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向軍
摘 要:在初中學習過程中,后進生的存在是難以回避的問題,也是需要嚴肅面對的現(xiàn)實問題。因為數學的邏輯性很強,加上在初中數學的學習過程中,常常會出現(xiàn)班級成績兩極分化嚴重的現(xiàn)象。因此,教師常常會覺得頭疼,在后進生身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收到的成效卻微乎其微。著重介紹導致班級出現(xiàn)后進生的原因以及面對后進生教師應該采取的轉化對策。
關鍵詞:后進生;學習興趣;學習習慣
隨著經濟的發(fā)展,教育體制改革的呼聲日益高漲。我國正在推行素質教育。為了實現(xiàn)科教興國的夢想,現(xiàn)代的課堂教學開始要求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以此提高教學質量。但是后進生的存在會造成整個班級兩極分化,影響班級學習進程。
一、造成后進生的原因
所謂數學后進生,就是指在智力發(fā)育正常的情況下數學成績欠佳的學生。他們智力正常,每個人之間又沒有智商上的明顯優(yōu)勢,那么造成初中數學后進生的原因有哪些呢?
(一)學生的主觀因素
1.缺乏數學興趣
學生剛剛從小學升入中學,接受更難的數學知識,但是面對無法靠簡單計算就能解決的題目,解題思路的繁瑣讓很多學生產生了懼怕心理,開始變得厭惡數學。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一旦失去學習數學的興趣,就算再簡單的問題也會覺得很棘手。因此,教師應該積極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覺得學習數學既容易又有趣。俗話說:“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苯處煈撟寣W生明白學習數學的重要性。學生如果失去學習數學的興趣,那么上數學課對他們來說就味同嚼蠟、如坐針氈。
2.失去學習的動力
很多后進生一開始都被數學的復雜程度難倒、嚇倒而產生懼怕心理,并失去學習的動力和信心。初中數學比小學數學難度更高,教師也不會再像小學那樣,給予每位學生充足的時間輔導。有些學生的適應能力很強,所以學習效率就會高;有些學生的適應能力較差,在學習的過程中又懶散,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課后也不做題鞏固學過的知識,在考試的時候往往眼高手低。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學習的信心和動力。
(二)客觀因素
1.家庭方面
現(xiàn)在大多數學生都是家中的寵兒,在學習上遇到困難的時候,他們不想辦法解決而是怨天尤人。在很大程度上,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太高,初中生面對中考的巨大壓力,久而久之對數學望而生畏,逐漸失去學習興趣。
2.教師方面
教師的素質水平參差不齊,有幾十年教齡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已經摸索出了一套更加積極有效的教學方式適宜學生的發(fā)展,而剛剛畢業(yè)的教師缺乏經驗,無法對后進生進行很好的教育。優(yōu)秀的教師知道怎樣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但是在實際教學中,仍然有很多教師對學生恨鐵不成鋼或者體罰學生,使學生和教師之間產生隔閡,學生也不會喜歡數學。
二、后進生轉化的對策
(一)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初中數學教學應該結合初中生的特點,以培養(yǎng)后進生的學習興趣為主,以此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不斷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學生在快樂的學習氛圍中產生學習興趣。教師應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讓學生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學生一旦感受到數學的廣泛性,會在一定程度上產生學習興趣。
(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很重要,好的習慣使人終身受益。數學老師應該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良好習慣。比如針對學習中經常遇到的錯題,選用一本糾錯本專門記錄錯題,方便查漏補缺。在課堂上及時進行提問,教師對學生進行監(jiān)督。這種方式可以最直接有效地解決學生學習數學遇到的難題,使他們克服懼怕心理。
(三)多為學生創(chuàng)造機會
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大都爭強好勝。數學教師可以利用這一點,經常創(chuàng)造競爭的機會讓學生體驗成功。比如讓學生參加數學競賽,讓學生體驗刺激和成功,也可以將課堂提問分為簡單和困難,提問后進生一些簡單的問題,讓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
初中數學后進生的轉化需要學生、教師齊心協(xié)力的完成。教師在后進生的轉化中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也起著指導性的作用。轉化后進生的道路任重而道遠,教師需要不斷強化自身素養(yǎng),在教學的過程中認真把握教學方向,追求新穎的講課方式激發(fā)后進生的學習興趣。對于后進生而言,應該積極配合教師的教育工作,面對數學迎難而上,與優(yōu)秀的學生多交流,爭取早日擺脫學習數學的困境。
參考文獻:
[1]劉智建.數學后進生的問題與對策[J].科技信息,2010(10):303-304.
[2]林鴻星.淺談后進生的成因及轉化對策[J].江西青年職業(yè)學院學報,2010(4):40-41.
[3]楊清山,李雪梅.談數學教學中后進生的轉化[J].科技信息,2009(3):532.
[4]潘平.數學教學中產生后進生的成因及其對策[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2(5).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