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彥平
【摘要】文化是語言的靈魂,也被稱為語言的心臟。它是人類用來交流思想的工具。故在英語教學的同時,讓學生了解一些中西方國家的文化差異是很有必要的事情。本文主要根據語言和文化的關系,探討了在大學外語教學中滲透學生文化意識的重要性。并試圖通過分析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的詞匯、語篇、會話等多個方面,從而提出了文化意識培養(yǎng)的具體措施和解決方法。
【關鍵詞】大學英語教學 文化意識 滲透
一、大學外語教學中滲透文化意識的重要性
文化既是語言的重要屬性,亦是其最重要的載體。人們在用語言進行思想交流時,從一定方面多多少少會折射出一定的社會文化。所以在語言知識學習的過程中,應以滲透有關的文化背景知識為重點,來培養(yǎng)大學生的文化交際意識,同時,大學英語課程標準要求幫助學生掌握英語語言知識和技能的同時,要實現跨文化交際意識。但長期以來,由于大學生不了解文化背景,不了解中西方文化存在的差異,文化意識淡薄,可能在英語學習和用英語進行交際的過程中出現誤解的現象。所以在外語教學中我們要反對只教語言不教文化的現象的存在。相反,學生在學習語言時,教師如果提高對其文化的敏感性,就可以提高英語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從而提供了學習該民族的語言的基礎。故大學英語教師在英語語言教學的同時,要堅持語言技能,語言知識與提高大學生的文化策略意識同步發(fā)展,這不僅是大學英語課程標準的要求,同時也是21世紀對大學英語教師提出的新要求。
二、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途徑
隨著我國外語教學與研究的不斷發(fā)展,我們也逐漸認識到了語言豐富的文化內涵,認識到應該在進行語言知識教學的同時也要注重滲透文化思想的重要性。雖然我國在新制定的課程標準及各類考試中對于文化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已有所體現,但怎樣解決我國英語文化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問題,用什么來扎實地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文化素養(yǎng)?”仍然是擺在我們面前最突出的問題。本文主要從以下四方面著手,通過分析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的詞匯教學、會話課教學、語篇教學以及多媒體教學,提出進行文化意識滲透的具體措施和解決方法。
1.通過詞匯學習滲透文化意識。詞匯是語言的心臟同時也是語言教學中最活躍的部分。然而大部分英語教師對于詞匯的教學,往往沒重視到這一點。所有造成在英語教學中重詞的表面意義,而忽視了文化意識層面的傳授的現象。實際上,在英語里有很多詞語,如果老師在教學中不結合其文化背景來介紹的話,對大部分學生來說就很難達到深入理解的效果。所以說語言從本身來說就可以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同一個詞匯在不同的語境背景中會有不同的內涵。比如對于“dog”這一詞匯,在中國文化中多為貶義,如“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等字眼,這些詞匯在英美人眼中卻是褒義詞。所以在一些俗語中有“You are a lucky dog”(你是一個幸運
兒),cats and dogs 等等常用詞語。又如,在中國文化中“龍”是權力的象征,而在西方國家這一詞匯往往被認為是邪惡的象征。如“hes a bit dragon around this place”可以翻譯為他在這里是一個有點飛揚跋扈的人。中國文化含義的龍稱為Chinese dragon,亞洲四小龍就應該翻譯為“Asian four tigers”,而不能是“Asian four dragons”.有如關于顏色的表述。它可以表述人們的各種不同的心情,目前的狀態(tài)。比如“red”這一詞匯,中國人對于紅色會想到一些令人開心和愉快的事情,而在西方人眼中,就會把它看一種很令人憤怒的狀態(tài)。
在英語教學中,只有培養(yǎng)大學生對英語詞匯的正確認識及運用,才能夠逐漸培養(yǎng)其用英語進行思維,用英語進行閱讀的習慣。只有了解西方人的思維習慣和方式,了解了西方國家對于詞匯的文化意識背景,在英語教學中才能夠避免所謂的“中式思維英語交際”的不良習慣和現象。
2.通過語篇教學滲透文化意識。作為大學英語教師,我們應通過語篇里的內容對學生的語言文化意識進行培養(yǎng)。雖然大多數的外語教材主要是為語言教學編寫的,但教材的涉及面非常之廣,主要涉及了地理、歷史、文學、政治、經濟等等有關西方文化的知識,處處體現著文化滲透這一特色。通過比較他們與本國文化的異同,能夠使學生在學習語言知識的同時,準確的對西方文化有一個很好的定位。以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文化教學內容為例,他們很容易進行中外文化的對比。在學習sports文章時,教師可以以西方人的足球文化為切入點,先讓學生熟悉各種在西方流行的球類運動,熟悉一些帶有西方色彩的運動的詞匯,如:volleyball,baseball等,從而開展中西球類運動文化對比的討論,找出中西球類運動文化的差異。只有通過文化差異的比較,才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中西方球類運動文化的興趣,然后再通過深層次地對課文的語篇內容加以把握和理解,學生們才能夠進一步了解不同文化的運動與健康的問題。
