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德軍+丁偉
摘 要 學生體育比賽不僅是校園體育文化的主要活動形式,同時貫穿于校園體育文化活動的其它各個方面,使體育課教學、課余體育鍛煉、運動隊訓練、體育社團有機聯(lián)系在一起,形成了校園體育活動文化生態(tài)圈。高校學生校園體育比賽濃縮了校園人的體育習慣、體育風氣、體育傳統(tǒng)、體育方式、體育活動質量和體育流向。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就是要把校園體育文化內涵“虛功實做”,積極抓住學生體育比賽這個著力點,加強校園體育組織制度建設,深化體育教學改革,重視體育比賽,增強終身體育意識教育,增強競爭意識教育,形成良好的校園體育風氣,構建校園體育文化環(huán)境。
關鍵詞 高校 體育比賽 體育文化 內涵
中圖分類號:G80-05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6)09-040-01
一、體育比賽與校園體育文化關系
校園體育文化是通過多種形式體現(xiàn)出來的,而校園體育活動是校園體育文化的主要形式,校園體育活動主要包括體育課教學、課余體育鍛煉、運動隊訓練、體育社團、運動會、單項體育比賽等幾個方面。學生體育比賽不僅是校園體育文化的主要活動形式,同時貫穿于校園體育文化活動的各個方面,使體育課教學、課余體育鍛煉、運動隊訓練、體育社團有機聯(lián)系在一起,形成了校園體育活動文化生態(tài)圈。
高校學生校園體育比賽濃縮了校園人的體育習慣、體育風氣、體育傳統(tǒng)、體育方式、體育活動質量和體育流向。學生可以在校園活動文化下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和同學關系,相互尊重人格,團結友愛,積極向上,不歧視,不訓斥,培養(yǎng)一個良好的體育集體,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人際氛圍。有人把高校體育文化活動稱之為“體育課堂社會”,學生可以學習掌握社會規(guī)范和培養(yǎng)良好的社會公德、責任感, 并使自己的意志力、抗挫折力、合作精神以及社會交往能力等素質得到全面提高,使自己從“自然人”發(fā)展成為“社會人” 。
二、新時期校園體育文化內涵建設的著力點
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就是要把校園體育文化內涵“虛功實做”,積極引導落實校園體育文化活動,尤其是學生體育比賽這個著力點,形成良好的校園體育風氣,構建校園體育文化環(huán)境。
(一)加強校園體育組織制度建設
從學校來說, 應建立各級體育活動協(xié)調機構,制訂完善的各級各項體育活動制度, 使校園體育文化的開展納入法制化、規(guī)范化的運行軌道,同時還應積極組建各類運動項目的代表隊, 以滿足體育交往和體育觀賞的需要。應該積極鼓勵、支持學生成立各種類型的體育社團, 以滿足新時期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需要。
(二)深化體育教學改革,重視體育比賽
體育比賽是貫穿各項體育活動工作的紐帶,是促進校園體育文化發(fā)展的重要途徑,也是校園體育文化傳播的有力平臺,所以在深化體育教學改革上,要重視體育比賽和體育社團活動,體育教師不僅是校園體育文化主體之一,而且還是體育文化的傳播者,體育教師要利用自己的專業(yè)知識指導學生學習體育知識、技術、技能,尤其要加強對學生社團的指導,注意培養(yǎng)有運動項目愛好的學生進一步提高運動技能和競技水平,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比賽。
(三)增強終身體育意識教育
終身體育意識教育是教人健身之道、強身之道、延年益壽之道, 做好一生所愛好事業(yè)之道, 應成為校園體育文化的主旋律。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不僅僅是個人終身受益,同時也是人們對國家、社會、事業(yè)、家庭等責任心的一種表現(xiàn)。
(四)增強競爭意識教育
競爭意識始終是體育意識的體現(xiàn),同時也是體育意識教育的目標之一。隨著新經(jīng)濟社會的到來,迫使人們普遍面臨激烈競爭。就當代大學生而言,不僅要面臨社會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而帶來的學習成績的競爭,而且還要面臨著畢業(yè)后生存、競爭、發(fā)展的挑戰(zhàn),而校園體育文化應是培養(yǎng)競爭意識最好的課堂。參與一項體育活動或比賽,與對手拼搏,與同伴默契配合,戰(zhàn)勝對手,這不正是培養(yǎng)競爭意識嗎? 因此體育文化始終體現(xiàn)著競爭,加強競爭意識教育是新時期促進校園體育文化依據(jù)其內涵、特點等因素建設的必然選擇。
三、校園體育文化與校園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依托
新時期校園體育文化與校園文化相互交融而形成了特殊的校園體育文化現(xiàn)象, 深入釋析了新時期校園體育文化的內涵和外延。校園體育文化經(jīng)歷了不同的發(fā)展時期,形成了自身特點,新時期校園體育文化的開展應依據(jù)其內涵、特點等要素, 注重創(chuàng)新體育比賽組織模式,增強體育投入,充分發(fā)揮學生體育比賽的作用,不斷促進新時期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從而推動高校體育事業(yè)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共青團廣東省委員會編.2002光榮與夢想:廣東高校共青團工作文集[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2] 胡潤昆.試論高校校園文化[J].湘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2(3).
[3] 婁素君.略論高校校園文化的功能及特點[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3).
[4] 李靜.淺議高校校園文化建設.重慶郵電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J].2003(5):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