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英
摘 要: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是實現人的自身發(fā)展的需要,是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實現學生自學的需要,是建立現代素質教學模式的需要。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引導學生把自己的學習作為認識對象,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能力。
關鍵詞:引導;學生;學會學習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5-190-01
達爾文認為:“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教師在教學中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學會學習,才能使學生受益終生,達到教學不需要教的境界,其關鍵和有效途徑在于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皩W會學習”是素質教育對學生提出的能力要求的一個要項,如何引導學生達到這一培養(yǎng)目標呢?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一些看法。
第一,讓學生具備進入學習的必要條件。除了誘導學生學習的動機與興趣,還需關心學生自身的物質準備,乃至飲食、睡眠、玩兒樂活動的正常秩序,使學生能自覺地投入學習。
第二,讓學生熟悉宏觀的學習過程?;疽笕纾莆照n前預習技能,保證聽課效率,一絲不茍地完成每次作業(yè),適時復習功課,及時糾錯,克服馬虎潦草的壞習慣,不斷擴大閱讀量,提倡邊學邊思考,加強“常規(guī)”知識的記憶,正確理解概念判斷,勤于辨析知識,精確運用知識等等。這些都是貫穿于各科各項內容活動的每個環(huán)節(jié)的意義,并持之以恒的遵守環(huán)節(jié)要求,一些程序趨于自動化后,學生養(yǎng)成習慣,領悟到全程學習要領,也就形成一定的學習能力。
第三,讓學生掌握微觀的學習技巧。我們都知道:只有把學法指導落到實處,學生才能學會學習。因此,教學中指導學生掌握和運用科學的學習模式,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也就是讓學生正確認識教學中各個環(huán)節(jié)的作用,認識到上課是學習的中心環(huán)節(jié),這樣學習才會有效果,學生認識提高了,學習方法明確了,興趣增強了,學習成績自然就提高了。另外,教學中經常滲透學法,展示學法。保持愉快的學習情緒,科學地使用大腦,更是最佳的學習策略。
例如,教給學生快速的閱讀方法:一是擴大視覺覆蓋面,二是減少發(fā)音動作,三是加速思維運轉。除此,要豐富生活經驗,拓廣知識面,增加其識字量和閱讀量。一般來說,學習的專心程度與年齡和個人狀態(tài)有關。為此,學生必須通過各種不同的作業(yè)要求,視自身情況合理安排家庭作業(yè)時間和作業(yè)順序。根據學習效率曲線,先做容易的書面作業(yè),一定程度上作為熱身階段,接著交替進行其他口頭作業(yè)和書面作業(yè),必要時就增加短時休息,這樣效果更好些。
第四,轉變教學觀念。舊式教育過程中教師往往包攬一切,只教給學生應試知識和應試技巧,忽略了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教師必須從根本上改變教育觀念,提高認識 。 首先在教學中教師要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和學生建立平等的關系,讓學生接受你,并進而接受你傳授的學習方法 。 其次,還要克服定式心理,樹立發(fā)展觀念,也就是要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相信他們有學習的潛能,同時對他們提出合理的學習目標及要求,肯定多于否定,贊揚多于批評,學生的自學興趣就產生了。
第五,培養(yǎng)優(yōu)良的學習品質。學習既要遵循知識的內在規(guī)律,又要符合自身的認知規(guī)律,對于后者,學生情況往往千差萬別,教師應貼近學生實際,有針對性的進行無微不至的關懷。如,設法增強學生的專注能力,有時可以通過有意識的訓練來促進和培養(yǎng)。其方法有:通過各種游戲練習集中注意一個物體(球、棋子等)或者瞄準一個伙伴、對手;有意識地感受日常事情(呼吸、嗅氣味等);有目的地觀察和回憶日常事物(一只鞋、一件玩具等)逐步擴大視野;有意識地傾聽(車聲、音樂);通過扮“盲人”的方法,觸摸熟悉的或不熟悉的物品;有意或隨意遐想等??傊斁裼袎毫r,可以做一些放松動作和平靜的活動,以便獲得解脫。
第六,培養(yǎng)情感。興趣、情感、意志等,雖說是非智力因素,但在認知過程中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對知識產生強烈的欲望,這對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巨大的推動作用。因此,我們在實際工作中極為重視對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啟發(fā)、引導和培養(yǎng),使之樂觀向上。在愉快教學中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讓每個學生都有成功感,體驗到自己解決問題、學會學習的愉悅感。更重要的是教師要注重對學生的激勵評價,引導性要強,使學生能動地調節(jié)自我,監(jiān)控能力,主動發(fā)展。
此外,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意志和毅力,使其克服困難,處處留心積累知識;要增強自信心,多實施“成功”教育;要引導學生總結學習經驗,使其將某一方面的學習優(yōu)勢轉化為優(yōu)勢的學習。老實認真、勤奮刻苦、謙虛謹慎,這些普遍經驗雖是老生常談,但卻非常重要。
教育家葉圣陶曾經說過:“教育本身原來如此,養(yǎng)成能力,養(yǎng)成習慣,使學生終生而用之?!边@充分說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他們的現在和將來的學習與發(fā)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學中,要下功夫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養(yǎng)成良好的慎思習慣,養(yǎng)成良好的說話習慣,養(yǎng)成良好的作業(yè)習慣,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是實現人的自身發(fā)展的需要,是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實現學生自學的需要,是建立現代素質教學模式的需要。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引導學生把自己的學習作為認識對象,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能力??傊處熢诮虒W過程中,只要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指導學生學習,遵循熱愛學生,啟發(fā)思維,因材施教,認真?zhèn)浜谩敖谭?、學法”學習就能積極主動,會實現由“學會”到“會學”的轉化。
參考文獻:
[1] 黃勝誼.培養(yǎng)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幫助學生學會學習[J].廣東教育(教研版),2008(05)
[2] 李東升.讓學生在自主選擇中學會學習[J].遼寧教育,2004(03)
[3] 郭維寬.也談“學會學習”[J].青海教育,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