3.通過語篇教學滲透文化意識。利用會話課教學設計各種文化交際情景。只要把學生放在一個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中,他們才能夠學會運用語言進行交際。如:打電話的場景,教師應通過滲透一些交際文化。在對話中諸如“who are you?”,“Hi,I am…”等都不符合英語交際模式,在語用方面存在些錯誤。所有英語教師應用正確的交際句型來糾正這些語用方面的錯誤。在教學中,對于語言情景對話的設計也十分重要。如:對學生表達祝福的用語時,教師可以設計出不同的場合??梢哉f“You are so beautiful today.”學生答“thank you”.教師說“It is the last day of this term today!” 學生答“Have a nice holiday”.又如見面打招呼和進行問候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聽,然后再針對不同的交際情景,作出正確的符合交際習慣的回答。教師可以這樣說:you say to Mr. Smith,“How do you do,sir?” He says “How do you do?” “What do you say then?” 學生回答:“I am glad to meet you,Mr. Smith”。又如:教師說 “you are Tom. At the party,you see the famous star. You want to introduce yourself to her. What do you say?” 學生回答:“How do you do…? My name is Tom”教師在設計與某個特定的社會場合有關系的語境時,應對學生滲透其文化交際背景和正確的交際用語,并介紹一些常見的人們相互交往中的正確表達方式。并通過文化滲透來設計和組織好會話課的教學。
4.通過多媒體教學滲透文化意識。文化信息貫穿于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教師在英語教學中要善于從多方面獲取有價值的文化信息。可以合理的運用多媒體等現代教育技術,通過多媒體的音,形,義來有效幫助學生在真實的課堂語言教學環(huán)境中了解與感受異國的社會與文化風情。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以通過制作一些相關的幻燈片,或是觀看一些英語原聲電影,專題紀錄片等。因為它不但能使學生學到科學文化知識,而且豐富多彩的教學媒體材料還能夠增強學生的對英語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講授Animal這一話題時,大部分內容涉及動物的習性方面的知識。老師可先讓學生自己動手,通過制作課件的方式,搜集各類動物的圖片,并配以短小紀錄片介紹關于動物的各方面的背景材料,然后把制作好的多媒體課件在課堂上向大家展示。多媒體技術可以通過聲音、圖像的完美結合,使那些靜止的文字材料能夠生動的展現在同學們的面前,使他們能夠頗為深刻的去體驗和感知大自然的魅力,從而來彌補書本知識僅以文字為呈現方式的不足與欠缺。
三、結語
基于大學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在實際英語學習過程中的現狀和需求,在當今的英語課堂教學中去滲透一些文化因素是很有必要的,只有通過培養(yǎng)大學生的文化意識,教學才能夠更深刻的反應教學內容,實現語言知識和與語言技能的掌握,從而才能夠達到對于大學英語新課標的要求。曾有語言學家說過,“一種語言只有深深扎根于該民族文化之中,才能夠更深刻的去反應該民族的文化?!彼栽诖髮W英語教學中英語教師只有善于培養(yǎng)大學生學習英語的文化意識,去創(chuàng)造一種用英語去思考問題,探討問題的氛圍,這樣才能夠提高我們對于中外文化差異的理解能力,更深刻的去感受文化,體驗到文化給語言所帶來的敏感性,從而達到真正的去培養(yǎng)大學生的文化交際能力。
參考文獻:
[1]曹曼.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意識滲透[J].湖北教育學院學報,2003.l.
[2]武洪梅.英語教學中滲透文化意識的方法[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07,(456).
[3]周舵.淺論外語教學中的文化滲透[J].時代經貿,2008.6.
[4]潘建.淺談大學英語教學中文化意識滲透[J].外語論壇,20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