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
【摘要】網絡科技革命對教育領域造成極大沖擊的同時,也帶來多種可能性與機遇。大學英語教師應該從外來影響和內部動力的雙重刺激下,迅速向網絡時代下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靠攏,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組織和補充教學,全方位的提升自己的專業(yè)素質。
【關鍵詞】網絡技術 大學英語 內部動機 專業(yè)素質提升
21世紀進入第二個十年,互聯(lián)網科技以摧枯拉朽之勢席卷了我國社會各個層面:政治、經濟、文化領域均與互聯(lián)網平臺深度地整合滲透,教育界則走在了網絡時代的最前沿,微課、翻轉課堂、慕課、大數(shù)據(jù)、電子語料庫、在線教育平臺等帶有鮮明網絡時代特色的新生教育元素層出不窮,各領風騷。在經濟全球化、教育國際化的大趨勢下,英語作為國際語言承載著無可替代的橋接和溝通的作用。英語教育與互聯(lián)網的結合,是相輔相成、互為犄角的優(yōu)勢契合,是新時代新格局下大學英語教育的必然趨勢。那么作為教育最重要的因素——教育者,亦即大學英語教師,如何緊跟互聯(lián)網時代的步伐及其對英語教育提出的挑戰(zhàn),如何提高自身專業(yè)素養(yǎng)以適應全新的教育時代特征和要求?
一、網絡時代大學英語教師面臨的挑戰(zhàn)
傳統(tǒng)的“師生對坐,面授機宜”的教育方法在網絡時代無疑是低效和守舊的,已經無法滿足國際化人才培養(yǎng)的需求,因此高校教師,尤其是英語教師要緊跟網絡化教育的步伐,轉換教育教學理念,突破觀念和文化差異的障礙,讓自己從心理上接受和認可網絡化教育和教學手段的必然趨勢,從行為上向其學習、了解和靠攏。多媒體教學設備普遍普及的今天,很多中青年英語教師開始全程使用電子講義進行授課,并在一定程度上分享自己的教學資源,但這并沒有將信息網絡化帶給我們的機會發(fā)揮到極致。相當多的教師仍然未能完全開放自己的課堂和視野,將學生從紙質的課本的練習題中解放出來,接觸浩瀚無邊的互聯(lián)網教學資源與機會,對現(xiàn)有的教材和教學內容經由網絡進行發(fā)散和拓展,并將其與自己的教學實踐整合。
新時代的高校生源結構、外語學習能力、以及對于網絡學習方式的敏感度同樣對大學英語教師提出了挑戰(zhàn)。隨著改革開放的力度和深度不斷加大,大批的大學新生在入校時已經具有相當?shù)恼Z言基礎,接觸過大量的原汁原味的語言素材,且懂得通過網絡詞典、英語學習門戶網站進行英語的自發(fā)接觸和學習。我們所面對的學生,已非十年前的吳下阿蒙。假如英語教師仍自我封閉地停留在“故紙堆”的學習資料和素材上,如何應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和挑戰(zhàn),如何給予他們有建設性的建議和答案?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革新,大學英語教師將全方位的面臨技術革命所帶來的種種挑戰(zhàn)。作為公眾課程發(fā)展趨向的微課和翻轉課堂,無論是其指導思想和實現(xiàn)手段都是以網絡為基石和靈魂的,教師需要熟練掌握制作電子課件需要的種種軟件和錄音設施的操作技巧,并且轉變傳統(tǒng)課堂的語言和思維模式,以壓縮的時間來傳遞豐富的信息和知識點,以創(chuàng)意的思路和引導來傳授語法和詞匯。面臨這樣的挑戰(zhàn),高校英語教師需要勤思自我素養(yǎng)的提升之路。
二、網絡環(huán)境下高校英語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提升的思路
