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漢珍
摘 要: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fā)現(xiàn)部分學生由于缺乏有效的認知策略而成為“學困生”。針對這一現(xiàn)象,我們借助于思維導圖的訓練,有效地幫助這部分學困生走出了困境,獲得了學業(yè)的進步和思維的突破。本文即呈現(xiàn)了這樣一個成功案例。
關鍵詞:學困生;認知策略;思維導圖;以學定教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6)15-067-2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fā)現(xiàn),部分學生態(tài)度認真,有良好的愿望和動機,可是在確定問題、解決問題方面的能力較差,往往不知道要解決的是什么問題,不能有效地計劃、監(jiān)控解題步驟以達到目標,不能靈活地選擇相應的策略,也很少有運用策略的意識,因為上述原因,他們成為“學困生”。對于這部分學生,我們就不能一味要求他們努力再努力,也不能簡單歸因為“笨”,而要努力幫助他改善思維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并以此為生長點,促進他思維的拔節(jié)。
教育心理學研究的成果表明,有效的認知策略是可以教授的。這就表明,只要我們準確判斷、有效進行思維指導,這部分“學困生”的知識和思維將得到同步發(fā)展。而在下面的故事中,老師借助于思維導圖的訓練,幫助學困生小陽走出了思維困境。
【案例與分析】
一年級入學初,小陽這個小男生就引起了我們的關注,他不停地聳肩、眨眼、扭動脖子,在課堂上坐不住,在隊伍里站不住,經家訪了解,他已經確診為抽動癥。此后,他在學習上的表現(xiàn)更讓老師驚訝:
1.一年級時,問他一個星期有幾天,他茫然地看著你。聽家長說,幼兒園時,甚至不知道一輛小汽車有幾個輪子,小陽家可是有兩部私家車!
2.在學習中,數(shù)學老師發(fā)現(xiàn)“找規(guī)律填數(shù)字”這一類型的題目,小陽徹底不會,語文練習中的“亂句成段”更是抓瞎。
3.進入二年級,這樣的情況更多,如一道語文練習題:這學期我們學過不少古詩,你最喜歡哪一首,請你默寫出來。不會做,空白。
就這樣,小陽的學習成績越來越差,在小學低年級,就經常出現(xiàn)不及格。是小陽的智力有問題嗎?通過觀察,老師發(fā)現(xiàn),并不完全是這樣,小陽的語文生字詞默寫正確率比較高,數(shù)學的計算題也掌握得不錯。你看,老師引導他從星期一到星期日列舉出來,再數(shù)一數(shù),他恍然大悟:一個星期有七天!
進入三年級,小陽學習上的問題愈發(fā)明顯。以一節(jié)描寫人物的作文指導課為例,老師引導同學學習例文,分析例文的結構,重點是描寫人物的外貌。老師引導同學們描述自己媽媽的外貌,從身材、皮膚、發(fā)型到五官,每一個部分,小陽都能積極舉手表達,并且語句通順。在此過程中,同學們逐漸掌握了些人物外貌的基本順序,也積累了詞匯和語句。有了之前的指導和鋪墊,大多數(shù)同學們都奮筆疾書,二三百字的習作一氣呵成。我走到小陽身邊一看,才寫了個標題。我很奇怪,問他:“怎么不寫呢?”小陽緊張地扭動著脖子說:“我不知道怎么寫,是不是寫外貌?”“是啊,剛才你說得很棒的!”我鼓勵他?!跋葘懯裁茨??是不是先寫眼睛?”小陽還是無從下筆。我突然有點兒明白了,小陽擅長記憶和模仿,但他缺少相應的知識結構。
在數(shù)學學習中,小陽能熟練地背誦、默寫周長、面積計算公式。練習中有這樣一道題:一面靠墻用籬笆圍成一個正方形的小院子,籬笆長18米,這個正方形的小院子面積是多少?面對這道題,小陽抓耳撓腮,百思不得其解。平時遇到稍復雜的應用題,小陽都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兩個數(shù)字或加或減或乘或除,可現(xiàn)在卻只有一個數(shù)字,他徹底懵了!
小陽對學科的知識、對解決問題的方法、步驟背得滾瓜爛熟,但是在真正解決問題的時候卻一籌莫展。是的,一個人光有具體的學科知識,卻不知道如何進行思考、定向組織有效知識和思維,是毫無效果的。
教學觀察中我們發(fā)現(xiàn),許多優(yōu)秀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用某種方法不成功時,能進一步探索問題空間,不斷嘗試找到從任務起始狀態(tài)轉化為目標狀態(tài)的一系列算子,達到問題解決;而像小陽這一類的“學困生”很大程度上則是“照葫蘆畫瓢”,畫不出來時則處于一種消極等待狀態(tài)??傊?,學困生認知結構中往往是陳述性知識所占比例相對較大,而缺乏必要的策略性知識。小陽的學習困難就是缺乏解決問題的策略而造成的,看到問題以后不知道應該對自己所儲備的知識進行搜索聯(lián)想,沒有定向組合、嘗試、調整的思維意念,任思緒漫游。那么怎樣幫助小陽習得解決問題的策略,達成思維的拔節(jié),進而提高學業(yè)成績呢?
