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永
【關鍵詞】 數(shù)學教學;互助式教學法;應用
【中圖分類號】 G63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17—0057—01
隨著我國新課程標準的制定和執(zhí)行以及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高中數(shù)學的教學工作也面臨了新的要求與挑戰(zhàn)。在當前強調素質教育的新形勢下,學生是整個教學活動的主體。要想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教師應該做好與學生的交流和互動,而互助式教學法就滿足了這一要求。因此,高中數(shù)學教師應該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合理地運用互助式教學法,來提升高中數(shù)學教學的質量和效率。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就如何在數(shù)學教學中應用互助式教學法,談些自己的體會和看法。
一、立足學生實際,精準確定學習目標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和課堂的主人,教師在深入了解學生實際情況的基礎上,精準確定有層級、有梯度的學習目標,才能適應學生對知識的獲取及建構,能有效促進學生解題技巧、思維能力、綜合素質的提升。
例如,在制訂“根據數(shù)列遞推公式求通項”一節(jié)內容的教學目標時,筆者結合自己所教學生的實際情況,考慮到學生對等差、等比數(shù)列通法求通項有了一定了解,故而將本節(jié)課的能力目標定為:熟練掌握“累加法”、“累乘法”的操作要領,部分有能力的學生應注意總結“構造法”求通項的常用技巧。
二、合理組建學習小組
為了有效開展互助式教學活動,筆者認為應先將學生按成績分為5人的若干個學習小組,把優(yōu)等生和學困生平均分到各小組,一名優(yōu)等生搭配一名學困生,明確師徒關系,結成幫扶對子。當然在安排座位時,還要兼顧性別以及性格等因素,其目的是形成一種互補,以便讓學生有更廣闊的交往空間。有效的做法是:先讓學生自由組合,教師根據自己掌握的情況大膽調整,當然要提前做好學生的思想疏導工作。
三、培養(yǎng)一批得力的小組長
分好學習小組后,讓每組學生推選出自己信任的伙伴當組長,教師要掌控好小組長并明確其職責:上課時,小組長要組織本組的優(yōu)等生和學困生同時學習,并鼓勵每一個組員積極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按時完成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教師提問時,小組長要盡量先讓學困生發(fā)言。如果學困生不會回答,小組長要及時提醒他們認真傾聽優(yōu)等生的發(fā)言,從而取長補短。做習題時,如果優(yōu)等生做對了,學困生做錯了,優(yōu)等生就當小老師,幫助學困生更正,還要講出為什么。若有小組內解決不了的問題,小組長要及時反饋給教師。另外,課后小組長還要督促、檢查小組內“師傅”幫助“徒弟”消化課堂知識的情況,要求小組內成員要互相幫助,互相督促檢查,毫不馬虎。
四、教師要當好課堂的“操控手”
教師要認真觀察和了解小組的活動情況,發(fā)現(xiàn)個別學生不能認真參與交流,做與合作學習無關的事情,或個別小組交流不認真,教師要及時加以引導、制止,確保合作學習能夠順利開展,不流于形式。小組討論的過程是學生間思維碰撞的過程,時常會有思維火花的閃現(xiàn)。這種火花可能是一種獨具特色的解法,也可能是一個富有創(chuàng)意的想法。教師要在傾聽中努力去感受和尋找,進而不斷調整自己的教學設計。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時常會出現(xiàn)思維受阻而不能深入的情況,這時就需要教師及時點撥,才能使學生很快排除障礙。這樣就能把教的過程變成學生自查自糾的過程,通過學生討論,教師點撥,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最終形成運用所學知識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建立科學的合作學習評價機制
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為發(fā)揮每個學生的最大潛能,就應該建立一種良性評價機制。教師要定期召開小組長會議,評價小組共同學習的情況(包括課后幫扶學習的情況),以便更好地掌握各學習小組的學習成果。另外,結合年級月考、期中、期末考、競賽等契機,評選出“最佳小組領導者”、“班級好師傅”、“進步標兵”等。
總之,熟練掌控好互助式教學策略并付諸持之以恒的實施,不僅能營造高效的教學環(huán)境,而且從根本上有效解決了教師面對全班參差不齊的學情難以因材施教的問題,它是每一個高中數(shù)學教師全面提高學生整體數(shù)學學習水平的有效途徑,也將成為數(shù)學教師帶領學生攻克“數(shù)學堡壘”的秘密武器。
編輯:謝穎麗