任何職業(yè)的從業(yè)者得專業(yè)素養(yǎng)都并非一成不變的,均需與時俱進、與需俱進。計算機革命之前的時代,英語教師的職業(yè)生涯或許僅需與書本、黑板和粉筆相伴度過,但這已經是遙遠的過去。Grundy & Robinson認為,教師職業(yè)素養(yǎng)的發(fā)展動力分別來自外部系統(tǒng)和自身。面臨全球化、國際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大趨勢,大學英語教師無論是從社會、學校、學院等外部要求,亦或是無可回避的自身成長的內在需求,都必須直面挑戰(zhàn),準確對自己的職業(yè)進行定位刷新,培養(yǎng)獲取新時代必須的教師教學技能。
首先,網絡及因其應運而生的教學指導思想、具體教學方法是這一大環(huán)境下教師學習的對象和目標。大學英語教師需要走在微課、慕課、翻轉課堂等前沿教育理念的第一線,就必須接受網絡教育相關理論知識的高強度、深層次的再教育,了解網絡科技給傳統(tǒng)教育帶來的沖擊和重新定位,比較傳統(tǒng)課堂教育中教師的角色定位與網絡教育技術和資源下新型英語教師的特點和工作要求。具體而言,教師相當程度上要從“臺前”轉向“幕后”,精良的課堂設計需要轉變成系統(tǒng)完整的電子課堂展示,傳統(tǒng)英語課堂中教師言傳身受的語言知識和詞匯講解則需要轉向教師對于學生課前對于電子課件的熟悉程度的考核,以及對其對教學內容的理解的判斷和引導。這要求大學英語教師扭轉過往的教育理念,接納網絡技術傳統(tǒng)講臺上的教師形象的沖擊,甘于當幕后的講解者和臺前的引導者。同時,英語教師需要接受高強度、高頻率、深層次的計算機相關培訓,了解制作網絡課程所需要的軟硬件操作技能。
其次,網絡時代所帶來的信息爆炸式增長是不容錯過的英語教育資源和機遇。大學英語教師應該開放自己的視野,結合教學內容搜索和匹配與之契合度高的文化背景資料、視頻音頻教學素材。例如上外版《大學英語》第四冊第二單元 The Freedom Givers牽涉美國種族歧視和民權抗爭的歷史,則任課教師可以從網絡資源中甄選一部分與廢奴運動和南北戰(zhàn)爭相關性強的紀錄片或文獻,穿插于整個單元的講解中,幫助學生對其主旨形成更為立體和生動的印象。在網絡資源方面,大學英語教師同時還享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教育內網資源。由于中國知網、萬方數(shù)據(jù)庫等學術資料均需訂購,一般外網終端很少能夠得到鏈接,這間接導致了本科生的學術意識淡薄和缺位。而大學英語教師則可以利用手邊的教育網資源,向學生講解學術論文和研究相關知識,介紹含金量高且針對性強的典型論文,啟蒙學生的科研意識。
三、結語
于大學英語教育者和教育研究者而言,網絡技術革命帶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將體現(xiàn)在他們的工作的理論、實踐、反思和提升的每一個維度。在學生人人手執(zhí)智能手機、圖書館和宿舍課桌擺滿筆記本電腦的今天,再固守著傳統(tǒng)英語教學方式的桎梏無疑是與時代脫節(jié)的。近百年前杜威先生就明確指出,教師的素質提升取決于其專業(yè)行為過程中的反思實踐,并為其提供必要的推動力。這一思想在網絡時代的洪流席卷校園和課堂的今天,尤為值得我們深思。網絡及其相關不應成為被英語教師漠視或拒絕的干擾因素,而應順勢而為,讓其成為助力我們教育理念與時俱進,專業(yè)素養(yǎng)不斷提升的有效介質。
參考文獻:
[1]吳長青.網絡環(huán)境下大學英語教師角色定位[J].繼續(xù)教育研究,2014,8.
[2]李力,文旭.中國外語教育——理論、方法與實踐[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
[3]夏紀梅.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對教師的挑戰(zhàn):教師發(fā)展問題與對策[J].中國外語,2007(2).
[4]Grundy&Robinson,J.(2004).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themes and trends in the recent Australian experience[R].In.C.Day&T.Sachs(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