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秀海(南通大學體育科學學院,江蘇 南通 226000)
?
淺談體育文化與體育教育關系?
商秀海
(南通大學體育科學學院,江蘇 南通 226000)
摘要:在社會經濟發(fā)展迅速的今天,體育文化與體育教育關系密切,將體育教育研究放在體育文化大背景中,利用體育教育在體育文化發(fā)展中的作用,體現(xiàn)體育教育的作用,促使我國優(yōu)秀體育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經過研究得知,體育教育在體育文化的范疇內發(fā)展,受體育文化制約,體育文化需要體育教育發(fā)揮作用,體育文化通過體育教育影響青少年。
關鍵詞:體育文化;體育教育;傳承
我國經濟飛速發(fā)展,從而促使社會主義文化發(fā)展,其中體育文化是我國社會生活非常關注的一種文化,同時也是組成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一部分,背負著把我國建設成為體育強國的使命。我國體育教育在改革方面能否做出較好的成績,很大一部分取決于我國體育文化是否有一個好的發(fā)展。我國體育教育的改革,能夠進一步提高我國青少年的身體素質。體育文化以及體育教育構成了學校體育發(fā)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日常生活中帶給學生無限的生機,能完美的表現(xiàn)出學生發(fā)展的趨勢。因此,對體育文化的內在含義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增強學校體育教育的力度,對于促進文化大發(fā)展以及建設體育強國,能夠顯示出非常重要的意義。
1.1體育教育是體育文化呈現(xiàn)方式之一,是構成體育文化的重要內容
我國體育學者認為體育文化是一個整體,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人類進行的體育活動具有一定的共性與統(tǒng)一性,決定了多種多樣的體育存在方式具有一定的共性與統(tǒng)一性。我們把體育文化看做是一個整體,同時也可以對其進行整理歸類,首先是從古至今通過傳承和創(chuàng)作保存下來的體育價值,其次是豐富多彩的各式各樣的活動,然后是人類和如何進行活動的各種理論,最后是服務部門和各種體育場所和設施。總結一下,我們可以簡略的分為四部分,體育傳統(tǒng)、體育活動、體育教育、體育部門。因此,我們可以看出體育教育是體育文化的構成部分并且受到推廣文化的約束。
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認為:“國際奧委會的職責不應僅局限于主辦體育賽事,我們同樣應該肩負起對青少年運動員進行教育的責任,因為體育就是一種教育”[1]。體育是以發(fā)展體力、增強體質為主要任務的教育[2]。馬克思指出:“我們把教育理解為三件事,第一德育,第二體育,即學校和軍事訓練所教授的那些東西,第三技術教育……對兒童、少年和工人應當按不同年齡循序漸進地教授智育、體育和技術教育課程”[3]。要充分發(fā)揮體育文化的育人功能,通過體育教育,培養(yǎng)人們良好的生理、心理、社會適應關系,形成一個健康的人。
1.2傳統(tǒng)的體育文化對體育教育有一定影響,體育文化的多樣性促使不同體育教育的發(fā)展
傳統(tǒng)的體育文化具有展示民族體育的獨有的民族精神、觀念、思維等特點。我們可以把傳統(tǒng)的體育文化的基本內容簡略的分為獨有的體育價值觀、技能理論知識、邏輯思想、體育符號這幾個方面。這些方面對體育教育思想、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都有著一定的制約。傳統(tǒng)的體育文化在人們繼承和創(chuàng)新中與特有的體育價值觀保持一致。這種特有的民族體育價值觀制約、影響體育教育的發(fā)展。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體育文化,同時其也是這個民族得以存在的基礎,我國民族眾多,豐富多彩的體育文化組合成了中國的體育文化。體育的產生最初是由勞動生產、軍事技能、祭祀活動等衍化而來,因而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民族體育文化各不相同,但是同一個民族的體育文化全部展現(xiàn)了本民族的特色,具有統(tǒng)一的風格,展現(xiàn)出來的民族邏輯思想受到體育文化的制約。