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zhí)鞐?/p>
【摘要】針對當前學生數學學習負擔過重的現狀,從教學模式、應試教育、社會環(huán)境三個方面分析現狀存在的原因,繼而闡明“減負可以增效”,并就“減負增效”的教學案例展開分析,對減負增效的策略進行反思,改變教學方式,化被動接受為主動思考、交流、討論,從而提高學生自學能力和數學素養(yǎng).
【關鍵詞】高中;數學教學;減負增效
目前高中數學學習負擔重是一個嚴峻的問題.如何改變這個現狀?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在新的數學教學理念指導下,高中數學教師應當與時俱進,有效地引導學生重視數學的文化價值,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數學素養(yǎng),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品質,提高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況且《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第(十)條著重強調要“減輕中小學生課業(yè)負擔”,明確要求“學校要把減負落實到教育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因此我們應當在教學中努力實現學生學習負擔 “減”的功能到“增” 的效果,即“減負增效”,為學生數學素養(yǎng)的全面提高盡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高中數學學習現狀
(一)學習時間過長.據本人長期以來的跟蹤調查,除了每天一節(jié)的課程學習外,高一高二學生每天至少要花一個半小時學習數學,高三學生要兩到三個小時學習數學,或是作業(yè)鞏固,或是預習新課,或是“開小灶”.而一天中除課堂外學生自由支配的時間有限,并且科目眾多,這樣勢必擠占學生的戶外活動時間,甚至縮短正常休息時間來完成學習任務,不利身心發(fā)展,令學生苦不堪言.
(二)心理負荷過重.父母的期望和老師的教誨是學習的動力也是無形的壓力.面對不滿意的成績,父母無奈的眼神和老師失望的目光,這種壓力會無限放大,往往使學生喘不過氣來,造成極大的心理負擔.
二、高中數學學習學生負擔重的原因
(一)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主要是老師講,學生練,并布置大量作業(yè),通過“題海戰(zhàn)術”來達到教學效果.這樣學生的練習量過大,花去了大量的時間,但是對學生的數學思維發(fā)展非常不利,學生往往只是機械的解題,加重了學習負擔,達不到預期效果.
(二)應試教育的現狀.雖然新課改已經進行到了一定階段,但是高考“指揮棒”的“威力”給師生帶來的壓力和負擔并未改觀,這導致教師放不開手腳,不敢大膽嘗試,一切以穩(wěn)定為主.在高一高二的學習中補充大量的精選題,而在高三的教學中更是搜括了前一年全國各地的質檢題、高考題,還有當年各地名目眾多的模擬題、質檢題等.
(三)當今社會的功利性.雖說社會在發(fā)展,人們的觀念在不斷的改變,但人們的普遍認識還是考到好學校才有好前途,特別是農村,更是把高考當作是改變家庭命運的重要方式.這必然導致學生背負太重的寄托.
三、高中數學教學減負能增效嗎
數學特級教師張云華強調:數學不是老師教會的,而是在老師引導下,學生主動思維活動去獲取的.學習數學就是要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從死記硬背、模仿,轉化為對概念、定理、公式的生成的理解.從單純做題轉移到歸納、提煉數學思想,舉一反三.這樣如果我們盡可能使課堂教學內容簡單化,趣味化,讓學生在發(fā)現中學習,在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引導學生去探究數學思維的奧妙和智慧,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體驗數學的“再創(chuàng)造”過程,減輕學生的學習疲勞及學習負擔,反而可以增加學生的學習效率,使學生有效地吸收數學知識并且轉化為自己的知識做到輕輕松松學好數學.下面通過《等差數列的前n項和(一)》教學片段來闡明.
1.趣味導課,提出問題
“數學王子”高斯小時候非常淘氣,一次老師去開會,而他和同學們在教室“大鬧天宮”.老師回來后非常不高興,作為懲罰命令他們全班同學計算1+2+3+4+5+6+…+100=?算不出來不許下課.怎么算?
