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春芳
摘 要:低年級在學習寫作的初始階段,不強調種種規(guī)矩,而是讓孩子放膽去寫,不必過于強調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的差異,應該鼓勵學生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說的話用文字寫下來,消除寫作的神秘感,讓學生保持一種放松的心態(tài),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我手寫我口”。為此, 筆者在教學中做了一些有益的嘗試。
關鍵詞:降低門檻;挖掘資源;體驗成功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低年級學生應該培養(yǎng)他們對寫話產生興趣,要讓他們學會“寫自己想說的話”。的確,要培養(yǎng)學生輕松寫話的能力,敢于寫,樂于寫,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最直接的動力。怎樣才能激發(fā)學生對寫話的興趣呢?筆者在教學過程中做了以下一些嘗試。
一、降低門檻,輕松入門
低年級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語言學習后,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詞語積累量,他們常常隨手涂鴉,下意識地在紙上寫上幾句只有他們自己才能看懂的“文章”,描出他們的“詩意”,繪出他們的童真?!@種下意識情感流露的書面表達形式,正是我們所說的孩子“寫話的萌芽”。那么,如何引導兒童把這種內在的需求轉化為寫的動力呢?在教學實踐中,我采取了以下幾種做法:
1.降低要求,消除畏懼
大部分學生對寫話都有一種畏懼感,因此,剛訓練學生寫話時,要通過適當降低難度讓學生由愿意寫作到能夠動筆寫作,進而順利寫作的良性過渡。一年級時,可以首先指導學生寫好一句話,并不要求他們對事物敘述得具體生動,也不要限制書寫的篇幅,只要把話寫完整就行。比如,我布置了一次寫話的內容是:寫一寫你最高興的事。有的學生寫道:“今天,老師表揚我讀課文流利,我很高興?!闭Z句中學生并沒有把讀課文怎么流利、老師怎么表揚他寫具體,但是他把句子寫得通順完整,我就給予鼓勵和表揚。這樣就使孩子覺得寫話并不難,只要把自己的想法寫成一句完整的話就好了。一句話寫好了,然后逐步過渡到兩句、三句,再到一段話。
2.有的放矢,先說后寫
教學中,我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精心設計一些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讓學生充分觀察,充分議論,讓學生充分嘗嘗說說、聽聽說說、畫畫說說、做做說說、想想說說、演演說說、玩玩說說,在充分說的基礎上鼓勵學生大膽選擇寫話的內容,效果比較好。例如在寫家鄉(xiāng)特產時,我讓學生一邊有滋有味地品嘗其味道,一邊將自己的感覺寫下來,互相交流。還針對學生喜愛畫畫,偏愛欣賞直觀藝術形式的特點,從圖文結合入手,鼓勵學生對自己的繪畫作品在說的基礎上寫一點注釋,給色彩豐富的畫面配上有聲的語言等,還鼓勵他們在課余把自帶的玩具拿出來跟同學一起欣賞,鼓勵他們說說玩具的外觀、結構、形態(tài)等,然后再寫,用先說后寫的方式進行寫話教學,學生積極性比較高。
3.模仿句子,邊學邊寫
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的小學生,剛接觸漢字,在語言表達上存在欠缺,在文字敘說上更是出現許多不規(guī)矩,不合邏輯的句子。這時我們可以讓學生邊學課文,邊模仿文中的句子練習寫話。如學習《鄧小平爺爺植樹》,讓學生反復朗讀“鄧小平爺爺植樹”這句話,并通過提示“誰植樹”和“誰干什么”這兩個問題,讓學生明白一個基本句式是由“誰”、“干什么”兩部分組成的。又如《數樓房》中有一句“放學后,我和同學在山上數新房”。這是教材中第一次出現四要素齊全的句式。教學時,我將它作為一個重點,通過由簡到繁的多層次的增補訓練,讓學生明白一個完整具體的句子包括時間、地點、人物、事件這四個要素。
4.認真傾聽,保護個性
學生是一個鮮活的主體,他們說話和寫話都具有個性鮮明的特點,有時他們所說的話五花八門,甚至不著邊際,但我對此從不輕易否定,總是認真傾聽,并抓住孩子說話的閃光點,鼓勵他們“我手寫我口”,告訴他們放開膽子想寫什么就寫什么,吃喝玩樂也好,花鳥魚蟲也罷,哪怕是吵架挨打,只要他們生活所及,只要他們愿意表達,都可以寫出來,使孩子們寫的積極性與創(chuàng)造性得到保護,為今后的習作奠定基礎。
通過上述努力,寫話的“門檻”得到有效的降低,寫話對孩子來說不再是負擔,一定意義上成了孩子們表達的需要,一種心靈的享受。
二、挖掘資源,積累素材
語文教材這我們提供了很多好的寫話資源。教學中,我充分利用教材的資源優(yōu)勢,進行寫話教學:如教學《看雪》之后,讓學生給臺灣小朋友繪上一張賀卡,寫上一封邀請函……這樣,學生思維活了,語言表達完整了,想象力更豐富了。但教材的寫話訓練題材畢竟是有限。因此,我依托教材,但不死守教材,而是著力從生活中挖掘素材,常常適時調整訓練內容,根據學生生活學習的實際情況確定寫話課題,努力保護學生寫的積極性及萌發(fā)出的說寫興趣。
愛玩是兒童的天性,讓學生盡情地玩,再讓學生寫,會使學生感受到許多寫話的樂趣。生活中,我常與學生一起玩“貼膏藥”、“添鼻子”、“猜硬幣”等游戲,并不失時機地指導學生觀察游戲中同學的表情、動作等,最后把玩的過程說一說,再寫下來。“玩中寫”增加了寫話的素材,不知不覺落實了課標的要求。
三、體驗成功,樹立自信
1.鼓勵表揚,激發(fā)自信
教師一定要善于賞識學生,常鼓勵、勤表揚。曾經有一位二年級學生在寫話練習中這樣寫道:“母雞每次下蛋都要不停地叫:‘個個大,個個大……”這就是作文的全部。盡管只有短短的一句話,但這是學生自已的表達。我抓住別人在形容母雞叫聲時,通常都寫“咯咯達”,而他卻用“個個大”。問他為什么這樣寫,他說我們家的雞喂得好,下的蛋當然“個個大”啦。我當即表揚了他,學生們都非常高興。
2.樹立榜樣,以點帶面
在教學過程中,我竭力捕捉學生多的閃光點,朗讀學生的作品,熱情贊揚寫得好的小文章,并把他們的作品張貼在后面的展示欄中,為其他的孩子樹立榜樣,帶動了全班學生的積極性,大家寫話的勁頭更足了。
3.縱橫比較,看到成功
自信心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將起到重要的作用。一段時間的學習過去后,學生對自己是否有所進步,往往是不清楚的。我重視學生開始寫話以來的所有本子,在一定時間內,拿出來讓他們自己評議,要求他們不僅看自己的,也看到別人的,既看到自己的進步,也看到別人的進步,同時也要看到自己與別人的差距,從而樹立更強的寫話自信心。我相信學生通過相互學習,會獲得某種啟迪和靈感,并從中受到教益。
總之,教師只要一切從學生的發(fā)展出發(fā),采取多種方式,讓學生樹立信心,“我手寫我口”,讓興趣轉化為動力,他們才會輕松地敢寫,樂寫,變“要我寫”為“我要寫”。
參考文獻:
[1]《江蘇教育》
[2]《小學語文實施難點與教學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