體育符號是體育文化傳統(tǒng)的基本內容之一,肢體運動作為其載體對體育文化的影響是較大的。有些民族創(chuàng)造語言文字時,根據(jù)肢體動作進行簡單繪畫,從而演變成象形字。體育語言符號作為體育文化的載體,表現(xiàn)出了體育文化的歷史、民族等?!妒挛锛o原》中的“燧人氏以匏濟水”;《帝王世紀》中關于堯時期出現(xiàn)擊壤;《世本》中的“堯造圍棋”;《別錄》中的黃帝發(fā)明蹴鞠、角抵等等[4]。《路史》等古籍中則記載歌頌、祭祀伏羲、神農、女媧、黃帝、堯、舜、禹的樂舞[4]?!陡善菸琛烽_創(chuàng)了戰(zhàn)爭舞蹈的先河[4]。體育語言符號是體育文化傳播的重要工具,對于體育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具有重大的意義,對體育教育的影響更是深遠。
由此,我們可以了解到不同的體育教育思想組成了不一樣的體育教育體系,同時展現(xiàn)了多種風格的傳統(tǒng)體育文化。在展現(xiàn)傳統(tǒng)體育民族文化時,可以使得學習者充分的感知本民族體育運動所蘊含的民族精神。在我國草原地區(qū),人們把騎馬運動在日常生活中教授給兒童,從而使其充分體驗,激發(fā)其潛能,達到體育教育的目的。在平原地區(qū),為了強身健體練習武術、跳廣場舞等等。不同的體育文化有不同的教育方式。
1.3體育教育的發(fā)展受體育文化大融合的影響
在中華民族的發(fā)展過程中,所有的事物都在發(fā)生著變化,體育教育的觀念、思想、價值也在時刻變化著,這表明了不同的體育文化在相互融合。
人類生活的初始階段,知識結構貧乏。體育運動在勞動中被發(fā)掘出來。在距今170萬年至110萬年左右,中華大地上能夠直立行走的“元謀人”和“藍田人”不但使用了簡單的石器,而且還制造出了供狩獵投擲用的石球,盡管此時原始人類狩獵時的走、跑、跳、投還不能被稱為體育,但古猿在向人進化過程中所形成的肢體技能孕育發(fā)祥了中國的古代體育和體育文明是不容質疑的[4]。從社會實踐中得到的體育文化,具有現(xiàn)實、感性的特點。體育文化的形態(tài)比較原始,所以傳承過程中只能以口口相傳以及肢體示范作為體育教育的主要方法。當人類隨著歷史的發(fā)展得以進步,人們的思想認識得以提升,發(fā)明創(chuàng)造了文字,使得最原始的體育活動和事物得以保存和傳承。史記《蘇秦列傳》記載了齊國的臨淄之民“無不斗雞、走狗、陸博、蹴鞠?!保?]《禮記·雜記》記錄了子貢在觀“蠟”以后對跳蠟舞時萬人沸騰的熱鬧場面發(fā)出“一國之人皆若狂”的感慨[4]?!读凶印分杏涊d了宋國有人能踩著高蹺舞弄七枝劍的絕技[4]。隨著體育運動的多樣化、復雜化,從而對于掌握者有了更高的要求,必須要接受十分嚴格的訓練。由此,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體育教育發(fā)展的過程中需要有專業(yè)的教授人員,還要有場所和受教育者,最重要的是有實施教育需求的條件,促使其成為社會實踐活動,并最終發(fā)展成為以學校體育教育為中心的體育教育系統(tǒng)。
如今經濟飛速發(fā)展,世界各國都在朝著現(xiàn)代化的目標而奮斗,當今體育文化也在為了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而發(fā)展。關于體育文化的現(xiàn)代化,經過簡單的總結歸納,得出了三個觀點:首先是如今的中國體育人要博取眾家之長,全面發(fā)展中國體育文化;其次是中國體育不反對學習世界各民族體育文化,但是絕不允許取代的事情發(fā)生;最后是以我國體育文化為主體,適當?shù)募橙⊥鈦眢w育文化精華,以便于促進我國體育文化的發(fā)展。在體育學這一領域中,體育文化現(xiàn)代化的定義較為廣泛,每個學者都有不一樣的見解。我國體育文化發(fā)展的目標是在世界體育文化中脫穎而出,走向全世界。如今我國體育文化需要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所以,與此相對應的體育教育的現(xiàn)代化成為了體育教育改革的重點。歐美等發(fā)達國家的教育制度為了適應現(xiàn)代化,要求各類教育的開展都要在統(tǒng)一的制度之內使得各學科之間的結合更加緊密。在我國體育教育本身所具有的人文內涵,已經被學者們發(fā)掘,而且所發(fā)揮的作用越來越重要。關于體育教育現(xiàn)代化的理論也成為了眾多學者們關注的重點。其中關于體育教育現(xiàn)代化的標準以及特色,還有我國與世界體育教育的共同點與區(qū)別成為熱點。例如關于體育教育標準化的一系列難題、關于體育教育特色化的難題、如何合理對待體育教育現(xiàn)代化與特色化的難題。這么多的問題都需要體育教育相關的功能來解決。中國的體育教育應增加關于中、西人文學術方面的科目,從而完善我國的課程建設,還要重視與體育相關的文化學、歷史學、美學等科目。中國體育教學方面重武輕文,不了解這些學科,難以領略體育運動中濃厚的文化底蘊,博取發(fā)達國家的先進體育理論之長。體育文化對于體育教育思想有著比較大的影響,對于體育教育的發(fā)展有著深遠的影響。
