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霞
【摘 要】新課標要求小學教育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提高課堂教學的質(zhì)量和效率。教育家布魯納說過:教學過程是一種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持續(xù)不斷的活動。而在現(xiàn)在的教學過程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在整堂課上一問一答,教師問得碎,帶得緊,關鍵時刻放不開,習慣牽著學生走;為提問提而提問,不給學生充裕的思考時間,流于形式;總是缺乏思維價值,提問回答流于形式,表面熱鬧,實無效果……最大問題還是提問好像永遠是教師的專利。
【關鍵詞】小學教育 提問 課堂參與率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14-0133-01
1.營造氣氛,讓學生敢問
1.1 樹立正確的思想,不斷更新教學觀念
早在三十年代,陶行知先生就言簡意賅地說,創(chuàng)造始于問題,有了問題才會思考,有了思考,才會有解決的方法,才有找到獨立思路的可能。而小學生在課堂上基本上都會表現(xiàn)出一種“三怕心理”,一怕在課堂上提問會影響教師的教學程序而挨教師的批評、指責;二怕提出的問題不成問題而變成同學們的笑料;三怕提出的問題毫無價值而使人瞧不起自己。因此,教師必須更新教學觀念,解除學生的這種心理顧慮,因為學習是通過學生的主動行為而發(fā)生的。因此,學生是學習過程的主人,教師的教為學生的學服務,教師要甘當配角,當好配角。
1.2 尊重學生,讓學生敢問
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人只要體驗到一次成功的歡樂,往往能推動第二次成功、第三次成功……永無休止。為了激起學生強烈地追求成功的情感,我們要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和多樣性,要正視學生數(shù)學學習過程中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的差異,發(fā)展速度的差異,興趣愛好的差異,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的差異,認知心理因素與非認知心理因素的差異。
1.3 營造積極健康的集體心理范圍
教師的教態(tài)要親切自然,要尊重學生的意見,熱情的鼓勵、積極地啟發(fā)引導,讓學生有足夠的心理安慰感。在學生熱烈討論提出問題時,教師要特別重視培養(yǎng)學生尊重別人提問的良好習慣。課堂里往往出現(xiàn)這樣情況:一個學生站起來提問或回答問題時,有些學生的手仍然舉著,一旦這個學生的發(fā)言出一點問題,有些學生更急不可待,手越舉越高,甚至站起來,“我來,我來”,“我,我”地要求。此時,發(fā)言的學生往往會顯示得局促不安,甚至失去自信。這時候,這就要讓學生懂得尊重別人發(fā)言,養(yǎng)成傾聽的良好習慣,使學生在健康的集體心理氛圍中輕松地學習。
1.4 增強配角意識,注意延遲判斷
當學生產(chǎn)生不同意見時,教師要延遲判斷,使學生產(chǎn)生更多的想法,增強表達自己想法的愿望,避免學生剛剛萌發(fā)出的創(chuàng)造性念頭受到抑制,提供心理安全環(huán)境。如低年級有這樣2道趣味題:(1)魚缸有10條魚死了1條,魚缸里還有幾條?(2)樹上有10只鳥,“砰”一槍打死了一只,樹上還有幾只?問題一經(jīng)提出,課堂馬上熱鬧了,在學生爭論的整個過程中,我只鼓勵地微笑著。到最后,我才肯定其中一個學生的答案,并補充告訴學生做題目要結(jié)合生活實際??梢?,教師延遲判斷,為學生提供了心理安全的環(huán)境,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就會勇于發(fā)現(xiàn)自我,表現(xiàn)自我,逐漸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強烈的問題意識。
2.培養(yǎng)探究興趣,讓學生樂問
2.1教師要采用各種方式熱情鼓勵,提供成功的體驗
教師的熱情鼓勵,無疑是一種強大有力的催化劑,可以激勵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并樂于提問。創(chuàng)造力人人都有,教師要善于捕捉學生星星點點和智慧火花,不失時機地給予積極評價,使學生時時有一種愉悅的心理體驗,感受到思維勞動本身的樂趣和成就。
