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平
摘要:在歷史課堂教學中,巧妙地運用經(jīng)典影視片段開展教學,有助于激活課堂教學氛圍,拉近學生與歷史之間的距離,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本文從三個方面闡述了如何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運用影視片段,以期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影視片段 歷史課堂 高效
作為一種重要的歷史課程資源,影視片段融藝術、文學、科技知識于一體,具有圖文并茂、視聽兼?zhèn)?、不受時空限制的特性,給人強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學情和學科特點,巧妙地運用經(jīng)典影視片段開展歷史教學,從而破譯高效歷史課堂的密碼,使歷史課堂煥發(fā)生命活力。
一、精心設計情境,點燃學生的探究熱情
在課堂教學中,良好的教學情境有助于構建融洽的師生關系,調(diào)動師生間、生生間積極的情感交流和多向互動,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融藝術、文學、科技知識于一體的影視片段,圖文并茂、視聽兼?zhèn)?,具有較強的感染力,不僅可以給學生強大的視覺沖擊,多方位地刺激學生的感官,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還可以促使學生產(chǎn)生身臨其境的心理體驗,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讓學生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
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緊扣教學內(nèi)容,巧妙運用影視片段,創(chuàng)設生動形象的歷史教學情境,營造寬松、愉悅、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促使學生自主學習。
二、促進互動探究,激活學生的思維潛能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教師越來越重視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學方式。基于此,在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已知的生活經(jīng)驗,圍繞教學目標,緊扣教學內(nèi)容,選擇具有啟發(fā)性、探究性的影視片段,并循序漸進地設計有針對性、層次性和開放性的歷史問題,以實現(xiàn)歷史教學的直觀化和形象化,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自主參與、合作探究、互動學習,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和創(chuàng)新思維,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在教學《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建立》前,筆者先講解了《權利法案》,給學生播放了有關《權利法案》的影視片段,大約50秒,讓學生大概了解《權利法案》的形成和確立過程。等學生觀看完影視片段后,筆者提出了以下問題:“①《權利法案》限制了國王哪些權利?保證了議會哪些權利? ②英國一句諺語:“風能進,雨能進,國王不能進”體現(xiàn)了《權利法案》的核心理念是什么?③有人說:“英國革命前是國王的議會,革命后是議會的國王?!闭垎栠@句話說明國王與議會之間的關系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從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三、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深化學生的知識理解
由于歷史教材記錄和描述的歷史事件、歷史現(xiàn)象與學生生活時代相距甚遠,所以學生會感到有些歷史知識難以理解。此時,教師巧妙地運用影視片段,展示圖表、人物、歷史事件、背景知識,可以有效幫助學生突破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目標,有針對性地選擇合適的影視片段,再現(xiàn)甚至還原歷史事件,擴展歷史背景資料,幫助學生釋疑解惑。
如在教學《甲午中日戰(zhàn)爭》時,由于教材內(nèi)容的局限性和單調(diào)性,難以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是關于“甲午中日戰(zhàn)爭”的性質、中國失敗的原因以及《馬關條約》的影響等內(nèi)容,學生更是難以理解。為了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筆者借助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首先播放了紀錄片《北洋艦隊甲午海戰(zhàn)》的片段,增強了教學的直觀性和真實性,使學生融入歷史情境中去感知歷史、解讀歷史,然后通過資料分析,啟發(fā)學生積極思考、交流討論,深入探究“甲午中日戰(zhàn)爭”的性質、中國戰(zhàn)敗的原因,接著對比分析《馬關條約》與《南京條約》,從而加深學生對《馬關條約》影響的認識和理解,有效幫助學生突破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充分調(diào)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歷史觀,增強學生的歷史責任感。
總而言之,破譯高效歷史課堂密碼的方式有很多,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應順應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發(fā)展趨勢,及時轉變教學理念,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構建高效、靈動的歷史課堂。
(作者單位: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qū)唐江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