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繼林 李乃瓊 陳 軍(欽州學院體育學院, 廣西 欽州 535000)
?
“課內外一體化”體育俱樂部教學評價體系構建?
尹繼林李乃瓊陳軍
(欽州學院體育學院, 廣西 欽州 535000)
摘要:運用文獻資料、專家咨詢和層次分析等方法,構建“課內外一體化”體育俱樂部教學評價體系。結果表明:“課內外一體化”體育俱樂部教學評價指標體系包括教學條件、組織教學、組織競賽以及教學效果4項一級指標和21項二級指標。該評價體系具有較好的科學性、全面性、導向性和可操作性,能夠正確反映“課內外一體化”體育俱樂部教學改革的宗旨。
關鍵詞:教學評價;體育俱樂部;課內外一體化;構建
《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明確指出:“應面向全體學生開設多種類型的體育課程,可以打破原有的系別、班級建制,重新組合上課,學生應具有自主選擇課程內容、自主選擇任課教師、自主選擇上課時間的自由度”[1]。指導綱要的頒布引起了全國高校公共體育教學的新一輪改革,由于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順應了新綱要的要求而成為高校公共體育教學改革的熱點話題,它不僅突破了以班級為教學單位和師生灌輸式的傳統(tǒng)教學形式,更重要的是實現(xiàn)了以滿足不同學生興趣和需求為目標的“三自主”,有效提高了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然而如何對該教學模式進行評價是當前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因此筆者以此為突破口構建“課內外一體化”體育俱樂部教學評價指標體系,以期為該教學模式教學效果和質量的評判提供可資借鑒的依據(jù)。
1.1研究對象
“課內外一體化”體育俱樂部教學評價體系。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系統(tǒng)查閱有關“課內外一體化”體育俱樂部教學和評價體系構建的文獻資料,收集到大量關于“課內外一體化”體育俱樂部教學評價的指標,并進行分析、比較和綜合。
1.2.2專家咨詢法
對合肥學院、常熟理工學院、淮南師范學院等6所高校從事“課內外一體化”體育俱樂部教學的10名專家發(fā)放兩輪問卷進行調查,從指標合理度方面對指標進行篩選,確定“課內外一體化”體育俱樂部教學評價指標體系,并采用層次分析法確定指標的權重。
1.2.3層次分析法
對各評價指標權重經(jīng)層次分析計算得到評價標準的最終指標權重數(shù)。
2.1“課內外一體化”體育俱樂部教學實施模型的構建
圖1 “課內外一體化”體育俱樂部教學實施模型
“課內外一體化”體育俱樂部是以學生的自覺結合為基礎,以培養(yǎng)適應學習化社會的能力為目標,以學校的場地器材為依托,圍繞某一運動項目,以俱樂部的組織形式將體育教學、課外體育、運動訓練、群體競賽等各項活動融為一體的體育課堂教學模式。
本文參照該教學模式的實施過程構建了“課內外一體化”體育俱樂部教學實施模型(圖1)。在本模型中,教學條件主要包括師資、場地和器材等,它關系到俱樂部項目開展的可行性,是實施“課內外一體化”體育俱樂部教學的基本保障;俱樂部教學和競賽活動是“課內外一體化”體育俱樂部教學的重要內容和組成部分;教學效果是指通過“課內外一體化”體育俱樂部教學所取得的成效,它是教學實施和教學質量的集中體現(xiàn)。
2.2“課內外一體化”體育俱樂部教學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2.2.1“課內外一體化”體育俱樂部教學評價指標的確定
專家咨詢問卷采用李克特五級量表(非常合理、合理、一般、不合理、非常不合理)進行設計,其中非常合理5分、合理4分、一般3分、不合理2分、非常不合理1分,對指標進行第一輪的篩選和整理,根據(jù)多數(shù)專家的建議選取平均分≥4的指標進行第二輪的專家咨詢[2]。經(jīng)過兩輪的咨詢后,專家對“課內外一體化”體育俱樂部教學評價指標的認同程度大體一致,則不再進行第三輪的咨詢。
為了減少同級指標之間重復貢獻率,本研究對經(jīng)過兩輪篩選過后的21項指標進行了Pearson簡單相關分析,對相關系數(shù)在0.4以上的指標進行了合并或拆分處理,最終確立了“課內外一體化”體育俱樂部教學評價指標體系一級指標4項,二級指標21項。
由于評價體系的理論構建是在專家訪談和兩輪專家問卷修正的基礎上制定的,因此通過對專家判定標準一致性進行檢驗,結果顯示:一級指標的肯德爾和諧系數(shù) 0≤W≤1 (W=0.907,P<0.01),二級指標肯德爾和諧系數(shù) 0≤W≤1 (W=0.901,P<0.01),這進一步說明評價體系具有較高的內容效度[3],最終確定的“課內外一體化”體育俱樂部教學評價指標體系結構模型如圖2所示。
圖2 “課內外一體化”體育俱樂部教學層次結構模型
2.2.2“課內外一體化”體育俱樂部教學評價指標權重的確定
主要采用層次分析法確定“課內外一體化”體育俱樂部教學評價指標的權重。其步驟是:1)構建各層指標的判斷矩陣;2)其次計算相對權重值;3)最后對相對權重值進行一致性檢驗。
本研究以“課內外一體化”體育俱樂部教學中的教學條件為例進行權重確定,具體步驟如下:
首先,通過對十位相關專家的咨詢,就教學條件指標的每一層次因素的相對重要性給予量化描述,統(tǒng)計各專家的賦值并進行乘積運算后10次方根處理,按照相同步驟求出其余各指標的權重。
“課內外一體化”體育俱樂部教學各層指標中,方案層對準則層、準則層對目標層的相應矩陣及計算的權重值(見表1 、表2) 。
表1 教學條件矩陣及權重值
表2 “課內外一體化”體育俱樂部教學矩陣及權重值
結合各級指標的權重,根據(jù)概率乘法原理的規(guī)定,將各級指標的權重從最低層到最高層連續(xù)相乘,最終得到各級指標組合權重。
對于判斷矩陣來說,我們要進行一致性檢驗來決定是否能夠接受判斷矩陣,判斷的標準是要求判斷矩陣的最大特征值與該矩陣指標的個數(shù)相差不能超過某一域值[4]。
表3 Saaty變量個數(shù)與相應RI值表
"課內外一體化”體育俱樂部教學一級指標判斷矩陣進行一致性檢驗,通過計算CI=0.00189,其中RI=0.90,那么CR=0.00189/0.90=0.0021<0.10,因此“課內外一體化”體育俱樂部教學與教學條件、組織教學、組織競賽和教學效果的判斷矩陣是可接受的[5]。
根據(jù)以上步驟和模式對“課內外一體化”體育俱樂部教學二級指標判斷矩陣進行了一致性檢驗:
B1-C層判斷矩陣一致性比例CR=0.0051<0.10
B2-C層判斷矩陣一致性比例CR=0.0255<0.10
B3-C層判斷矩陣一致性比例CR=0.0000<0.10
B4-C層判斷矩陣一致性比例CR=0.0073<0.10
結果表明,各矩陣一致性比例均符合判斷標準,整個評價體系的指標權重分配是合理有效的,“課內外一體化”體育俱樂部教學指標權重體系見表4。
表4 “課內外一體化”體育俱樂部教學評價指標及權重體系
2.3“課內外一體化”體育俱樂部教學評價體系分析
研究表明,“課內外一體化”體育俱樂部教學評價體系一級指標的權重排序為:教學效果(0.5435)>組織教學(0.2922)>教學條件(0.1069)>組織競賽(0.0574)。