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要讓學生充分進行體驗式學習,就必須抓住學生的心理年齡特點。抓住他們的愛玩,好動等特點,然后尋找合適的表達時機,讓學生動手操作,使所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實踐又應用于生活實踐。
2.2 教師正確處理學生的各種問題,是對學生最有效的激勵
教師對學生提問的積極評價,讓每個學生樂于提問的關鍵,還在于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做出恰如其分的評價和處理。學生嘗試提問時,由于原有的知識基礎不一樣,領悟程度不同,提出的問題往往層次不一,教師要正確對待,作出不同的處理,以保護學生提問的積極性。
學生的問題有的只停留在知識的表層,甚至有些是很幼稚的,教師千萬不能有絲毫不悅的表示,哪怕是一個小小的動作和一閃即逝的眼神。教師要理解學生的情感和地,如在學《比例尺》這一課時,有一個學生在學習新內(nèi)容前竟提出了“比例尺是怎樣的一把尺?”教師應先贊揚這位學生動腦筋了,接著讓學生在學習中自己慢慢就了解。爾后可反問“郵局里買油嗎?(不)那比例尺是一把尺嗎?(不是)”來加深該生的理解。有的問題,教師事先沒有準備,不能解決的,要實事求是地告訴學生并存疑,并鼓勵他們課后去查查資料,比比誰在老師前解出這道題目,這樣一來,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的熱情就會更高了。
2.3 讓每個學生有提問的機會,并樂于提問。
積極評價的同時,教師應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和機會發(fā)表自己的意見,預習時,可把問題寫在練習簿上,開始上課時讓學生提問,課中鼓勵學生隨時提問,課后留一段時間讓學生提問,這樣,從課前、課中、課后的時間跨度,來保證提問時間,用書面和口頭的形式,來保證每個學生都有提問的機會;及時保護學生提問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提問的興趣,使每個學生都有提問的機會;及時保護學生提問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提問的興趣,使每個學生都能展示自己的聰明才智而樂于提問。與此同時,要避免為提問而提問的現(xiàn)象,教育學生實事求是,有疑而問,尤其要鼓勵學生提出自己嘗試解決而不得解決的問題,真正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態(tài)度和探究的精神。
2.4 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讓學生樂與提問
根據(jù)兒童的心理特點,思維的形象性強,有趣的童話故事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教學“分數(shù)的初步認識”一課時,我創(chuàng)設了這樣的故事情境: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jīng),這一天來到火焰山。豬八戒口渴難耐,自言自語道:“要是有一個西瓜就好了,我一個人能吃一個西瓜?!睂O悟空聽了就開始責怪他:“你這個呆子,只想著你自己,要是有一個西瓜,我們應該四個人平均分著吃?!币粋€西瓜,四個人平均分,這該用什么數(shù)來表示呢?學生帶著這樣的疑問自然就進入下一個學習環(huán)節(jié)。
又比方說謎語,它富有思考性和啟發(fā)性,三年級學生很感興趣,利用這種方法,也可生成問題情境。如教學“時、分、秒的認識”一課時,有個小朋友出了一則謎語“滴答滴答當當當,滴答滴答當當當,會說沒有嘴,會走沒有腿,他能告訴你,什么時候睡,什么時候起?!保ㄟ@個小朋友在課間曾讓我猜過這則謎語。)這是什么東西呢?孩子們很快就猜出了結(jié)果,為此他們興奮不已。怎么看時間?一分種、一秒鐘到底有多長時間?這一系列問題,引導孩子們不知不覺去探索,去交流。
總之,教師不要一味地給學生問題,而應在教學中努力創(chuàng)設各種機會,讓學生在學習、實踐活動中自己去發(fā)現(xiàn)、提出問題。因為只有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的問題,才更貼近其思維實際,更能引發(fā)其探究,從而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更好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鄭琉信.努力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J].數(shù)學教學通訊,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