設計意圖:由著名數學家高斯小時候的趣事片段入手,提出問題,學生由于對數學家的“膜拜”而產生濃厚的興趣,置身情境,想方設法解決問題.這樣在愉快的氛圍中思考、發(fā)現、解決問題,少了反復的講解、練習過程學生依然能掌握“高斯算法”的精髓,自然起到了“減負增效”的效果.
2.引導探究,思考問題
沿著上一個問題的解決,拓展問題:1+2+3+…+n=?引導學生探究高斯方法解題,促進學生小組討論,鼓勵學生積極主動發(fā)言,盡量讓他們說出他們的思考過程,然后慢慢引導大家進行倒序相加,對于如何解決有多少組(1+n),要讓學生自主求解,積極搶答,適當引導,點亮學生思維的火花,課堂活躍起來了,問題解決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也慢慢提高了.
設計意圖:由學生學到了計算1+2+3+4+5+6+…+100=?然后引導進行拓展計算1+2+3+…+n=?而后引出自然數列的“倒序相加”,從而得到等差數列的前n項和,充分體現“學”“導”“用”的教學理念.
3.學以致用,解決問題
例12000年11月14日教育部下發(fā)了《關于在中小學實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某市據此提出了實施“校校通”工程的總目標:從2001年起用10年時間,在全市中小學建成不同標準的校園網.據測算,2001年該市用于“校校通”工程的經費為500萬元,為了保證工程的順利實施,計劃每年投入的資金都比上一年增加50萬元,那么從2001年起的未來10年內,該市在“校校通”工程中的總投入是多少?
設計意圖:學了數學就要會用數學來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培養(yǎng)學生的價值觀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構建起正確的數學觀.
設計意圖:讓學生體會方程思想在解決數列問題中的應用,引導學生認識等差數列前n項和公式,就是一個關于an,a1,n的方程,鍛煉把方程思想和前n項和公式相結合,解決與等差數列前n項和有關的問題的能力.
4.反饋調控,夯實基礎
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應用相關知識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加深對公式的理解及應用,發(fā)現問題及時調控,進而夯實基礎,為下一節(jié)課能力提升做好準備.這一過程通過由簡到繁,層層遞進的練習設置,使學生的思維由松到緊,逐漸活躍起來,直到最后有了跳躍式的發(fā)展.
四、高中數學減負增效的反思
(一)多創(chuàng)設一些生活化情境,使教學內容簡單化,趣味化,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數學也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關,創(chuàng)設一些生活化情境,可以讓每名學生觸景生情,將學生的思維和精力拉回到知識中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保證課堂順利有效進行.比如 “二分法”,我們可以引進生活中的物品估價,告訴學生某物品比如某部手機價格在1000-2000之間,鼓勵學生積極地參與估價,通過幾次折中,順水推舟,學生能夠親身感受到“二分法”的含義,這樣的問題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而且增強了師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使學生能夠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
(二)利用先進技術輔助教學:比如在教授立體幾何三視圖時,由于學生剛剛接觸三維圖形,未免難以快速接受,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利用三維動畫使抽象圖形直觀化,啟發(fā)學生對三維圖形的認知,同時輔以嚴謹的數學解釋,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和思維發(fā)散能力,使得學生學習三視圖事半功倍.
“減負可以增效”,只要我們能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化“被動”為“主動”,那教師的教學效率即學生的學習效果大大提高.不再需要“題海戰(zhàn)術”,減輕了學生的負擔,相反地給學生更多地時間進行思考、交流、討論,在具體解題中注重一題多解、一題多變,久而久之學生能夠提高自學能力和數學素養(yǎng),從而達到終生受益這一目標.
【參考文獻】
[1]王紀峰.高中數學教育探究分析[J].讀與寫,2013(14).
[2]趙文輝.解析影響高中數學教育發(fā)展的因素[J].學周刊,2013(14).
[3]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必修5)[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