2.1體育教育是體育文化得以傳承和發(fā)展的途徑
體育文化無處不在,在日常生活、社會活動、日常勞動中,人們進行各種各樣的體育活動進行娛樂,體育文化隨時出現(xiàn)在人們生活中,體育文化在人們無意識的體育教育中傳承。由此人們可能認為體育文化的傳承不僅僅由教育來完成,但是我們應該認識到,體育教育教授的是體育文化中最為主要的運動技能、運動經驗,體育教育可以使被教育者在很短的時間內獲得更多的系統(tǒng)知識。體育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離不開體育教育,體育教育向人們傳遞的內容高度概括了體育文化的核心內容,從而使得我們能夠適應前人創(chuàng)造的體育文化,使得體育文化的系統(tǒng)性不被破壞,同時也保證了擁有民族體育風格的傳統(tǒng)體育文化可以順利的傳承。所以,體育教育是體育文化能夠不斷的傳承和發(fā)展的方式。
體育教育的職能就是使受教育者能夠更快更多更好的接受體育文化,這就需要體育教育對體育文化進行總結、歸納以及傳播,從而使得體育文化得以傳承。體育教育在傳播體育文化時,會根據(jù)被教育者的年齡和認知水平對體育文化有選擇的進行傳播,對于不符合社會發(fā)展需求又不符合被教育者的認知水平的則進行忽略。在我國歷史上各種體育器械較多,例如塞滿羽毛的球類、紙做的風箏等等,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工藝的進步,充氣式球類以及塑料風箏更好的發(fā)揮其本質作用,因而古代的器械逐漸淘汰。由以上可知,體育教育過程中教授的內容,是體育文化里面最為寶貴的適合人類發(fā)展的精髓。體育文化是不斷發(fā)展的,體育教育的存在使其可以傳遞給后人,體育教育具有傳承的功能,從而使體育文化可以存在下來,體育教育成為體育文化存在的根本原因之一。
2.2體育教育融合外來體育文化,促進本土體育文化傳播
由于體育文化在傳播與繼承過程中不斷的積累,不斷出現(xiàn)新的體育文化因素,促成了體育文化的變遷,從而使得體育文化在地區(qū)與地區(qū)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相互滲透。體育教育在不同體育文化相互影響中,有著及其重要的地位。首先,體育教育對傳播的內容歸納整理,使得體育文化最為重要的內容能夠傳播。其次,在體育教育過程中,可以收到各方面的反饋回來的信息,以便于及時改變方法與傳播內容,使得體育文化的傳播具有客觀性。然后,體育教育可以使用各種教育方法,盡可能的加大傳播的區(qū)域。最后,體育教育選用最合適的教育方法,使得教授者和被教授者有一個良好的關系。體育教育的過程并不是按照前人的體育文化毫無改進的傳播下去,而是汲取了國外的體育文化與我國的體育文化的精華,產生符合各方面要求的、具有新的意義的體育文化。例如中國對戰(zhàn)武術--散打,如今的散打,它汲取了拳擊、自由搏擊等拳種的優(yōu)勢轉化為適合自己的各種戰(zhàn)術招式。
精神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體育文化,這完全可以說明體育文化和體育教育是青少年學生綜合發(fā)展的重要因素。但是人們對于體育文化與體育教育對青少年的影響不太重視,尤其是對學生進行授課時,受到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大多數(shù)教師看重體育理論以及技能的培訓,而在課堂上進行的體育文化方面的教授是少之又少。在體育界里面,有非常多的專家學者都有這樣一個觀點,體育是一門特殊的教育課程,需要重視理論技術,同樣需要重視的還有體育文化。由此得出,我國各個階段的學校在對學生實施體育教育時,要改進方法,兼顧理論技術與相關的體育文化。
在學校中,教師在教授體育過程中,教學核心中要具有一定的體育文化的內容,這樣能夠提高體育教育的精神層面的境界和水平。同時,教師還要多多關注學生,引導學生多去了解關注有關體育文化的知識,鼓勵動員學生去參與豐富多彩的比賽活動,從而顯示出體育教育在體育文化行為中的目標性。學生接受體育知識的過程,同時也是體育文化傳播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還能顯示出體育教育的多重性。
