把生字放到課文的句子中讀——學生自由再讀課文。
從以上環(huán)節(jié)不難看出,教學時力求體現隨文識字: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段,又體現識字讀文的層次性,而且以不同的方式讓學生與生字見面,此時,學生已經在語言環(huán)境中讀準字音,初識字形,初步感知字義。
3.精讀課文,隨文解義
通過初讀,學生初步讀準字音,感知了字形,但對生字還沒有完全把握,尤其是含義深刻的字詞,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深入體會這些字詞的意思。隨文解義是理解字詞最常用的方法。讓學生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感知、理解和掌握字義,既建立起音、形、義之間的聯系,又建立起字與詞、句、文之間的聯系。在低段教學中,要采取多種教學方法,幫助學生理解。我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了以下方法:
(1)形象感知法
低段學生以形象感知為主,由于他們的生活經驗還不夠豐富,有些字詞的理解,用語言很難講清,采用直觀形象的感知效果非常好。教學《我是什么》一課時,“暴躁”一詞是個理解的難點,我沒有過多講解,直接播放海嘯的視頻,讓孩子在直觀形象的感受中體會到“暴躁”的含義,再讓學生例舉生活中的事例鞏固對“暴躁”的理解。
(2)動作表演法
有些動作學生平時很少接觸,也無法用言語解釋清楚,我就讓學生想象當時的場景,用動作表現出來?!逗扇~圓圓》一課中,有幾個比較難的動詞“躺、眨著、立、展開、蹲在”,這些動詞非常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幾個小伙伴們對荷葉的喜愛之情,為了讓學生感受文章用詞的準確形象,也為了更好地體會文中的情感,我讓學生認真讀文后想象小伙伴的心情,然后請孩子上臺做動作,在愉快的表演中,孩子們都很輕松地理解了難點。
(3)換詞比較法
教學中,我發(fā)現有的詞語比較抽象,其妙處對于低段學生來說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于是,在理解詞語意義的基礎上,讓學生給詞語換個意思相近的詞,比較兩者的表達效果,體會文中用詞的準確性。
對策二:圍繞字詞,開展閱讀教學
學習一篇課文,會讀會寫字詞是遠遠不夠的,教師還要善于抓住文中的關鍵詞句,組織學生讀、議、練、評,讓學生在識字學詞的同時理解課文內容,感悟文本情感,練習運用語言,在一系列的語文實踐中學會學語文用語文。
(1)以字詞朗讀為載體,注重培養(yǎng)語感
葉圣陶說:“要深入理解語言文字的意義,體會文字的情味,非靠語感不可?!闭Z感是對語言文字的正確、敏銳、豐富的感受力。字詞朗讀是培養(yǎng)語感的基礎,因為課文是由一個個句子組成,句子由一個個字詞組成。
(2)以字詞感悟為核心,領悟文本內涵
文章的學習要抓文眼,文眼的關鍵是一個字,一個詞或一句話,教學中以這些關鍵字詞為切入口,讓學生在對字詞的形象再現、意蘊體驗、情緒感染中領悟文本內涵。
(3)以字詞運用為中介,進行語言實踐
閱讀教學的主要任務是發(fā)展學生的語言,字詞運用是發(fā)展低段學生語言的重要途徑之一。一些關鍵的字詞不可以只停留在讓學生認讀、理解的層面上,更重要的是借助字詞運用為學生提供語言實踐的機會和平臺,促進學生個性化語言的發(fā)展。
①組合:重組詞語了解課文主要內容。教學中我們可以聚焦課文中的關鍵詞語,引導學生了解課文主要內容,體會作者的感情。
②遷移:依托文本語言進行遷移運用。在二上《識字4》一課中,包含了12個成語,我?guī)ьI學生讀準讀好并理解每個成語背后的意思后,設計了一道填空題:“( ),( )”。因此,我們要多多發(fā)現別人的長處,正確認識自己的短處。只有( ),才能不斷進步。學生馬上聯系本課的成語,達到學以致用。
③模仿:學生學習語言是從模仿開始的。課文中的語言和典型的表達形式為學生學習語言提供了很好的范例。課堂上,老師要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學習模仿,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綜上所述,低段語文識字與閱讀教學是水乳交融,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教學中要把兩者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在閱讀中識字,在識字中閱讀,讓兩者的整合實現滾動發(fā)展,良性循環(huán),讓低段識字與閱讀教學比翼雙飛,切實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參考文獻】
[1]中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1
[2]肖鳳英.論識字教學與閱讀教學的有效整合[J].《新課程研究》,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