從確定的一級指標權重排序來看,“課內外一體化”體育俱樂部教學的教學效果權重值最高(0.5435),說明專家對該指標的重要性認可程度較高,教學效果是反應教學過程和教學模式優(yōu)劣的指標,“課內外一體化”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就是要以人為本,重視學生個體的發(fā)展和進步,更加重視學生實踐能力和應用能力的提高,如果沒有達到這種效果,那么“課內外一體化”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的價值也就難以凸顯[6]。組織教學的權重值排名其次(0.2922),這與“課內外一體化”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所提倡的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和終身體育意識的宗旨是一致的,不僅要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更要注重學生個性發(fā)展以及終身體育意識的養(yǎng)成。
從確定的二級指標來看,權重值較高的有:組織形式(0.0666)、目標設計(0.1006)、身心素質(0.2564)、實踐能力(0.0764)和運動參與(0.1481),說明專家對這些指標的重要性較為認可。“課內外一體化”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迎合了體育教學改革的趨勢,該模式能夠充分重視學生個體差異,培養(yǎng)運動興趣和運動能力,引導學生養(yǎng)成體育鍛煉習慣和科學健身意識,培養(yǎng)自我鍛煉的“終身體育”意識,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工作的責任感,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和水平。
研究確立了包括4項一級指標和21項二級指標的“課內外一體化”體育俱樂部教學評價體系,并運用層次分析法確定了各級指標的權重值。其中一級指標權重排序為:教學效果(0.5435)>組織教學(0.2922)>教學條件(0.1069)>組織競賽(0.0574),二級指標21項,其中專家認為重要性較高的包括組織形式(0.0666)、目標設計(0.1006)、身心素質(0.2564)、實踐能力(0.0764)和運動參與(0.1481)五項指標。
經(jīng)檢驗,該評價體系能夠科學和全面體現(xiàn)“課內外一體化”體育俱樂部教學的評價內容,正確反映“課內外一體化”體育俱樂部教學改革的宗旨,科學監(jiān)察體育教學的完整過程,具有較高的可靠性與可行性。
參考文獻
[1]宋成鑫.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5(04):39-41.
[2]張文波,趙利.價值沖突與回歸:高校體育教學評價問題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5(01):110-112.
[3]姜飛.體育教學評價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結合[J].人民論壇,2015(14):181-183.
[4]尹繼林.廣西普通高校體育教學質量指標體系綜合評價[J].欽州學院學報,2012(03):89-93.
[5]田恬.高職院校生產(chǎn)實踐教學評價體系的構建與實踐[J].教育與職業(yè),2014(29):142-144.
[6]魏勝輝,顏海波.我國高校體育教學評價體系的異化與規(guī)劃[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4,05:10-13.
[7]胡永紅,周登嵩,吳邵蘭.有效體育教學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1,08:81-85.
基金項目:?2015年度欽州學院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校級一般A類資助項目(2015QYJGA19):欽州學院實施“課內外一體化”體育俱樂部教學改革的研究。2014年度欽州學院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校級一般C類資助項目(2014XJJG-C11):體育教師評價體系的研究——以欽州學院為例。
作者簡介:尹繼林(1984-),山東聊城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與訓練。
On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PE Club Teaching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Integration”
(PE College of Qinzhou University, Qinzhou 535000, Guangxi, China)
YIN Ji-lin, etal.
Abstract:The author constructed the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of PE Club in the course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integration" by using methods of literature,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and AHP.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 e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includes 4 first class indicators: teaching conditions, teaching organization, competition organization and teaching effect, and 21 s econdary indicators. The evaluation system is scientif ic, comprehensive, oriented and operable and can correctly reflect the purpos e of the teaching reform of the PE club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integration ".
Keywords:teaching evaluation; sports clubs; internal and external integration; constru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