在體育文化的繼承與傳播過程中,體育文化與體育教育是密切相關的,體育文化的存在造就了體育教育,可以說沒有體育文化就沒有體育教育,體育教育的內容、意義等都是體育文化所賦予的,如果沒有體育教育,體育文化的繼承與傳播也會成為不可能的事情。當今社會,體育文化的發(fā)展趨勢是走向世界,充分顯示我國的民族時代精神,所以我們在繼承體育文化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既要學習與傳承,又不能止步不前,對有利于體育文化發(fā)展的,在體育教育過程中要充分體現(xiàn)出來。通過對體育文化與體育教育的探討,使體育教育能夠在體育文化中準確定位,從而體現(xiàn)出體育教育重要的價值,同時也使我國的體育文化顯現(xiàn)中國特色,在國際體育界中立有一足之地。
參考文獻
[1]劉穎余.讓體育融入、回歸教育[N].工人日報,2011-11-19(2).
[2]王曉剛,馬巖.對體育概念的再認識[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09(3):4-6.
[3]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18.
[4]項紅軍,劉英林,劉蘆萍.論中國古代體育文化的發(fā)展歷程[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4,05:42-44+62.
[5]馮勝剛.對“文化”和“體育文化”定義的求索[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06:70-74.
[6]項紅軍,劉英林,劉蘆萍.論中國古代體育文化的發(fā)展歷程[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4,05:42-44+62.
[7]易劍東.中國體育文化建設三題[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2,02:6-12.
[8]陳曉峰.多維視角下體育文化的內涵、價值與建設[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2,02:21-24.
作者簡介:商秀海(1989-),山東東營人,碩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cal Culture and PE
SHANG Xiu-hai, etal.
(Nantong university sports science institute, nantong, jiangsu, 226000)
Abstract:Today, with th e rap 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 my, th e re lationship between p hysical culture and PE be come close. Putting the research on PE in the physical culture background, uing the effect of PE in the physical culture development, not only can r eflect the role of PE, but also can urge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Ch inese outstanding physical culture. I t is found that PE is developing within the scope of physical culture and restricted by physical culture. Physical culture needs PE to play a role, and physical culture influence adolescent through PE.
Keywords:physical culture; PE; inherit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