針對上述情況,我們嘗試運用思維導圖,促進小陽知識與思維的協(xié)同生長。思維導圖是英國著名心理學家東尼·博贊于19世紀60年代發(fā)明的開發(fā)人的思維潛力、提高思維能力的思維工具。它使用線條、符號、顏色、詞匯和圖像,把各級主題的關系用層級圖表現(xiàn)出來,把思維的過程展示出來,它是過程和結果的統(tǒng)一。在教學中使用思維導圖,兼顧知識的獲得和思維的訓練,最終實現(xiàn)學困生學力的真正提高。
如在知道小陽寫作時,我利用思維導圖訓練他先寫“概要”,即用最簡單的方式把要寫的東西描繪出來,可以用文字,也可以用圖片或符號等手段,這就將作文的“構思過程”以一種外顯的方式展示出來。這樣不僅擴充了作文的內容,鍛煉了學生的想象力,還省去很多時間。以“媽媽的外貌”為例,教師引導學生聯(lián)想,即“身材——皮膚——發(fā)型——五官等”;同時還要引導學生以“五官”為中心展開聯(lián)想,即“眉毛——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等”。在掌握了基本梗概后,再指導他要從哪幾個部分入手,如何對每一部分下手,哪些部分詳寫,哪些部分略寫等技巧。
再以上述數(shù)學題為例,我先引導小陽畫出示意圖,由此判斷他對題意的理解狀況,并讓他意識到畫圖是幫助理解題意、解決問題的重要方法。接著,我請他在圖上標出籬笆的長度18米,引導他思考并畫出思維導圖:(18米是正方形幾條邊的長度?)從18米你能算出什么?括號中的備用,如小陽無法思考則補充括號中的鋪墊問題。引導他通過聯(lián)想正方形的周長公式計算出正方形的邊長。繼續(xù)引導思考畫圖:知道了正方形的邊長是6米,你能算出什么?進而引導他算出正方形的面積。這是從條件出發(fā)展開聯(lián)想的一條思維路徑,在解決這道題后,我請小陽再次復述思維過程。
思維的訓練并不能就此為止,我還引導小陽從問題出發(fā):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正方形院子的面積)計算正方形的面積必須知道什么?(引導小陽聯(lián)想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進而得知必須知道邊長)怎樣計算邊長呢?
臨近期末,我指導小陽把每學科各部分的思維導圖作一小結,并制作成一張大的、總體的思維導圖,并給思維導圖上色,以便突出重點,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對整個課程有更好的整體認識,還能弄清楚一些更為詳細內容是在何處、以何種方式連接起來的。他在復習時,不再靠死記硬背,更多的是對知識點的融會貫通知識和靈活掌握,思維導圖的使用讓復習變得簡單而有趣,通過對同一主題思維導圖的多次繪制,不僅可以加強記憶,更能激發(fā)創(chuàng)造思維。
通過一段時間有意識的思維導圖的訓練,小陽的學習行為和學習習慣悄然發(fā)生了變化,我覺得主要是他體會到了成就感。最重要的是,思維導圖幫助小陽形成了自己的學習策略或者說學習方法。在學習中,小陽通過思維導圖把握和運用知識,對問題的整體把握加強了。這種借助于圖形進行思維的策略變成了他的思考問題的方式,變成了習慣。
【反思與策略】
作為教師,不僅要有關注學困生的情懷,更要有提高其學習能力的妙法;不僅要有課后的輔導,更重要的是運用恰當?shù)姆绞剑箤W困生在學習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思維得到提升。
1.反思教師的教學
這部分學困生的主要問題是:知識與思維的“剝離”,如死記硬背知識點、不能靈活調遣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等。學困生的這些問題與老師的教學方式相關:如追求單個知識點的講解,忽視知識體系的構建;關注教材中用文字表述出來的東西,忽視文字后面的思維方法;只講知識、放課件,很少板書等,學生看不到知識的形成過程、思維的發(fā)展軌跡。因此,教師首先要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課堂教學重點難點應該放在如何引導“學困生”去積極主動思考上面,而萬萬不能把教師所掌握的點滴知識毫無保留地告訴他們,那樣做對“學困生”來說,不僅沒有絲毫的作用,反而會使他們的思維越來越糟糕,變得更加遲鈍。
2.反思教師的輔導
對這部分學困生,要注意對他們進行智力訓練,要特別有耐心。不要讓他們拼命記憶,因為沒有探究和思考的死記硬背會有“漏洞”,最終什么也記不住。應當盡量地引導他們去多獨立思考,發(fā)現(xiàn)答案。在經過自己努力而找到答案的那種喜悅感、驚異感往往能成為智力發(fā)展的動力。
3.思維導圖的有效性和有限性
思維導圖工具是引導學生通過新、舊知識相互作用而建構自己知識的過程,這樣的過程有利于建立自己的認知結構。思維導圖訓練短期效果不顯著,但從長期來看是有效的,且在運用過程中需要根據(jù)學困生的具體情況不斷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