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伍
[摘 要]小學科學是一門知識范圍廣泛的學科,想要講解好這門課程,對信息技術的運用是必不可少的。因為信息技術的結合是科學技術的信息更加直觀,使學生更加容易理解。所以,筆者認為有必要對信息技術在小學科學的教學中發(fā)揮的作用進行研究,老師借助信息技術來增加學生的積極性,突破教學難點,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科學;教學;作用
一、引言
隨著當代信息技術的高速發(fā)展,將信息技術運用于教學中已經(jīng)變成了必然結果。小學生的教學主要是以素質(zhì)教育為基礎的,運用信息技術教學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滿足教學中的要求。多媒體教學可以活躍課堂的氣氛、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使所講解的內(nèi)容更加形象、直觀。所以,筆者認為應該充分地運用信息技術資源,發(fā)揮其自身的優(yōu)勢,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概述
信息技術是指計算機、多媒體、網(wǎng)絡等多種技術的整合,他的運用不僅可以使抽象事物變得具象,也可以將復雜問題變得簡單,這就使小學生能夠更加深入的認識這個世界,使小學生的想法慢慢變成現(xiàn)實,促使學生提高學習效率,進而使小學科學的教學更加生動形象。
在教學的過程中,小學生對自然想象認知不足,對教材內(nèi)容缺乏興趣,僅僅依靠傳統(tǒng)的“黑本加粉筆”的教學方式是不能滿足學生上課的需求的。而信息技術恰好能夠彌補這一缺陷,它可以使教學更加生動、具象,更具有趣味性,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老師教學的效果。
三、作用
小學科學是一門具有各類知識的學科。把信息技術運用于這個學科,使單調(diào)乏味的知識形象化。此外,還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對學生的學習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為此,筆者對于信息技術對小學科學教學中的作用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四、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
鑒于小學生的知識面不是很廣,在課堂教學中就存在一定的難度。但是,當學生的知識不足時,運用媒體手段,多角度、多層次地對問題進行分析,強化學生的記憶,縮短學生掌握事物的時間,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
例如,在學習《植物的一生》時,部分學生無法理解植物如何長大、開花、結果等過程,僅僅靠教科書的圖片很難達到學習的目標。這時,從網(wǎng)上找一下植物生長的影像就顯得十分重要。學生在學習一些生活中不常見的事物時,可以通過多媒體進行了解。這樣不僅將學生的思維帶出平時生活的圈子,而且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使學生增長了見識。另一方面,老師引進一些前沿的事物,使學生的學習充滿了樂趣。
五、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濃厚的興趣對學生的學習起著推動作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無法將科學的抽象性的不常見的事物表現(xiàn)出來,部分事物以小學生的認知水平不能完全了解,進而導致學生對學習喪失了興趣。而運用多媒體技術之后,抽象的內(nèi)容更加直觀,有些難以用語言表達清楚的自然現(xiàn)象可以很直觀的用視頻講解。這樣將學生帶入特定的情境中,使他們感同身受,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對星球的講解時,很少有學生能夠?qū)⒏鞔笮乔虻奈恢孟胂蟪鰜?。老師利用信息技術,形象立體的將各大行星的位置變化表現(xiàn)出來,使學生深入情境之中。這樣不僅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解決了教學的難點,一舉兩得。
六、突破了教學的重難點
在科學的教學中,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已經(jīng)不能滿足現(xiàn)在教學的要求,尤其是在重難點的突破上。之前,學生對于抽象的重難點都是采取機械記憶地方法,這樣很容易出現(xiàn)聽不懂、記不住、學不會的狀況,嚴重了還會導致厭學。運用了信息技術之后,聲文并茂的教學方式既可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又可以突破教學的重難點。信息技術的運用在教學上發(fā)揮了重大的作用。
例如,在學習《把種子傳播到何處》時,對于種子的傳播方式,小學生就覺得很難理解。當教師運用了信息技術后就可以直觀的看到種子的傳播過程。這樣學生不僅能夠理解課程的內(nèi)容,更能夠記住老師所講的內(nèi)容。
七、提升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學,簡單來說就是教與學的有機結合。對教學好壞的評價不能僅僅靠一方面來評價。小學課堂中,老師應該以小學生為主體,對課程進行講解,讓小學生能夠從中學到一些知識。最重要的是傳遞一些學習方法,讓學生學會學習。信息技術的應用,給學生提升很大的空間,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了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
例如,在對《面包發(fā)霉了》一課進行講解時,目標是讓學生了解面包發(fā)霉的原因及危害,但是從各個角度分析都很難使學生理解。這時,老師可以將面包進行實驗分析并做出總結,讓學生更加直觀的了解到面包發(fā)霉的過程。再對學生發(fā)現(xiàn)了什么進行小組討論,拓寬學生的思維,提升學生思維能力。
八、應用信息技術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一)秉持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
信息技術的運用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的素質(zhì)。不能簡單的認為信息技術水平就是教學的水平。在運用信息技術的過程中要激勵學生的探索精神,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以學生為中心來完成教學任務。
(二)把持好運用的度
教師在運用信息技術教學時應該把握好一個度,信息技術教學并不能全方位的講解科學知識。過度的運用會導致教學目標不明確,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因此,再對信息技術的應用時,適可而止,達到學生掌握知識點即可。這樣才會使教學層次分明,學生更容易學會知識。
(三)明確教師的主導地位
信息技術不能代替老師進行教育。它只是教學過程中的輔助工具。教師應該適當?shù)膶⑿畔⒓夹g與傳統(tǒng)教學方式相結合,使兩種方法相互促進,進而達到最佳的效果。
九、結語
總之,信息技術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而且它可操作性強、情境創(chuàng)造真實,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采用信息技術教學也可以很大程度上改變教學方式,化抽象為具象,使小學科學課程更易于理解。因此,筆者認為,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必將導致一場教育事業(yè)新革命。
參考文獻:
[1]張永勝.淺談信息技術在小學科學課教學中的運用.《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2(11).
[2]于水梅.淺談信息技術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應用.《教育》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